這幾天想用一下相機,忘記放在哪里了,在家里翻了幾遍都沒有找到,郁悶至極!
昨天找干鞋器,也是東找西找,找了兩個小時沒有找到,去年買的,用了還不到三次。
為什么就找不到呢?
急著用的時候找不到,不用的時候,它又會自己跑出來。哎,像我的經過十年專業5S訓練過的人,還是會找不見東西。
家里東西太多了,5S做的不徹底。根本原因是,東西太多和自己太懶。不需要的東西買了不少,該扔的沒扔掉,常用的不常用的東西放在一塊,沒有分類,沒有放到固定的位置,找的時候就找不見了。
東西多,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理,累。
這些東西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精神上背負的東西太多了,一樣混沌,一樣累。
《斷舍離》是我2015年讀到的一本非常不錯的書,值得給大家推薦一下。點擊文章下段的鏈接直接下載。
什么是斷舍離?
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東西(斷絶)
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捨てる)
離=離開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離れる)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斷舍離》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物品整理方面的技巧、理念,東西該扔的就要扔,不用的就要離開,讓自己自由自在。
除了物品之外,我們知道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比如一些當斷不斷的情緒、左顧右盼的選擇,也在經常會纏繞著我們,煩著我們,使我們不快樂。
歌德曾經說過一句話:人生最大的罪是不快樂!
無論是物品還是看不見的情緒,讓我們煩心的,使我們不快樂的都應該毫不猶豫的舍棄。這是斷舍離的引深。
判斷一件物品或者一段情感該不該舍棄的標準就是,它是否給我帶來了快樂和幸福?如無,立馬舍棄。
我們中國有句話:不破不立。
很多人知道這句話,但是能夠踐行的實在不多,因為做不到破,就不能立,就鐵定還是過往的延續,Nothing Changed. 這是根本沒有理解不破不立的思想。
多數人是活在當下的人,只有少數人是活在未來,只有少數人能做到不破不立,畢竟破是意味著短時間的痛。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的,聰明人知道長痛不如短痛,他們會做到不破不立。只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去做,和沒明白差不多,要踐行,踐行。
唯有踐行,才是改變的根本,才是變好的開始。
斷舍離的另一個意思,人生到了一定年齡,要做減法,一定要做減法。我們剛從學校畢業到社會上,一直在做加法,各方面都在做加法。工作上這個想做,那個也想做,總以為做的多回報就多。下了班還要去學習這個培訓那個培訓的,發了工資就是買買買,什么都是希望越多越好。卻不知自己就在不斷加法的過程中漸漸臃腫起來,最后的結果并不都是好的。也許收入越來越多,但開銷也越來越大。要應付的事會越來越多,對付的人也越來越多。物質泛濫的社會里,買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家里堆積如山。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工作之外還要騰出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事情,本來應該去享受生活,享受快樂的時光。
人生要做減法,生活要簡單。簡單就是美好!
思來想去,我覺得快樂的根本就是簡單。我要追求簡單,極致的簡單,也或許由于智商問題,對于復雜事物的理解往往感到吃力,索性干脆排斥任何復雜的事物。
說話不繞彎,做事不兜圈。做人不算計,交友永真誠。
這是為人處事的標準,我會一直踐行著。我的目的很明確,要做一名簡單的純粹的人。我覺得簡單是快樂的根本。
斷舍離,先從身邊的物品開始,做到最簡單。再努力清除自己周圍看不見的條條框框、各種規則束縛,力求最簡單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