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野生植物眾多,特別是在農村野外,隨便走一走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野草,如蒲公英、馬齒莧、牛筋草等,就是農村里最常見的野草,在路邊多得很,不過盡管野草眾多,但是依然免不了從國外引進一些也野生植物,而“月見草”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如今在民間的價值還很珍貴。
月見草是一種原產自美洲的2年生草本植物,從遠處看去的話,有點像艾草,不過它的葉子根艾草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月見草長起來后,植株比較高大,一般能生長到1.5米左右,最高可生長到接近2米的樣子,在野草當中算是一種很高大的了。最早引進月見草的時候主要是用于觀賞,后來逸生為野草,廣布于我國南方地區的農村里。
月見草開花比較特別,一般植物開花以后就是一直開著,等到花期過了以后就會凋落,而月見草則是一到晚上就開花,一到天亮有縮回去呈一個花骨朵,所以才被稱作月見草,意思就是月亮出來了才能見到它的花,而民間則俗稱它為“夜來香”、“待宵草”等。
說到夜來香這個名字,農村里還有一種野草也有著相同的俗稱,那就是“紫茉莉”,不過這2種野草所散發的香味不一樣,月見草是散發出清淡的芳香,而紫茉莉則比較濃一些。另外這月見草的花在如今也是很有價值的,它可以提取出芳香油,常用于現代各種香料之中。
秋冬季的時候是月見草的果期,它的果實也很有特點,長得酷似芝麻,因此也有著“野芝麻”、“山芝麻”的俗稱,芝麻大家都知道可以吃也可以用于榨芝麻油,而這月見草的果實雖然不能吃,但是含油量也很高,同樣可以用于榨油食用。此外月見草還是民間一種祛風濕良藥,其入藥部位就是它的根。
據《中華本草》所記載,月見草的根可作草藥入藥,具有筋骨酸軟、活血通絡、息風平肝、消腫斂瘡、祛風濕等功效,可用于胸痹心痛、中風偏癱、虛風內動、小兒多動、風濕麻痛、腹痛泄瀉等病癥,特別是對于風濕效果很好,如今也常被制成各種膠丸、軟膠囊等。也是由于月見草有著這么多價值,所以如今在農村里也常見農民朋友種植。各位朋友,不知道你們是否了解月見草呢?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