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某,男,20歲,河間市十街人患者口腔潰瘍數月,服牛黃解毒片無效。觀患者體質健壯,口腔及舌有塊小不等之潰瘍,唇紅,咽喉紅,舌紅,脈滑有力。余初用甘草瀉心湯,效不顯。斷然換方:
大黃15黃連6黃芩15干姜10附子6甘草10大棗20五付水煎服
藥后病人大便稀薄,潰瘍處迅速減少,唯剩一處,方再服五服。
五日后痊愈。
按:口腔潰瘍雖小疾卻非常痛苦,余臨床體會用清熱解毒法見效者少矣。經方甘草瀉心湯對于寒熱交雜,久治不愈,體質和脾胃虛弱者有良效。然此患者體質強健,雖久治不愈卻火熱尤甚。故改用瀉心湯合四逆湯合方治療而收效。此經驗乃黃師最近幾年臨床中總結的方法,老師認為經方治療慢性炎癥寒熱并用是其特色之一。他經常運用此法治療久治乏效的慢性胃炎和口腔潰瘍,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法方證多為久治不愈但體質強健或寒熱夾雜的病證。有時并不一定出現寒癥表現。用四逆湯是否有振奮陽氣,增強體質的作用,余尚在摸索和思考中。
四、葛根湯
葛根30g生麻黃10g肉桂6g/桂枝10g白芍/赤芍10~15g
生甘草5g生姜10~20g/乾姜15g大棗20g
1.適應癥
(1).本方適用于風寒型(疲勞,受風寒,肌肉酸痛)的牙周膿腫、牙髓炎、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
(2)齲齒疼痛和桂枝茯苓丸
(3)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4)手足口病和小柴胡湯,適合于體質壯實的兒童,屬于風寒型.
2.體質要求:
(1)面黝黑、黃暗、粗糙、壯實、
(2)嗜睡、咽喉不紅
(3)體力勞動或身壯之青年,或者酒客家
3.說明
本方為發汗解表劑,發汗力輕微,服藥后避風寒
若大便乾結,苔厚者可加大黃
4.醫按:
用葛根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治面癱,有效
五、附子理中湯
黃煌方:
制附子10g黨參15g/紅參6~12g乾姜15g白朮 15g
炙甘草10g (成藥有附子理中丸8粒→主腹脹、腸鳴)
1.適應癥
(1)虛寒性的牙周炎,牙周膿腫,牙疼等
(2)腫瘤化療后的口腔糜爛
2.體質要求
(1)其人多見面色黃暗、精神萎靡
(2)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小便清長、脈象無力等
(3)局部牙周紫暗漫腫、疼痛不休
3.說明
(1).本方為溫熱性強壯藥,可用于虛寒型牙周炎、膿腫等,可消散炎癥、消散膿液、破潰愈合
(2)服藥后,腹部舒適,精神好
(3)加黃連、肉桂效果更好
六、溫膽湯
姜制半夏15g茯苓15g陳皮15g生甘草5g竹茹10g枳殼15g
乾姜5g紅棗20g
1.適應癥
(1)舌疼舍麻
(2)口腔科治舌覺味覺異常(須先排除腦梗腦瘤
(3)舌腫大感,活動異常感,舌苔厚膩感
2.體質要求
(1).傳統化無形之痰方可用于神經癥恐懼癥創傷后應激障礙精神分裂癥)
(2)膽怯驚恐虛煩恍惚失眠多惡夢頭昏頭痛胸悶自汗惡心
(3)半夏體質
3說明
(1)煩躁臉油光+黃連 胸悶焦慮加山梔 腹脹加厚樸 齒痕舌明顯重用茯苓30
(2)除煩湯:半夏厚樸湯加山梔枳實黃芩連翹 主治舌體異覺有效
(3)中老年婦女伴有月經失調或者閉經的舌痛,要注意是否有溫經湯證,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
七、五苓散
豬苓20,澤瀉30,白術20,茯苓20.桂枝15.達成散劑,每次5克,一日2次
1.適應癥
(1)粘膜白紋明顯,水腫,色淡,充血不明顯,舌有齒痕
(2)干燥綜合征和小柴胡湯
2.體質要求
(1)大多體胖面黃
(2)腹瀉多汗
(3)口渴感明顯
(4)酗酒 暴飲暴食
(5)有脂肪肝
3.說明
(1)酒客加葛根
(2)經常吃海鮮的加薏米
(3)皮膚癢,過敏加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