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的審美最早緣于古代儒家思想影響下的色彩審美,但首先是色彩的審美觀。經歷先秦、秦漢及魏晉南北朝,再到唐宋時期的繪畫實踐和理論的發展,中國傳統繪畫利用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從禮、義、教角度來規范繪畫造型和色彩。水墨是古代文人創作運用最多,也最熟練的基本材料。中國傳統繪畫自古就有 “墨分五色 ”之說,花鳥畫寫意是畫家進行藝術創作時,將人與社會、自然三者相互融合,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花鳥畫寫意性絕不是簡單造型與立意上的思想觀念,而是要表達中國傳統繪畫 “狀物抒情 ”的功能本質。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不管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構圖都是其重要內容。
不同審美取向反映畫家不同的美學觀念和思想內涵。畫家采用了同一手法和題材,也會最終創作出不同的審美取向的花鳥畫作品。本文首先對花鳥畫審美取向的緣由進行探索。其次對花鳥畫的水墨與色彩的審美因素進行剖析,再對花鳥畫的寫意與工筆進行論證,最后對花鳥畫的章法、布局進行分析,將花鳥畫創作的審美觀進行深入論述。從花鳥畫創作的整體出發,對表現形式、布局、墨色、題材等深入剖析,以說明花鳥畫審美取向多元并存和不斷發展變化。而中國傳統繪畫色彩的主觀理念使得對象的自然色彩處于從屬地位。在花鳥畫的創作中,不論工筆,還是寫意,不論色彩的,還是墨色,我們應該進一步促進花鳥畫審美觀的多元并存及健康發展。
一、花鳥畫的審美緣由
花鳥畫的審美最早緣于古代儒家思想影響下的色彩審美,但首先是色彩的審美觀。經歷先秦、秦漢及魏晉南北朝,再到唐宋時期的繪畫實踐和理論的發展,中國傳統繪畫利用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從禮、義、教角度來規范繪畫造型和色彩。這時對造和色彩的使用較為嚴格。在幾千年儒家思想中,對于儒雅純正的繪畫色彩的追求,還兼具等級、倫理和禮儀的象征意義。例如,紺是微帶紅的黑色,都被視作較為低賤的間色,君臣不以此種色彩為衣服配飾。再如,紅色和紫色都是用于莊重場合的飾色,所以君臣多用。儒家思想影響下的色彩審美觀主張棄五彩,歸于樸。講求色彩的純正,以對色彩的要求來維護倫理秩序和禮義,不提倡五色雜陳的廣泛運用。這些極具審美意義的觀念卻深入人心,影響了很多文人畫家的審美觀和人們的藝術觀,所以他們明顯崇尚簡淡、純樸的色彩。
二、花鳥畫創作的水墨與色彩
花鳥畫的水墨與色彩是中國花鳥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墨是古代文人創作運用最多,也最熟練的基本材料。中國傳統繪畫自古就有 “墨分五色 ”之說,而用法又有濃墨、淡墨、破墨、積墨、潑墨、焦墨和宿墨七種方法之說。我們進行日常的花鳥畫創作、學習、研究時,都需要水墨,都需要色彩。從古代的書法藝術,到現代中國畫創作,水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 “水墨 ”情結。在傳統中國花鳥畫創作中,畫家們常以 “水墨 ”為主色,進行花鳥畫的藝術表現。因為在花鳥畫創作中,水墨的表現力強,墨色可以不拘于光源變化,每種墨色并不被統一的光源所左右,畫家可盡情表達主觀情感、詩情畫意般的色彩,林風眠曾說:“中國繪畫中的風景,雖比西洋發達較早,時間變化的觀念,亦很早就感到了。但是最可惜的,只傾向于時間變化的一部分 ……只限于風雨雪霧和春夏秋冬,自然界顯而易見的描寫。描寫的背景,最主要的是雨和云霧,而對于色彩復雜、變化萬千的陽光描寫,是沒有的。 ” 中國畫家不注重描寫陽光引起的色彩變化,而是加強將主觀色彩觀念抽象、概括地表現出來。在花鳥畫創作中,水墨已確定了畫面的基調,色彩的運用要與墨色互為統一。
三、花鳥畫創作的寫意與工筆
由于中國畫用筆的特殊性,中國傳統繪畫有工筆畫與寫意畫之分,花鳥畫同樣如此。花鳥畫寫意是畫家進行藝術創作時,將人與社會、自然三者相互融合,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花鳥畫寫意性絕不是簡單造型與立意上的思想觀念,而是要表達中國傳統繪畫 “狀物抒情 ”的功能本質。花鳥畫的工筆是指這用筆表現立意的技法體系,其主要表現為造型準確,多重渲染的藝術特征。花鳥畫的工筆畫是宋代寫意畫出現以后的稱謂。花鳥畫畫面上用筆的輕重、虛實、濃淡、遠近等都有相當的考究。花鳥畫創作講究用筆適度,要既見筆痕又墨色自然,墨色虛實相生,遠近都能觀賞。潘天壽曾說的: “設色須淡而能深沉,艷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 .、重濁、火氣、俗氣矣 ”。花鳥畫的寫意就是運用概括的意象筆墨自由抒發心中情感,表達畫家藝術思想的表現手段,由于花鳥畫寫意與工筆互相影響相互依存,導致二者在畫面章法、色彩立意、造型特點等方面逐漸融合。
四、花鳥畫創作的構圖與布局
在每一個畫種的創作中,構圖都是絕定藝術創作成敗的關鍵要素。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不管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構圖都是其重要內容。在中國畫創作中,構圖也叫章法或布局。畫面組織與結構的基本規律叫章法或布局。花鳥畫的構圖是把所有單獨的、局部的藝術形象統一 “布局 ”起來。例如,顧愷之的 “置陳布勢 ”與謝赫的 “經營位置 ”都是對構圖或章法的生動寫照。在平時的創作實踐中,我們要將構圖一直是花鳥畫創作的重要環節,要使花鳥畫有更多的變化和生機,構圖就是關鍵。因為花鳥畫畫面內較少,不像人物畫、山水畫那樣有豐富的內容題材。在花鳥畫的構圖中,畫面整體的起承轉合,整體的層次變化,都要靠構圖來實現。
中國畫的觀念主要根源于儒、道兩家哲學思想。與西方傳統繪畫要求不同,在藝術創作中要以畫家主觀能動性為主。從孔子注重繪畫的政教功能,延續了周禮的正色、雜色觀念,到顧愷之的 “置陳布勢 ”與謝赫的 “經營位置 ”,花鳥畫創作體現了一種簡約、超俗的哲學美。中國花鳥畫的章法與西方繪畫中的構成,二者在畫面組織、基本法則上也有相似之處。但是西方的構成并不完全適合于中國花鳥畫,更不能取代中國畫的章法,要將二者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