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
在愛因斯坦看來,學習時間是個常數(shù),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shù),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他認為必須通過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
愛因斯坦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jié)出一個公式,即 ——
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正確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說廢話)
愛因斯坦把這個公式的內(nèi)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
多么精辟的見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愛因斯坦成功公式的啟迪下,結(jié)合自己大半生求學、探索和勞作的實踐,我總結(jié)出以下公式——
堅定的志向(理想)+有效的方法(舉措)+頑強的毅力(篤行)=成功
所謂堅定的志向,是指人們想達到的目標。人們不管做什么,總是有目標的。目標一旦確定,必須堅定不移,才有可能達到。但是堅定的目標必須以務實為前提。什么叫務實?就是切合實際,即自己想達到的目標既符合客觀需要,也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相符合,而不是也不能建立在好高騖遠或空想的基礎(chǔ)之上;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實踐即實際行動的過程中被證明確實能收到實效的方法;頑強的毅力,指的是目標確定之后就要付諸于行動,且必須頑強不屈,風雨無阻,百折不回。
簡而言之,這個公式可以概括為——
務實的目標+有效的方法+頑強的行動=成功
愛因斯坦給出的成功方程式
愛因斯坦成功公式
1879年的今天(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你知道嗎?身為擁有史上最偉大頭腦之一的愛因斯坦研制了一個關(guān)于成功的數(shù)學公式。建議你細細品味這篇文章,因為這將是你所看到的最重要的數(shù)學公式。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guān)于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22歲的青年時,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X+Y+Z
A代表成功
X代表艱苦的努力
Y代表好的方法
Z代表少說空話
人們往往只羨慕成功者的輝煌,殊不知成功凝結(jié)著辛勤、努力和汗水。人的智商有高低,潛能有大小,但能否成功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勤奮和努力的程度。高智商的人未必都能做出高水準的成果,相反,許多智商一般的人因為肯鉆研、能吃苦反而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成功只靠艱苦努力還是不夠的,必須有好的方法。善于思考就是一種好方法,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就是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
實際上,許多人一生碌碌無為,就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了不切實際的夸夸其談上。
對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要辯證地理解。天分和機遇往往可遇不可求,但艱苦的努力、找到好的方法和珍惜光陰,卻是通過主觀努力能夠做到的。公式中的A,是X、Y、Z三個要素之和,雖然公式中并沒有標明它們各自的比重,但X排第一,說明勤奮努力很重要。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談到人的評價時,把人比作一個分數(shù)。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shù),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shù)的值就越小。
俄國歷史學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時間方面是這樣說的:時間是個常數(shù),但對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shù)”。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小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在談天才時用一個加號來描述,他說: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在談到學習與探索時指出:在學習中要敢于做減法,就是減去前人已經(jīng)解決的部分,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我們?nèi)ヌ剿鹘鉀Q。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關(guān)于學習知識是這樣說的:如果用小圓代表你們學到的知識,用大圓代表我學到的知識,那么大圓的面積是多一點,但兩圓之外的空白都是我們的無知面。圓越大其圓周接觸的無知面就越多。
成功從來沒有一蹴而就,與其羨慕別人的人生,不如踏踏實實努力奮斗。新的一天,期待更優(yōu)秀的自己!
