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廣受歡迎的新產品只是營銷大戰的一部分而已。讓消費者了解產品、在貨架上發現產品,跟開發新產品同樣重要。
新產品是制造商增長和盈利的主要來源。不幸的是,大部分新產品會在上市后短短3年內從貨架上消失。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卻失敗?這個古老的問題很難有個簡單的答案。尼爾森近期對全球消費者關于新產品創新的潛在心理做了研究,發布了《尼爾森全球新產品報告》,為相關企業的產品創新提供了建議。
消費者的喜好
總體上來說,全球有一半受訪者愿意將目光轉向新的品牌,其中北美(57%)和歐洲(56%)對此熱情最高。各個地區的比例不大相同,但所有地區的人都一致認為購買時機—物質上和情感上—都要恰到好處。除了相關性和獨特性等因素外,營銷者需確定影響消費者購買決定的情感因素。
消費者對于購置創新性新產品比較樂觀,但尼爾森的調查表明一些人對于接納新品牌還有所顧慮。全球消費者購買新產品時考慮最多的因素包括:價值、品類、實踐驗證和熟悉程度。60%的人表明自己要等到創新產品經實踐證明后才會購買。也有60%的受訪者偏好購買他們熟悉牌子的新產品。另外,價格也是重要因素,64%的全球受訪者稱他們會購買性價比高或超值產品。經濟條件也影響購買決定過程。45%的人認為經濟條件導致他們嘗試新產品的機會降低,只有39%的人愿意為嘗試支付高昂的價格。
日需品是新產品的重點
在過去6個月里,被購買4次以上的新產品所屬的前五大種類,在全球各個地方幾乎都是相似的。其中,食品和飲料類高居榜首,占到了49%,服裝(26%)、個人衛生產品(24%)、紙巾類產品(20%)、圖書(18%)緊隨其后。
在過去6個月內,被購買2次至4次左右的新產品的前五大種類中,服裝和個人衛生產品在每個地方的榜單上都遙遙領先。除這兩種產品之外的差異比較大。護發類的新產品在亞太、拉美和北美等地的購買比較流?行。
過去6個月中僅被購買一次的產品中,那些購買周期較長的產品,如電子產品、家電、化妝品和空氣清新劑等排名位居前五。
多媒體“組合拳”:網絡營銷很重要
開發廣受歡迎的新產品只是營銷大戰的一部分而已。讓消費者了解產品、在貨架上發現產品,跟開發新產品同樣重要。尼爾森的調查表明,店內陳列是了解新產品的最重要手段,電視和平面媒體廣告也是讓消費者了解新產品的重要營銷途徑。此外,社交媒體和網絡所激發的口碑傳播重要性也在上升。消費者越來越認識到,網絡和移動設備與傳統廣告媒體同樣強大。
全球范圍的調查顯示,在了解新產品的有關情況時,家人和朋友是最有說服力的,其他有效的推介方式包括商店陳列、免費試用、網絡搜索、專業人士和專家意見、電視廣告等。
在全球各個地方針對多種產品的調查顯示,即便考慮到調查結果是在網上進行,網絡對人們購置新產品的影響仍非常明顯。對于電子產品和設備等需要了解相關信息的產品,網絡搜索對于人們的購買決定的影響是最大的。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在購買很多新產品時,如電子產品、家居用品、書籍、音樂等,網絡起到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的作用。在購買衣服和汽車時,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網絡對于人們做購買新產品決定非常重要。然而,網絡對于一些消費者了解新的日用消費品的作用也十分明顯,這在亞太、拉美和中東與非洲地區的消費者中的作用更大。
社交媒體不但承擔其人際交往的主要職能,有大約1/3的社交媒體用戶在搜索產品方面也表現活躍。快速消費品對社交網絡的依賴程度正持續增加,如果與電視結合則更加有效。社交媒體可以成為傾聽消費者聲音、尋找創新機遇的有效渠道。
怎樣讓新產品大賣
全球的制造商都忙著創新,而消費者有著很高的需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于制造商是個挑戰。通常,優秀的創新者在全面考慮創新計劃時需要著眼于3個主要方面:
在戰略上要辨別消費者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生產的產品更有可能成功。這聽起來似乎像是靠直覺,但如果產品最初錯誤地強調產品特點或過分強調競爭,則可能影響此后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效率。如果能時刻密切關注消費者的需求,會帶來巨大的機遇,即便在成熟市場也是如此。
第二個重要的方面是產品在消費者中的生命力。制造商要考慮其是否為短期以及長期的成功做了足夠的產品差異化,以讓消費者接納。要讓產品與眾不同有很多方法,如采用新科技、融入其他類型產品的功能、使用已有的品牌平臺等,這些方法都可以抓住機遇,讓產品一炮打響。最關鍵的是,對于應消費者某種需求而產生的產品來說,要始終做到不偏離這種需求。此外,即便是最好的點子,必須要在開發過程中不斷改善才能取得成功。
現有的營銷手段能否滿足宣傳需求?如果消費者不知道產品的存在、在賣場找不到產品,那么再好的產品創意也注定要失敗。傳統營銷手段如店內營銷、電視廣告等固然仍舊是吸引觀眾眼球的最佳手段,消費者在購買時,也越來越多地訴諸網絡和社交媒體,查詢產品信息。因此,傳統營銷手段結合新媒體營銷手段的方式對于新產品能否成功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