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融360
一、銀行卡被騙
案例:
2015年1月14日,沈陽市民郭先生將2萬元存入某銀行借記卡中,15日通過ATM機取過兩筆錢,分別為2500元及2000元,均收到短信提醒,可16日刷卡消費時被告知卡內余額不足,但未收到任何其它短信提醒,銀行卡也一直放在錢包沒丟。郭先生立即去銀行查詢,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卡里僅剩300元,1.5萬多元錢不翼而飛!在打印出來的交易明細上顯示,有15筆盜刷記錄,其中9筆是異地POS機盜刷的,6筆是網上消費,消費大多在北京、深圳,但郭先生未離開過沈陽。
【騙術揭秘】
銀行卡被盜刷主要有以下三種騙術:
1. 犯罪分子在ATM機或POS機上安裝讀卡器或攝錄機,竊取持卡人賬號、密碼等信息,然后偽造或復制銀行卡,并利用偽卡竊取資金。
2. 犯罪分子通過群發網銀升級的虛假信息,注明需登錄的網站地址,實為釣魚網站,儲戶一旦登錄,犯罪分子便可在后臺竊取賬號、密碼、動態口令等信息,通過網銀將卡內資金轉走。
3. 以“已扣年費、服務費”等名義發送短信,吸引用戶回撥400開頭的號碼查詢,犯罪分子以銀行工作人員的名義騙取儲戶的個人信息,進一步誘騙儲戶在ATM機或網上銀行進行轉賬交易。
【應對之道】
1. 相對于傳統的磁條卡而言,芯片卡更具安全性,不易被復制,儲戶最好將手中的磁條卡換成芯片卡。
2. 儲戶應妥善保管銀行卡及正確使用密碼,不將銀行卡借他人使用,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銀行卡密碼。
3. 記清客服電話和官方網址,不要輕信任何來自非客服電話的信息,不要通過鏈接或者按照他人指示的網址登錄,如記不清官網網址,可在收藏夾中將常用網站收藏。
4. 發現銀行卡被異地盜刷要立即報警,并通知發卡行凍結銀行卡。
5.銀行卡被盜刷后要立即到銀行、ATM機取款或查詢余額并保留憑條,或到商店刷卡消費,獲取當時銀行卡并未離開自己的證據。
6. 開通手機短信通知,第一時間得知銀行卡內資金變動。
二、ATM取錢被騙
案例:ATM機取錢遭遇“貼條” 儲戶被騙4500元
2014年7月13日晚7時許,楊女士到銀行的ATM取款機取錢,但交易時取款機發出異響,并未吐出任何現金。此時,楊女士發現ATM機旁貼了一張操作須知的紙條,隨即撥打了該紙條上的手機號碼,并按照對方的指示進行了相關操作。第二天,楊女士去該行窗口取款時被告知卡中余額僅為35元,其當月的4500元工資已經不翼而飛。
【騙術揭秘】
1. 犯罪分子先用膠水將出鈔口封住,讓客戶取錢時ATM機不能正常出鈔。
2. 貼一張假的溫馨提示在ATM機上,客戶發現取不出錢時撥打上面的電話。
3. 客戶按照電話的語音提示提供銀行賬戶密碼后將賬戶內的資金轉走。
【應對之道】
2. 輸密碼的時候請注意用手遮擋鍵盤。
5. 取款結束,請不要隨手丟棄交易單據,應妥善保管或及時銷毀。
三、存款被詐騙
案例:
2013年6月、7月和2014年1月,南京儲戶王炎分三次在中國銀行(行情601988,問診)的蘇州相城支行和昆山蓬朗支行柜面開卡存入2500萬、3600萬和4000萬,中行私下給予儲戶6%的利率,存單上利率仍為3.3%。待到2014年7月,王炎在南京市奧體支行ATM機取款時,顯示余額不足銀行卡內的億元存款總計只剩一百元。
王炎隨即到銀行大廳查詢,發現存入相城支行的6100萬元被轉入名叫邱愛玉的個人賬戶,而存入蓬朗支行的4000萬被轉入法定代表人為丁天立的對公賬戶:蘇州援朝商務有限公司。王炎對款項的轉賬對象聞所未聞。
2013年,一位理財經理向王炎介紹蘇州這兩家支行在開展“貼息存款”業務,即除了公開市場的利息之外,銀行還給予儲戶額外的利息,而他被高收益吸引而放松警惕。在辦理存款的時候,柜員只開通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短信提醒都未開通。值得一提的細節是,在轉賬業務單據上竟然有王炎的簽名,王炎表示是在存款時柜員將此單據混在眾多存款單據中,騙其簽字。
