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
多年致力于研究慢性腎臟病以及心血管并發癥的表觀遺傳機制,以及高血壓、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癥等代謝性疾病對腎臟損害與防治,也曾多次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中國腎病的發展與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自己的尿液?尿液的顏色和形態其實是可以反映我們身體健康狀態的。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泡沫尿與腎臟的關系,閱讀本篇文章您將了解到腎臟疾病的危害、治療腎臟疾病的誤區、腎臟疾病的易發人群和預防腎臟疾病的小妙招。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跟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章主任一起來全面認識一下腎臟疾病吧。
腎臟疾病是沉默的殺手
在正式講解腎臟疾病之前,章主任給我們解釋了為什么出現泡沫尿有可能預示著我們已經患上了腎臟疾病。
一般來說,我們的腎臟一旦受損,它的濾過膜就發生了變化,不該漏出去的蛋白就漏出去了,也就出現了泡沫尿。如果不是尿蛋白導致的泡沫,10秒左右就消退了,超過10秒還沒有消退的,那就代表你的腎臟很有可能出問題了。
一個腎的重量其實只有三兩左右,兩個加一塊也才半斤左右,但是它的工作量可不小。
它每天大約要過濾180升的水,其中的1%形成我們可見的尿液。除此之外,腎臟還要維持人體水分、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排泄代謝廢物,控制血壓,促進紅細胞生長和保持骨骼健康。由此可見,腎臟的作用非常重要。
腎臟疾病早期患者沒有明顯不適,往往被大家忽略,人們大都在進行體檢或因為其它疾病就診才發現腎臟疾病,所以我們也把慢性腎臟病稱為“沉默的殺手”。
而出現明顯癥狀時,腎臟病往往已經處于比較嚴重的階段,部分年輕的患者到尿毒癥期才感到不適,這時已經太晚了。
既然腎臟疾病如此可怕,那我們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確診患者已經患上腎臟疾病呢?除了通過泡沫尿來自檢外,通常醫院都是采取尿液檢查、腎功能、腎臟影像學檢查等手段來確診患者是否患有腎臟疾病。
所以在這里我們也要提醒各位朋友,如果自己的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定期去醫院做常規體檢是預防腎臟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
知道了腎臟疾病的發病率高,并且也知道了如何確診患有腎臟疾病,接下來我們肯定是想知道腎臟疾病是如何治療的。
在腎臟疾病的治療方法上,民間一直流傳著不少的說法,有對的也有錯的,那么就讓我們繼續跟隨著章主任,一起來看看腎臟疾病治療的誤區有哪些?
腎病治療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腎病需長期服藥
腎臟病是否需要長期服藥,需要從疾病的發病類型和發病程度決定。我們的腎病分為急性腎臟病和慢性腎臟病。
急性腎臟病:或者說是急性腎功能衰竭,若能早期發現并控制誘發腎臟病的因素(如藥物,大量出汗或腹瀉導致的體內容量不足,劇烈運動后橫紋肌溶解等),腎功能恢復正常后可以停藥,僅需長期規律性復查尿液和腎功能即可。
慢性腎臟病:由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等慢性疾病導致的腎臟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原發疾病,把血壓、血糖和血尿酸等控制在相應的范圍內;原發性腎臟疾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
這些藥物需要在腎臟病專科醫師的密切監測下使用并調整用量,當尿蛋白量等指標控制在特定的范圍內可以逐漸減量甚至停藥。當然,不管是繼發性腎臟疾病還是原發性腎臟疾病,定期復查腎功能和尿液是必不可少的。
誤區二:激素可以治愈腎病
我們在臨床上確實有一些腎臟病,表現為眼部腳部等發腫,這種情況是用糖皮質激素來進行治療的。
但是也有一些腎臟病,單一使用激素治療是不夠的,尤其是成人的腎臟疾病,其病理的類型各不相同,單一使用激素治療是不夠敏感的,往往需要添加其它的藥物治療。所以,激素只是治療腎臟疾病的一種手段,并不能治愈腎臟疾病。
誤區三:一旦透析無法停止
我們知道腎病到了嚴重的階段就是尿毒癥,尿毒癥患者如果開始了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要想擺脫掉是不可能的,但事實卻不盡如此。因為每個人的原發病不一樣,導致出現尿毒癥的原因及誘因也不完全一樣。
對于急性損傷患者如果能采取有效的辦法治療原發病去除誘因,擺脫透析是完全可能的。對于慢性腎臟病急性加重而透析的患者,透析可以改善患者體內的水分和濃度,這些患者才是需要長期透析的人群。
誤區四:腎病是“不治之癥”
很多人覺得得了腎病,就會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覺得它是不治之癥,其實在早期查出腎病的時候,完全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積極防治相關疾病,就能使病情很好地得到控制。
相信大家知道了這些腎臟疾病治療上的誤區后,對腎臟疾病治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都知道再好的治療都沒有提前預防有效,那么腎臟疾病的預防應該從哪些方面來開始呢?腎臟疾病的高發人群又有哪些呢?讓我們繼續跟著章主任來一探究竟。
腎臟疾病高發的人群有哪些?