成功=X+Y+Z,7個公式讓你和愛因斯坦一樣邁向成功
0. 導言
記得北京求學時,組織行為學老師列出來一個公式:滿意度=現(xiàn)狀-預期。讓我第一次了解到原來很多人文概念、人生道理也可以通過數(shù)學的邏輯公式簡潔表達出來。難怪萊布尼茨的數(shù)學哲學有個偉大愿景:倘若我們能找到一些字或符號適宜于表述我們的全部思想,像算術(shù)表明數(shù)字或幾何學的分析表明線那樣明確和正確的話,我們就能在一切科目中,在它們符合推理的范圍內(nèi),完成像在算術(shù)和幾何學中所完成的東西。當然,數(shù)學公式雖在邏輯推理中有其獨到之處,但理性推理很難覆蓋感性體驗,純粹的唯理論哲學做不到全知全能。
其實想寫這個人生公式系列很久了,趁著突然迸發(fā)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激情,開始慢慢嘗試,希望我的一些文字可以讓大家在紛繁大世中對人生有點啟迪。
成功,成就功業(yè)。古往今來,關(guān)于成功的名言警句多不勝數(shù),每個人也都能開口即來那么幾句。
有志者,事竟成。 -《后漢書》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王驥德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時機去努力開創(chuàng)的人。——蘇格拉底
不斷的奮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孫中山
現(xiàn)如今成功甚至變成了一種學科:成功學。戴爾.卡耐基(1888—1955),拿破侖.希爾(1912—2004),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既然如此熱門,關(guān)于成功的人生公式也就提法眾多,今天布布和大家分享七個發(fā)人深省的前人公式,同時也加了一點個人釋義。
1. A=X+Y+Z 愛因斯坦
這個公式最早出自《紐約時報雜志》1929年8月18日塞繆爾·J·伍爾夫?qū)垡蛩固箤TL文章中。
“If A is success in life,” he replied, “I should say the formula is A=X+Y+Z, X being work and Y being play.” “And what,” I ask, “is Z?”
“That,” he answered, “is keeping your mouth shut.”
盡管愛因斯坦原文是
成功=工作+娛樂+少說
但因為翻譯和傳播原因,國內(nèi)最常見的版本反而變成了: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成功=工作+方法+誠實
我們先來分析下愛因斯坦的原意,成功就是少說多做、享受生活。這更像是一個成功的定義,也體現(xiàn)了西方精英“Work hard, play hard”的處世哲學,更強調(diào)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而變形的翻譯版,更多是指事業(yè)有成,東方人對于工作996的偏執(zhí)追求下,Y變成了“正確的方法”作為工作的補充,強調(diào)了方法論的重要性。
2. 天才=1%天賦+99%努力 愛迪生
發(fā)明家愛迪生說的天才亦是成功者。這里,他看到了天才身上的兩面性,既有先天的天賦,也強調(diào)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如今的成功學,卻只把努力作為鼓吹的賣點。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天賦”和“努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拋開天賦光說努力和無線拔高先天因素皆不可取。天賦決定了成長的天花板(廣度),而努力決定了偏離均值的程度(寬度)。其實,我個人更認同后面將介紹稻盛哲學的觀點,兩者是相乘關(guān)系而非求和。
3. 成功=實力+幸運(機遇)
除開自身先天、后天因素以為,環(huán)境因素,在人生路中的作用也舉足輕重,但機遇其實在當今中國大環(huán)境中并不鮮有,本世紀的房市、五年一牛的A股、近幾年的BT幣,世紀初的數(shù)字化、前幾年的移動化、未來的萬物互聯(lián),中美互搏、亞洲崛起,投資、實業(yè)、地緣許多大趨勢處處可見。當然如何抓住這些機會,就又要靠實力說話了。
4.成功=目標+方法+努力+天賦+條件
