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當爹又當媽有多累?盤點那些雌雄同體的生物!
小時候,不少小男生眼巴巴望著小女生的裙子,希望自己能像小女生一樣穿著裙子舞動,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女孩子留著寸頭,打扮成男孩子一般的帥酷風格。
然而,決定哺乳動物性別特征的是激素。在胚胎發育的時候,受激素的影響,細胞就已經開始朝著雄性或者雌性的方向發展了。所以,你的性別其實早就決定了,除非手術,幾乎是不可能有所改變的。
這時,我們可能會羨慕那些雌雄同體的生物。雌雄同體指的是在一個生物體內,雌、雄性狀都明顯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植物中普遍存在。
實際上,雌雄同體并不罕見。我們早在初中生物書上就了解到一種叫草履蟲的單細胞原生動物,雖然結構十分簡單,但是它也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生物哦。在我們日常中常見的雌雄同體的生物有蝸牛、蚯蚓、水母、烏賊等。
本期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雌雄同體的動物吧,由于篇幅限制,我們看些有趣的就好。
盲鰻,俗稱鉆腹魚,是一種生活在海里的遠古魚類。之所以被稱為盲鰻,是因為它的眼睛退化了,形狀又酷似鰻魚。盲鰻嘴如橢圓吸盤,牙齒呈黃色,十分銳利。
作為“小魚吃大魚”的典型代表物種,盲鰻會從大魚的魚鰓進入大魚的腹腔內,并且用銳利的牙齒撕咬大魚的內臟。即使是兇猛的鯊魚也難逃盲鰻的魔爪。
盲鰻雌雄同體。在幼體中,既有卵巢也有精巢,卵巢在前,精巢在后,若前端較為發達,則為雌性;若后端較為發達,則為雄性。在交配時,它先充當雄性,一段時間后,又充當雌性。受精卵不經過變態可以直接發育成小鰻。
大西洋扁貝生活在北美洲沿海,雄性扁貝在海面漂浮以尋找可以交配的雌性扁貝。
找到后,它就伏在雌性扁貝背后桑,不久,它就會失去生殖器而變成一只雌性扁貝,這時又會有另一只雄性扁貝過來伏在它身上,日積月累形成了一條扁貝鏈,在下面的全是雌性扁貝,只有在上面的才是雄性扁貝,是不是十分有趣呢?
藤壺,藤壺科,藤壺屬,是附著在海邊巖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
藤壺喜歡群居生活,經常成群結隊吸附在巖石上或船體上,靠自己的觸手來過濾海水中的有機物和微量元素來獲取能量。藤壺還會寄生在鯨魚身上,對鯨魚的生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讓鯨魚苦不堪言。
藤壺是雌雄同體,多為異體受精,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繁殖速度很快。生殖期間用能伸縮的細管將精子送入別的藤壺中使卵受精,精卵經歷變態發育,從幼體發育為藤壺成體。
黃鱔是南方一種常見的魚,味道非常鮮美(咳咳),在其成長過程中會發生性別轉變。剛出生時黃鱔即完成第一次性成熟,全部都為雌性,當完成第一次繁殖后,黃鱔開始進入第二次性成熟,將自身性別轉換為雄性。
值得一提的是,黃鱔并不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生物,其生殖情況應稱為性別轉換。
大自然真的是千奇百怪,你有沒有被吸引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