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十年以來,書法批評漸漸走向式微,舉凡“書法評論”類的文字,只要涉及到當代的具體書家,完全以“書法表揚”替代了“書法批評”。一針見血、切中要害、振聾發聵的評論文章鮮見。
有鑒于此,當代書法篆刻院聯手《中國書法報》、《中國書法》雜志,在2017年春天推出了以“批評之愛”為主題,專門針對當代優秀青年書家新作的書法品評活動。這一活動旨在書法界重建良好的書法批評環境,同時又以最實際的手段,通過青年書法作者與書法界資深專家“面對面”請益答疑的方式,來解決青年書法作者平素創作中最難以突破的“瓶頸”難題,使之在參與這一主題活動之后,理性反思自己的創作現狀,于短時間內可以使個人的書法創作水準獲得一個較大提升成為可能。
“批評之愛”第二回活動于2017年10月21日在北京當代書法篆刻院如期舉行,書法界資深專家劉洪彪、劉恒、李剛田、周俊杰、李世俊、朱培爾、王學嶺、葉培貴、張繼、李松諸先生,對趙成建、柯學刃、喬延坤、凌海濤、陳寰五位青年書法篆刻家的新作進行了以書法批評為主體的現場品評。現根據活動現場錄音整理,將諸專家的發言分期刊發,以饗廣大微友。
劉恒品評趙成建書法
這個活動叫“批評之愛”,也就是說“批評你”就是“愛你”,在書法批評學中,批評古人是一個中性詞,也可以說優點,也可以說缺點。我理解這個活動,各位作者的優點點出來就行了,主要說不足,我這個人說話,就是膽比較大,我就直接說不足了。他的字優點很明顯,就是寫起來比較放松,這點很難得,以一種放松的心態按照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去揮毫。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在說之前還要做一個切割,要不是剛才周老師說,我想不到你是他的學生,我待會兒批評你,跟周老師沒關系,不是學他才學成這樣的,把這個意思先說清楚了。
前面發表品評意見的一位是隸書大家,一位是草書大家,你們把趙成建的作品很具體的都說了,我不作重復。我想強調一點,的確從你的作品中沒看出你既往的學書過程中臨過什么?或者從臨帖里面獲得了什么?我再看你的簡歷又很吃驚,入選幾十次全國書法展覽,各種各樣的展覽,還獲過獎。是不是以前寫的不這樣,現在有變化了,我猜測有這種可能。假如是靠這種字入二十幾次全國展,我覺得評選肯定出現問題了。
趙成建書法作品
關于臨帖,我是一直不太主張臨什么要像什么,做一個像假古董似的,我覺得臨帖要解決一個把古人的東西變成自己創作能力的問題,即變成自己本領的這樣一個轉換過程。關于學古每個人關注點可能不一樣,但我覺得有一個是普遍性的,就是通過學古人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第一,是點畫的統一性,成熟的書法家點畫一定有自己的一套規律,現在在你的作品感受不出來你點畫的特點是什么。有些著名的書法家,剛剛提到的八大也好,還是米芾也好,蘇東坡也好,不用看完整的字,只看一個字的偏旁就知道是誰寫的。這個就是點畫的統一性,我以為通過臨帖學古人,這是首先要解決的。
第二,是結體的規律性。一個人的作品,結體盡管有變化,疏密、收斂、放縱,還是豎長還是橫長,但是一定有自己的一個結構變化的規律。就如同看人似的,照片中的這個人,無論他擺一個什么怪模怪樣的動作,但一看就是他。通過學古人,我覺得應該要獲得這兩樣東西,即點畫的統一性和結字的統一性。可是,這兩點在成建的作品中都沒有顯現出來,他的字顯的很雜,好像什么都有。我覺得就像剛才兩位老師說的,還需要在古人經典書風方面做一些實在功課。
趙成建書法作品
李老師剛開始就說了,當下的書法是以展廳展示的呈現方式為主體,有的人會覺得越是在這個時候,就越要弄點逆向思維的方法。比如有的人看古人技巧都很好,然后選出幾個比較有個性的,與眾不同的,甚至不太講技巧的,覺得這個人的東西新奇有價值。現在我們也有這種情況,當大家都在去弄技巧,都在那兒炫技的時候,有一些作者會向“偏門”追求,弄一些氣息,弄一些個性,這類作品看起來很吸引人,但是這個東西不能過,書寫技巧基本的東西也還得有。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種不講技巧,靠個性、靠趣味的書家,從來都不是一流書家,都是二流三流的。盡管在《作品集》里,在博物館覺里得這種東西很好,但是都進不了一流。盡管我們弄技巧,也進不了一流,但是要往歷史上一流書法家的方向努力,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到不了那樣程度,可是我們必須要朝那個方向努力。成建在書寫技巧方面尤其要努力。看了成建這些字的氣息,讓我想起一位老書法家。1985年、1986我在《中國書法》做編輯的時候,當時年輕氣盛,有一個愿望堅持了好多年,就是滿世界找那個不出名的,但是字寫的很好的書法家,專門想找到這種人。
趙成建書法作品
后來,我在蘇州碰到一位叫宋季丁的老書家。老先生家世很厲害,人也很風趣,寫的字很有個性。他的字就像成建似的,拿出來猛一看挺新鮮。他的專題在《中國書法》上也刊發了,可是這么多年,毫無反響,至今名不出蘇州,成建的字跟宋老的字特別像,沒有技巧。這樣寫來寫去,有他一個面目,他的面目比你還穩定一點。然而,如論創作的前途、前景必不看好。
趙成建
1990年3月入伍,安徽無為人。現為海軍政治部創作室專業書畫家,2017年退出現役。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長城書畫院理事。書法作品數十次參加全國展覽并獲獎,出版有《當代書法名家研究——趙成建卷》《形于無象——趙成建書畫作品》《名城——大家(趙成建)卷》等。
書法作品自1993年起先后入選全國第二屆新人新作展、全國首屆、二屆正書大展,第二、五屆楹聯展,首屆、二屆行草書展,首屆行書展、七屆中青展,二屆青年展,第八、第九屆全國書法展等國家級展覽二十余次,并在95中國體育書畫展、全國楹聯書法展、全軍書法展、“岳安杯”國際書法展、“復圣杯”全國書法展、冼夫人獎全國書法展等國展中分別獲一、二、三等獎;1998年獲大連市政府文藝獎;參加“世紀書風——軍旅書家21人作品展”、“三軍三人書法展”等學術展。國畫作品曾參加全國美展,并在紅軍長征勝利九十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中獲獎。
趙成建書法作品
趙成建書法作品
趙成建書法作品
趙成建書法作品
趙成建書法作品
趙成建書法作品
趙成建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