成功學對于天賦、條件之外的因素都倍加關(guān)注,目標、方法和努力可以再許多自律類、一萬小時理論和使用方法類書籍中看到。自律強調(diào)自我管理,有明確目標,并為之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持持以恒。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lǐng)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lǐng)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一萬小時定律強調(diào)任何一項技能的習得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有效學習時間。如何記手賬、筆記術(shù)、整理收納各種實用方法也都成為成功的手段。
5.成功=事業(yè)有成+家庭美滿+身體健康
什么是成功,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這個公式給出了大伙眼中的定義;工作有成績、家庭很幸福、身體不生病就是成功的生活了。
6.成功=失敗不氣餒+成功不驕傲
人生在世,大多不能一帆風順。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后人在不如意十之八九后,續(xù)做“我們要常想一二”。是呀,生活雖不完美,但是只要有讓人喜歡的地方,那些小確幸、小美好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看著生活的美好;才能繼續(xù)勝不驕敗不餒;屢戰(zhàn)屢敗后還能屢敗屢戰(zhàn)。
7.成功=能力×努力×態(tài)度
稻盛和夫,日本唯一在世的“經(jīng)營之圣”,兩大世界500強企業(yè)——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電話電信公司DDI創(chuàng)始人,2010年,已年近80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受日本政府邀請擔任董事長拯救日航,讓瀕臨破產(chǎn)的日本航空在14個月扭虧為盈。2012年9月19日,日航(JAL)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再次上市。這套成功方程出自其多年經(jīng)營感悟。
作為經(jīng)營之圣,稻盛和夫?qū)τ谌蛩囟加辛炕笜思捌鋬?nèi)涵揭示。
能力是先天因素,量化為0-100,能力其實也是一個綜合性因素,包括不限于語言能力、邏輯能力、數(shù)學能力、音樂能力、空間視覺能力、身體與運動能力、社交能力、自省能力等。能力一般是遺傳而來,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電話之父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說過,上帝在關(guān)上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When one door closes, another opens.”在眾多能力中,發(fā)現(xiàn)賦值最高的那一項并且從事下去,你會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努力是后天因素,同樣可以量化為0-100。對于具體的做法,和公式4所說的那樣,選定自己的目標,找一個可行有效的方式方法,然后堅持下去。
態(tài)度,作為其他公式中沒有提及的指標,全是稻盛和夫最看重的部分,量化為-100到100,因為具有負數(shù)區(qū)域,很多時候決定成敗的在于態(tài)度。具體上而言,稻盛和夫又把態(tài)度細分成人格和理念。人格包括個人性格、情商、世界觀和方法論;理念則包括價值觀、認識論和心智模式。
人生漫漫,道路千萬。對于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詮釋和想法,也就有無數(shù)個人生公式。謹以此文送給還在迷茫探索的人,希望對你找尋自己的公式有所裨益。
最后分享下布布自己目前認可的成功人生公式:
(定義公式)
成功= Work hard + Play hard + Healthy body + Happy family
(途徑公式)
成功=天賦×努力×態(tài)度+機遇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
如果把能力與努力之積比做巨輪的發(fā)動機,那么人格就是巨輪之舵。巨輪是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還是偏離航道,沖向冰山暗礁,關(guān)鍵全在控制方向的人格之舵。
