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
近日,部分學校給家長布置作業,甚至讓家長批改作業的“作業亂象”引發熱議。家庭作業變身“家長作業”引關注。記者盤點發現,除北京外,至少還有6省份已出臺關于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措施。多地將家長批改作業列入“明令禁止”行為;學校給家長布置作業也屬于限制或禁止范圍。專家指出,批改作業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能讓家長代為完成。不過,也有受訪家長、教師表示,學校給家長布置一些“輕量級”任務有助于增強親子互動、對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也有助益。
批改作業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能讓家長代為完成”,是履行職責的底線。即使老師省出的時間用來做其他教學上的事情,但因為多少減輕了自己的工作量,也是一種偷懶的行為。同時也必然增加了家長的負擔,“有的家庭父母沒空,甚至由爺爺奶奶上陣?!睂W生家長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種干擾。
而有家長認為,家長批改作業,既能體驗老師的工作,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還能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其實也并非可以通過批改作業來實現。對于幫助學生學習,家長畢竟只是起輔助作用,批改作業由家長代勞,因“喧賓奪主”,其效果有可能適得其反,也給家長留下懶教的印象,不利于家校之間的良性循環。因此,就算有家長愿意批改作業,學校也不能做統一的布置。
不僅如此,這還必然影響教學的效果。于家長,并非都有批改作業的能力,如果批改不正確,反而誤導孩子的學習。至于“由爺爺奶奶上陣”,如果年老體弱乃至“老眼昏花”,更未必能稱職。而作為老師,不僅可以保證批改的正確,憑借專業知識和能力,還可以在批改作業中及時發現家長不能發現的問題,并在第一時間解決,這顯然是家長所不可替代的。
教育固然需要探索和創新,但以學生為本是不變的宗旨。也是為人師者的底線。讓家長替老師批改作業,如果也算是一種“創新”,那么,體現的恰恰是以老師為本,為的是自己可以多一點輕松。而這正是“讓家長批改作業”的令人沉重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