【騙術揭秘】
本案中資金掮客以高息存款誘使王炎等三位儲戶去中行在蘇州的兩個支行存款,銀行內部員工只開通銀行卡,不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短信提醒等服務,讓客戶無法及時查詢資金變動,在辦理存款業務的時候將轉賬單據混在其中讓客戶簽字,待客戶離開之后將錢非法轉移。這是一起有預謀的銀行員工內外勾結詐騙儲戶存款的案件。
【應對之道】
1. 所有的“貼息存款”都屬于非法行為,已經被銀監會明令禁止,且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存款都是存在風險的,儲戶應避免觸碰。
2. 遇到不合理或可疑行為,如規定不許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短信提醒等,要提高警惕并提出質疑。
3. 不慎掉入存款陷阱導致存款丟失,要第一時間報警,搜集存款憑證等證據配合調查。
四、銀行職員兜售虛假理財產品
案例:
2014年4月8日,江門企業家老譚經銀行職員藍某推銷購買名為‘中匯盈信九號’理財產品,稱安全可靠,利息11%。”花費3120萬。9月23日,老譚接到原光大銀行(行情601818,問診)珠海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電話,被告知“中匯盈信九號”投資的那個公司老板死了,資金兌付可能需要延后。
后光大銀行不承認“中匯盈信九號”是通過銀行賣給客戶的,維權過程中,還要求客戶出示錄音或錄像以自證。據警方調查,“中匯盈信九號”涉事金額達7億多元,200多人血本無歸。
【騙術揭秘】
1. 銀行員工與社會人員內外勾結,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
2. 以高收益率為誘餌,欺騙客戶購買。
【應對之道】
1. 確認是銀行自主發行的產品。
凡是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均可以在銀行官網查到,并具有唯一的產品代碼。
2. 確保資金匯入銀行賬戶。
杜絕向個人或第三方公司賬戶轉賬或匯款,理財產品是絕對不可能用個人賬戶來開戶的,投資者要謹記這一點,不要相信客戶經理各種言辭,資金只能匯到機構賬戶里。
3. 高收益要警惕。
銀行正規發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大部分在4%-8%之間,若對方承諾收益率明顯高于該水平,則應提高警惕。
4. 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名稱中都有發行銀行的名字。
如中國銀行發行的“中國銀行蘇州分行中銀穩富ZYWF-SU01-15-14人民幣理財產品”,但本案例提到的“中匯盈信九號”明顯不是銀行理財產品命名的風格。
五、P2P跑路
案例:天力貸董事長跑路被捕借P2P平臺融2400萬
2013年5月正式上線運營的P2P平臺天力貸, 以22%的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加上獎勵網站綜合收益率達到30%。但在9月底,天力貸突然爆出提現困難問題,后平臺老板已經攜款跑路。據警方調查,在天力貸運營的短短5個月時間里,該老板通過相關企業設套,非法融資2400萬元。
【騙術揭秘】
1. 天力貸設置高息陷阱,以22%的高額收益吸引投資者關注。
2. 為讓投資者快速搶標,又設置3%-7%不等的投標獎勵為誘餌。
【應對之道】
1. 查看網站標的收益率,目前行業的平均收益率在8%-15%之間,一般來講,收益率落在這個區間的相對合理;平臺項目收益率超過20%不建議購買。
2. 如果平臺項目收益率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4倍(目前為24%),屬于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
3.