日本著名企業(yè)家,稻盛和夫先生, 總結(jié)出一個“人生和工作結(jié)果的方程式”,也稱“成功方程式”。它不但是經(jīng)營學、而且是哲學領(lǐng)域中的重大發(fā)明,幾乎適用于所有的人。同許多自然科學方程式一樣,它應該成為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
成功方程式:
人生·工作結(jié)果=思維方式×能力×熱情
或者表達為:
成功=人格·理念(-100~100)×能力(0~100)×努力(0~100)
我們且把“人格·理念”、“能力”、“努力”稱做成功三要素。這個方程式中的“能力”,按稻盛先生的解釋,主要指先天的智力和體力,包括健康、運動神經(jīng)等,屬天賦條件,自己無法決定。這種“能力”有個體差異,用0~100分來表示。
“努力”(或稱熱情)也因人而異。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懶漢到忘我工作的模范,也用0~100分來表示。“努力”與“能力”不同,不是先天的,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決定。
稻盛先生舉例說,一個天資聰明又很健康的人,“能力”可打90分。但他自恃聰明不思進取,“努力”只能得30分。那么兩者之積為:90×30=2700(分)。另一個人天賦差些,“能力”只評60分,但他笨鳥先飛,特別勤奮,“努力”可打90分。這樣他的乘積為:60×90=5400(分)。就是說,天資一般而拼命努力的人,可以比天資優(yōu)良而不肯努力的人,取得大得多的成就。我們周圍很多人就是這樣。
下面 對上述方程式做出5點說明
(1)“人格 ·理念”的含義
日文叫“考方”,直譯為思考方式,可分為兩個側(cè)面。一個是人格的側(cè)面。正面的比如:公正、誠實、開朗、勇敢、謙虛、善良、克己、利他等,負面的比如:不正、偽善、卑怯、傲慢、任性、浮躁、妒嫉以及自我中心等。
另一個是科學的側(cè)面, 就是“認識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之循環(huán)。由五官從外界收集各種信息,用頭腦加以分折,從復雜現(xiàn)象中導出事情的本質(zhì),據(jù)此制定計劃,然后實行。在實行過程中繼續(xù)收集信息,再分析,并對照計劃,作必要修正,然后再實行這樣一個循環(huán)。簡單講就叫“實事求是”。
人格側(cè)面和科學側(cè)面相輔相成。稻盛說:“充滿利己的心目中,只呈現(xiàn)復雜的事像,利己的動機,勢必模糊問題的焦點。”
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事情本身很簡單,但因為當事人有私心,又要掩飾,掩飾私心,掩飾真相,事情就復雜化,人際關(guān)系也因此復雜起來,變得棘手,難以處理。一個人格高尚、心地純潔的人,不受私心蒙蔽,就容易看清事實真相,看出事物規(guī)律,并勇于按事實、按規(guī)律辦事。就是說,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終實事求是。反過來,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保持或提升自己的人格。
(2)成功三要素之間為什么是“相乘”而不是“相加”
這里有一個“相乘效果”的概念。就拿稻盛為例,天資極高,給100分未嘗不可,但若考慮健康和體力的因素,“能力”姑且打95分;他自始至終有燃燒般的工作熱情,“努力”該打滿分,即100分。他是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兼哲學家,但考慮到哲學還要發(fā)展,“思維方式”也打95分。如果三者關(guān)系是相加,總分不過95+100+95=290(分),不能突出高于我輩常人的程度。如果是乘,95×100×95=902500(分)。這樣的結(jié)果符合客觀現(xiàn)實,稻盛的成就與常人比有天壤之別。他的企業(yè)集團去年的銷售額超過4兆日元(約3000億元人民幣),是天文數(shù)字。
相反的例子,希特勒也是天才,他的演說曾傾倒德國人民,“能力”可以打100分;他有他的使命感,有燃燒般的熱情,“努力”達到狂熱,也可打100分,他的法西斯思想算-100分,若三者相加,仍可得正100分。完全不能解釋他對世界空前規(guī)模的破壞。若三者相乘,-1000000分,那就差不多,與歷史相符。“小人無過世之才,不足以亂國”。世界上沒有比心靈扭曲的天才所造成的后果更為可怕。
另外,如果是相加,智力一般而加倍努力的人,往往始終超不過聰明但懶惰的人。換言之,“富貴在天”,努力的作用不大。這不符合事實。若真如此,兔子和烏龜賽跑的寓言就失去了教育意義。如果是相乘,三要素中只要某一要素分數(shù)增加,結(jié)果將以倍數(shù)增加,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的正是這種情況。
