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曾”姓
曾姓來源比較純正,據有關史料查證,主要出自姒姓,為夏禹的后裔。相傳帝舜時,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賜予禹姒姓。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于一個叫“曾阝”的地方,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曾阝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并在魯國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國名“曾阝”為氏,后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就此世時代代承襲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曾氏家族長久以來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現在曾姓的中國人,都是一脈傳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實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對于同姓聯婚,曾氏家族一向嚴格禁止。
遷徙分布。曾姓是中文姓氏之一,被收入《百家姓》。當今中國大陸姓氏中排名第32,在臺灣排名第16。曾姓的主要歷史聚居地有魯國,廬陵,武城,長沙,扶風等。據統計,現曾姓約占中國大陸漢族人口0.49%,人口大約有600多萬,尤以湖南、四川、廣東、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為多。海外分布多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曾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