如果平臺沒有這些認證,或者很少,則需要提高警惕。 4. 在涉及到充值或者綁定銀行卡的時候,用隨意編造的身份證或者從網上隨便搜一個身份證來驗證,如果能夠通過,則必然是騙子平臺,很多騙子平臺都不會用真正的身份證識別系統;
5. 給平臺上公布的電話號碼打電話過去,說:你就在公司附近,想過去拜訪考察一下,如果對方推三阻四,或者找理由說不方便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6. 登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http://gsxt.saic.gov.cn查詢是否真有該公司存在,很多騙子平臺都是空殼公司、虛假公司;
六、委托炒股被騙
案例:2009年7月,佛山一女子通過著名門戶網站“××財經證券網”委托的“××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理財公司”,為其代理投資買賣股票。她便按照該公司提供的賬號,先后4次轉入213萬元人民幣,期間該公司也分4次共返還14.8萬元給她。
女子見來錢容易,一轉手就賺了近15萬元。到了7月20日,卻發現該公司網址打不開了,自己受騙共損失198.2萬元。據警方調查,該網站原來是假冒的釣魚網站,先后共有15股民被騙金額達464.6萬元。
【騙術揭秘】
1. 不法分子使用虛假身份仿冒國內知名證券公司開設釣魚網站。
2. 先兌現小額利潤來騙取信任,再誘騙受害人投入大額資金。
【應對之道】
1. 股票開戶要到正規券商機構營業廳或官網進行操作;
2. 不要輕信帶有“內幕消息”、“代理炒股”、“包賺不賠”等特征的炒股信息。
3. 如果是用戶自己炒股,所有的正規券商都自己開發有交易客戶端,建議交易者用券商推薦的客戶端交易;如果用戶委托券商代客理財,應當到券商官網,進行交易,交易地址一般是以https開頭的,交易完成后點擊“退出”后再關閉網頁。
七、養老險代辦被騙
案例:
吳麗因不符辦理養老保險條件而無法正常辦理養老保險。后經人認識徐紅彬,徐表示能幫忙,得需要先給吳麗找一個單位掛靠,然后再通過這家單位申辦。隨后,徐紅彬向吳麗索要了數萬元費用稱打點關系。不久,徐紅彬交給吳麗一張銀行卡,說這張銀行卡是企業發放養老保險金的專用銀行卡,以后每個月按期往這張銀行卡里發放。
隨后幾個月,吳麗均按期收到了錢款。到了年底,吳麗發現銀行卡一連好幾個月沒能按期進錢,經詢發現自己根本就沒辦理過養老保險。據警方調查,一年多時間里,徐紅彬伙同他人實施代辦養老保險詐騙100余起,涉案價值300余萬元。
【騙術揭秘】
1. 不法分子以能為不符合辦理社會養老保險條件的人辦理保險為名進行詐騙。
2. 在騙取贓款后,用一部分返還給被害人博取信任,以騙取更多的人。
【應對之道】
1. 下崗職工和無業人員允許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申請參保基本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要繳費至法定退休年齡(女55周歲、男60周歲),且繳費達到十五年以上,才可以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
2. 辦理養老保險,應親自去戶口所在地社保中心營業窗口辦理。
八、保單詐騙
案例:
張輝于2009年11月成立中創信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并創建相應網站、設立400驗證保單真假熱線電話,將自行設計的“快樂行行天下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單”,偽裝成航空意外險保單,通過分級代理的方式銷售給網絡代理商,渠道遍布山東、山西、福建、江蘇等剩
其中,空白“信息單”在河北廊坊一印刷廠印制,以3元/張的價格通過快遞批發給各省的一級代理商,一級代理商提價后批發給該省的二級代理商,而二級代理商往往是機票銷售機構。二級代理商通過分派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指定網站下載打印所需保險條款內容,將假冒航意險的“信息單”以20元/張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從中謀取暴利。據警方通報,該犯罪團伙涉案的虛擬保額達到1520億余元,38萬余人被騙。
【騙術揭秘】
1. 不法分子偽造航空意外險保單,將其銷售給一級代理商。
2. 一級代理商又批發給機票銷售機構,致使消費者在購買航意險時買到假的保單。
【應對之道】
1. 購買前,辨別銷售機構合法性。你可以直接通過各保險公司的銷售網點或合法的保險中介機構購買(具備合法資格的保險中介機構營業場所內,都應懸掛保險監管部門核發的經營保險中介業務許可證);如果需要網上投保,最好選擇保險公司的官方網站。