(3)三要素中哪個最重要
“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連小學生也懂。但“人格 ·理念”的決定性作用卻常受忽略。因它有正負之分,對結(jié)果而言最為重要。稻盛先生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作過說明。
稻盛大學畢業(yè)找工作,到處受挫。當時的日本,沒后臺,沒后門,有證書也難就職。屢屢碰壁之余,不免自暴自棄。他想既然這個社會如此不公,窮人得不到照應,沒有出路,不如干脆投身黑社會,或當個“義賊”算了(中國叫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他說:“如果當時我真的參加了黑社會,或許就成了略有名聲的黑幫頭目。因為我有不亞于他人的熱情,也并不缺少能力。但這想法是反社會的,若真跨出那一步,我的人生必將呈現(xiàn)很大的負值。”
一個才能出眾而又不懈努力的人,可以積聚很大的能量。但這能量如果沒有人格來管住,可能制造災難。如果把能力與努力之積比做巨輪的發(fā)動機,那么人格就是巨輪之舵。巨輪是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還是偏離航向,沖向冰山暗礁,關(guān)鍵全在控制發(fā)動機方向的人格之舵。
(4)“人格·理念”是變數(shù)
它既能變好也能變壞,既能提升也能下降。“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主要指受人影響,“人格·理念”快速提升。我們看到,許多高官比如成克杰、胡長清,他們能走上高位,并非一開始就是壞人壞思想。這類人有能力,肯努力,會辦事,貢獻比常人大,因此很容易脫穎而出,地位上升,權(quán)力大了,威信高了。所有這些既可拿來作更大貢獻的資本,在制約缺失時,又可用來為非作歹。此時他就來到常人不遇的風口浪尖。如果人格動搖,一念之差,就會一落千丈,從功臣變罪人。因此,一個有本事的人,尤其有了權(quán)威,春風得意時,特別需要繼續(xù)保持謙虛精神、感激心態(tài)、知足意識。這些都是理念的提升。
(5)怎樣提升“人格·理念”
我們曉得了“人格·理念”的重要性,但怎樣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和理念呢? 稻盛先生說,學習先賢們有關(guān)做人的道理,比如佛教、基督哲學以及中國的孔孟之道等,是很重要的。我們也多少擁有這方面的知識。但把圣賢們的教誨僅僅作為知識來理解和記憶,并沒有多大的價值。必須用它來戒勉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反反復復才能見效。運動員必須天天鍛煉才能保持和提高體能。通過學習提升理念一事,更是如此,稍稍懈怠,立即降歸原處。
要堅持反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違為人之道,如果有錯,馬上糾正。正如人的面孔會沾上灰塵需要天天洗臉一樣,人的心靈也會蒙上污垢, 需要天天反省予以凈化。人是血肉之軀,一不小心,就會屈服于本能的欲望,屈服于周圍的環(huán)境,脫離正道。
學以致用,從知到行,從理論到實踐,這中間需要一個能動的飛躍。這種能動性本來是人類特有的潛質(zhì),但是如果不發(fā)揮,一切無從談起;如果不持續(xù)發(fā)揮,一切都會半途而廢。稻盛先生說:“回顧自己人生的每一天,其實就是通過經(jīng)營實踐,不間斷地提升理念的每一日。”
總之,“實踐+學習+反思”才能有所領(lǐng)悟,才有可能進入哲學的境界。強調(diào)高尚人格,強調(diào)提升理念,并把這作為成功的第一要素,乍看似乎近于迂腐,但其實這才是我們擺脫煩惱,將人生和事業(yè)的危機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也是唯一有效的辦法。除此之外,還能有什么良計妙策呢?
源自《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作者:曹岫云
出身平凡,如何才能成功?成功方程式給你答案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出身,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未來。
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心懷夢想,想要成就自己的偉大人生。特別是出生平凡的人,更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翻轉(zhuǎn)自己的人生。出身平凡的人,沒有資源、沒有背景,如何才能收獲成功呢?