腎臟疾病高發的人群主要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講,一些慢性疾病和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導致腎病。
慢性疾病
1. 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會造成腎臟病變及血管病變;
2. 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佳會引起腎臟血管硬化(腎動脈狹窄)及腎小球硬化;
3.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容易導致腎功能減退;
4. 高脂血癥患者:高脂血癥可引起血管硬化,導致腎動脈狹窄和高血壓;
5. 長期服藥患者:一些特異性藥物毒副作用較大,長期服用會造成腎病的發生;
6. 有腎臟病家族史者:家族中有蛋白尿、多囊腎、遺傳性腎炎及透析患者。很多腎臟病是呈家族性群發的,有的患者一家人都有程度不一的蛋白尿、血尿,這和家族基因相關。
不良的生活習慣
1. 吸煙:吸煙會刺激交感神經,升高血壓,造成腎臟負擔而影響腎功能;而尼古丁可直接傷害腎臟。
2. 大量飲酒:可直接引起高尿酸血癥,同時飲酒者伴不良飲食習慣亦可導致高血壓和高脂血癥可導致腎損害。
3. 肥胖患者:肥胖人群常合并高血壓、高脂血癥和高血糖,這些都是導致腎臟病的因素。
4. 飲水不足者:飲水不足會導致腎臟供血、供氧不足,從而對腎臟造成損傷,一個正常人一天應該保持1500ml-2000ml。
5. 長期憋尿者:憋尿可導致膀胱的壓力增加,一方面損傷排尿肌,導致尿頻和尿失禁;另一方面也會使膀胱的尿液和病原體逆行至腎盂,引起反流性腎臟病和腎盂腎炎,長此以往可以導致腎臟損害。另外,憋尿還增加患膀胱癌的風險。
6. 高鹽飲食:過多攝取鹽會造成大量水液滯留在體內,加大腎臟代謝負擔導致患病。一個正常人的日均攝鹽量應不超過6g。
看了上面的介紹,相信細心的朋友肯定會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正常人的日均攝鹽量應不超過6g,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我們控制不了的話可以用一些增味劑。
預防腎臟疾病有妙招
我們常說的代替鹽并不是這些增味劑能夠代替鹽的口感,而是在做菜的時候多加一些這樣的食材能夠不影響口感,同時還能夠對我們的健康有益。
1. 咖喱粉
咖喱粉其實混合了20種不同的香料,包括黃姜粉,香菜,小茴香,這些香料對健康都是大有裨益。黃姜粉中含有一種多酚——姜黃素,它有助防止肝損傷、預防老年癡呆,而且還具有抗炎癥的特質。
香菜含有少量的褪黑素,它能降低與肥胖相關的心臟疾病的風險。這種橘黃色的調味劑可以加入到多種膳食中,因為它本身就已經是一種香料的混合物。
2. 細香蔥
細香蔥香味濃烈,你可以撒在任何一種菜肴上,美觀又調味。另外,這種味似洋蔥的香料還能對抗食物中毒。細香蔥中的抗氧化物還有助于減少患癌癥的風險,并且它還含有少量的維生素K、A以及C。
3. 肉桂
如果你喜歡偏甜的食物,那么肉桂就是個好的選擇。往紅薯或燕麥中撒點肉桂,不但能增加食物的甜味,還能為你的健康加分。喬治大學的研究者發現,肉桂有助于降低血糖,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
4. 生姜
味蕾會因為這種根莖香料而愉悅,并且你的肌肉也會為此而高興的。2010年刊登在《痛》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姜能減輕因運動造成的肌肉酸痛。另外,姜有助于預防結腸癌。
5. 醋
醋不像草本或辣椒那樣能為健康大加分,但它是一種無鹽、低熱量,卻也能豐富食物的調料。豬肉和雞肉可以配上香醋,牛排可以配果味醋,魚干可以配混有草本的醋,它的應用性非常的廣。
看完上文的您,學會了嗎?
部分圖文素材來源于網絡
編輯:小健
校審:夏旭東、張曦
責編: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