2. 購買時,查驗保單信息。檢查的內容包括保險公司名稱、保險產品名稱、投保人姓名、保險費、保險金額、保險期間、免責條款提示等,并注意查看是否加蓋保險公司印章。
3. 購買后,查驗保單真偽。消費者可撥打保單上標明的保險公司客服電話或登錄公司網站查驗,如發現銷售虛假意外險保單的行為或線索,可撥打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12378向保險監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4. 不要購買外地公司的航空意外險保單和手工填寫的航空意外險保單。
5. 不要從個人手中購買航空意外險保單。
九、基金詐騙
案例:07年6月,45歲的張先生在網站上看到一則關于投資“香港VS基金”賺錢的廣告,稱“投資該基金,確認后第二天返利,每天按投資數額5%-10%返利”。他給對方匯款1萬余元。幾天后,張先生真收到對方承諾每天850元匯款。張先生準備將第二筆款匯給對方時,網站已關閉。據警方通報,該網站共詐騙全國10多個省份1200余人600余萬元。
【騙術揭秘】
1. 設計虛假的基金網站,隨后在各大網站廣泛張貼廣告信息;
2. 承諾每天返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
3. 發放初期投資收益,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后誘使投資者加大投資,最后關閉網站,卷款潛逃。
【應對之道】
1. 投資者面對高息要小心,該案中的基金“每天按投資數額5%-10%返利”明顯不可能達到。一般來說基金不會每天返利,每天計息的貨幣基金收益也不可能達到這么高。
2. 在網絡購買基金時,一定要到基金公司官網、銀行官網以及正規的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官網上查詢購買。
十、買貴金屬紀念幣被騙
案例:
2014年上半年,網絡上出現“圓明園十二生肖金幣”的廣告,發行方為中國國際金銀幣有限公司和美國金幣總公司,而實際上這兩家公司并不存在。同時,地方媒體、網絡頻現“35枚純黃金《熊貓紀念金幣大全套》”、“毛澤東紀念金幣大全”的廣告,廣告內容偷換概念混淆了產品實質,把紀念章宣傳為紀念幣,或者宣傳偽造、臆造的貨幣。中國金幣總公司在發現后及時對相關媒體進行了電話警示,制止其不當行為。
【騙術揭秘】
一些公司在發售紀念章的時候偷換概念,將其宣傳成紀念幣,誤導消費者,事實上這種紀念章并無保值功能,在價值上也要明顯低于紀念幣。然而消費者缺乏相關知識,被誤導消費后才發現受騙。
紀念幣與紀念章最大的區別是:金銀紀念幣上必須鑄有面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和年號,而紀念章沒有面額,且有的標有年號,有的沒有,隨意性較大。
【應對之道】
投資者購買紀念幣要選擇正規的銷售渠道。中國金幣總公司是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唯一總經銷單位,銷售渠道的名錄、地址及聯系電話已公布在“中國金幣網”(www.chngc.net)上,另外也可撥打中國金幣網免費客服中心電話400-188-666進行咨詢。
如何識破理財騙術
第一,收益率超出合理范圍。比如一年期銀行定存的合理收益區間在3%-3.3%之間,銀行理財產品在4%-6%之間,P2P在8%-15%之間,超過此區間的理財產品風險太高,受騙幾率較大。
第二,提前收取各種費用或繳納會費。犯罪分子往往以高收益誘惑投資者,并要求投資者繳納會費或其他費用,然后卷款而逃。
第三,要求將款項匯入個人賬戶。任何通過正規途徑購買的理財產品都不會要求將個人匯入個人賬號,這種情況多數屬于理財機構內部員工的違法行為。
第四,莫名收到的各類中獎電話、短信。不法分子利用號碼轉換器將電話號碼轉換成某客服的號碼,打電話或短信通知中獎信息,并發送陌生網址。
防范理財詐騙常識
第一,謹記高收益對應著高風險,任何超出常規收益水平的理財產品背后都暗藏玄機,不要單純被高收益所迷惑。
第二,購買任何理財產品都要通過正規的途徑,比如銀行柜臺、網上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學會辨認“釣魚網站”,不要在不明網站上輸入銀行卡號和密碼。
第三,銀行卡只能本人使用,不能轉借他人,尤其需要保管好密碼,牢記銀行卡號及客服中心電話,銀行卡丟失或被盜刷要立即撥打客服電話掛失或凍結銀行卡。
第四,ATM機取款時候要留意周圍有無可疑人員,遇到ATM機不吐鈔或吞卡的情況,不要離開現場,然后撥打銀行的五位數客服中心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