稻盛和夫所寫的《斗魂》一書中提到,成功是有公式的,人生獲得什么樣的結(jié)果,由三方面決定:能力、熱情、思維方式。
人生的結(jié)果=能力X熱情X思維方式
成功方程式中的三個要素缺一不可,互相之間相輔相成,針對每一個要求,我們具體來看看。
建議先關(guān)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01 能力
能力指的是一個人天生所具備的適應力,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一個人的才能等。適應力和身體狀況大多是先天的,我們無法選擇,而才能是可以后天學習訓練的。
在成功方程式中,能力的分值在0至100之間評定。如果先天條件不太好,后天也沒有學習訓練提升新的才能,分值可能就為0。能力為0的話,基于成功方程式中的乘法規(guī)則,人生的結(jié)果就會變成0。
如果你出身在普通家庭,也不在大城市讀書,當你畢業(yè)以后來到大城市謀求發(fā)展時,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這個城市中的人有一些差距,其他人很輕松就能完成的事,你可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才能弄明白。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陷入自卑的情緒中,沒有人天生就會做所有事,其他人能很輕松地完成,是由于他們接觸得早。對于自己不熟悉的領(lǐng)域,首先不能為了怕丟臉,就不懂裝懂,而是需要直面自己這方面能力不足的事實,這樣才能找到努力進步的起點。
要想自己的成功方程式的結(jié)果數(shù)值越大,提升能力的分值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對自己嚴格要求,才能掌握高超的能力。任何能力都是在不斷地刻意練習中訓練出來的。你的敵人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擁有戰(zhàn)勝自己的能力,就能獲得成功。
02 熱情
熱情是指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時那種非做不可的強烈愿望和干勁,熱情由自己的意志決定。當一個人擁有滿腔熱情時,會迸發(fā)出驚人的潛力,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成功方程式中,熱情的分值在0至100之間評定。一個有資源、有背景、有能力的人,如果面對一份工作時,提不起一點熱情,也就是熱情為0的話,基于成功方程式中的乘法規(guī)則,人生的結(jié)果就會變成0,他無法在這個領(lǐng)域里做出成果。
曾經(jīng)認識一個富二代,家境殷實,從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還出國深造。畢業(yè)以后,由于衣食無憂,她覺得工作就是為了打發(fā)一些無聊的時間,
所以,她雖然擁有高學歷,但每天就做著普通文員就能做的事情,她沒有工作的熱情,不管擁有多么強的能力,都是白白浪費的,她無法在工作中做出成績。
如果你剛來到大城市奮斗,剛開始雖然能力一般,但是如果你有一顆充滿熱情的奮斗之心,你內(nèi)心明白為什么要奮斗,明確了工作的意義,就能迸發(fā)出無限潛能。
當你的熱情執(zhí)著于一件事時,對于不會的東西,你就會花時間努力學習和鉆研,以前做不到的事,經(jīng)過鉆研以后就能做到,能力隨之不斷提高,甚至會超過原本有能力的人,能夠取得 更偉大的成就。
03 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是指一個人用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和人生。在成功方程式中,思維方式的分值在負100至正100之間評定。
如果一個人被負面情緒所控制,經(jīng)常有嫉妒、憎恨等情緒時,這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就是負數(shù),基于成功方程式中的乘法規(guī)則,人生的結(jié)果就會變成負數(shù)。
比如,有一個人能力非常強,也有奮斗的熱情,但是由于他看不得別人比他優(yōu)秀,產(chǎn)生了嫉妒心理,為了超越對方,可能就會采取一些不合規(guī)的手段,這樣的人越努力就越危險,甚至會危害社會,比如高智商犯罪等。
思維方式是成功方程式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為了使我們的能力和熱情都能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就需要保證思維方式這個要素為正數(shù),內(nèi)心正直、積極向上。心懷利他之心,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04 結(jié)語
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
我們要想擁有成功的人生,首先要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內(nèi)心中知道自己的羅馬在哪里,才能想辦法走向羅馬。
稻盛和夫從一個小小的技術(shù)員,成長為世界知名的企業(yè)家,靠的就是成功方程式,他對工作充滿熱情,不斷深耕專業(yè),精進自己的能力,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從大局考慮,抱著利他之心。稻盛和夫把他成功的秘訣寫在《斗魂》這本書中。
《斗魂》實拍每個人的命運都由自己掌握,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機會,但機會稍縱即逝,想要在機會出現(xiàn)時馬上抓住,就需要我們平時提前準備好抓住機會的能力。
《斗魂》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分享了個人成功的秘訣,第二部分分享經(jīng)營企業(yè)成功的秘訣。點擊下方卡片可以直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