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領導講話稿的幾點體會
領導講話,顧名思義,就是指領導同志在各類不同會議和場合發表自己的言論。撰寫領導講話稿,是從事文字工作同志的一項重要任務。隨著思想的解放,改革的深入,發展的加快,開放的擴大,領導方式的轉變,領導活動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寬,領導的思維越來越活,聽眾的口味越來越高,形勢發展越來越快,撰寫領導講話的要求越來越高,難度也就越來越大。如何寫好領導講話,許多領導、前輩秘書長們已經摸索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下面我結合前幾次的領導講話撰寫過程,參考有關資料就如何寫好領導講話談幾點體會。
二、領會意圖。一篇文稿的成功與否,首先取決于領導是否認可,是否滿意。可以說,這是文稿的“生命線”。這就要求我們在文稿的立意上,盡可能地領會領導意圖,體現領導意圖,實現領導意圖。如何把握領導的意圖呢?一是從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中學習。特別要注意了解每個時期突出強調的方針政策,因為領導意圖從本質上講是黨、國家和人民意志的具體體現,把握住這個方面就會把握住領導的總體思路。二是從一個時期領導的工作重點中捕捉。領導活動是領導意圖的具體體現,了解領導活動動態,有助于加深對領導意圖的理解,同時有利于把領導意圖具體化。三是從領導者思考的熱點問題中發掘。要掌握領導日常談論的重要思路和觀點,并對其連貫思索,這樣對領導的思想情況就會有系統、整體的理解。四是從領導的思維方式和講話習慣中領悟。根據個人的思維習慣、講話習慣寫作,使文稿與講話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來,以求達到更好的效果。最好是當面征詢領導對一些熱點、難點、疑點問題的有關解決措施,澄清一些模糊問題。這樣可避免寫出文稿后再作較大改動,甚至推倒重來。
三、進入角色。領導講話,是領導坐在主席臺上,根據自已履行職責的需要來講話,而我們撰寫講話材料是坐在主席臺下想問題而不是坐在主席臺上想問題。一個臺上,一個臺下,自然就有一節差距。就是要求我們在寫作構思過程中,一定要進入“忘我”境界,忘記自己的身份,關起門來做領導,找到當領導的感覺,從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且這個位置要站得準,既不能太低,也不能過高,要恰如其分,以防講“低級話”、“過頭話”。特別是現在的會議,一個會上往往有多個領導講話,尤其要找準位置,既不能把比你職務低的領導的話講完,也不宜把你職位高的領導的話講完,都要恰如其分、留有余地。如撰寫工作報告,就應該站在一個單位全局的角度,對總結、部署的工作和分析的問題分清主次輕重,既不能不分主次,也不能以偏概全;即要突出重點,也要兼顧全面。如是單項工作,分管領導作工作報告后,撰寫一把手的講話,就要在肯定分管領導報告內容基礎上,站在全局高度,進一步就報告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強調,并就強化領導責任和狠抓措施落實提出要求。如上面還有更高職務的領導,職務一個比一個大,講話的角度也要一個比一個站得高。總之,撰寫領導講話,要先弄清領導身份以及在會議上所處的位置,然而再站在領導的位置上撰文。
四、文要對味。寫材料就像“燒菜”一樣,必須有特點、講口味,才能贏得“消費者”。同樣,我們身邊很難遇到性格、氣質、風格、作風完全相同的領導。不同的領導喜歡不同的文體,有的領導喜歡講得虛,有的喜歡講得實,有的喜歡虛實結合;有的喜歡引經據典,有的喜歡直來直去;有的講究排比氣勢,有的喜歡樸實文風,等等。撰寫領導講話,一定要對領導的文風愛好透徹了解,因人而宜,寫出符合領導“口味”的文稿來。在考慮領導身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聽眾的身份。要針對聽眾的不同身份,注意運用符合聽眾身份的語言,并適當地穿插一些符合聽眾習慣的事例,這樣才能使講者“動情”、聽者“入神”。如在機關干部會議上的講話,要講究點文采,理論性、邏輯性可以強一些。如果聽眾是基層干部和群眾,就要注意語言的平實,必要時引用一些民諺俗語,這樣,才有可能拉近與聽眾的心理距離,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標新立異。創新是一切工作進步的動力,是事物發展的要求。起草領導講話稿也不例外。講話稿只有新意,才能打動讀者,才能發人深省,才能更好地傳達意旨。具體來說,一要注重觀點的創新。觀點是講稿的生命和靈魂。絕不能當“二道販子”,販賣別人的東西。要善于思考,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在上級決策部署與本地實際的結合中發現問題,提煉觀點。要善于從老問題中挖掘新內容,從多角度去分析它、把握它,從中挖掘出新的觀點,“化腐朽為神奇”。二要注重結構的創新。講話稿起草不同于文學創作,它在結構上有一定的模式和規范。但結構是為主題服務的,為了滿足主題的需要,在結構安排上就不能凝固僵化,而要有所創新,讓聽眾容易把握脈絡,給聽眾產生一種美感。三要注重語言的創新。講話稿固然要求平實、樸素,但這絕不等于排斥語言生動和創新;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在反映內容的同時能夠產生一種美感,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吸引聽眾去深刻領會講話內容,從而大大增強文稿的可持續性、新鮮感。
六、借梯上樓。有人講,“秘書,秘書,就是秘密地抄書”。這句話大有諷刺的味道,但我們也可以把它從另外一種角度去理解。“秘密地”就是要“暗暗地下功夫”,“抄書”就是學習和積累。這兩條對文秘工作者來說至關重要。對我們來講,要把領導講話寫好,要學會“借梯上樓”,善于收集整理各種資料,用心學習運用他人經驗,做到少走彎路。要善于積累成功經驗。積累的重中之重是儲備觀點,要注意積累一些有戰略性的思想,有備無患,需則用之。除了積累,關鍵還是要用活用好相關資料,既要廣納博采,又要超越成規,尋求突破。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既源于材料又超越原材料的高質量文章。
七、精雕細刻。常言道:“文章不妨千遍磨。”好的文字材料是改出來的。首先要講話稿的立意布局上反復推敲,其次是內容安排上的仔細斟酌,再到形式上的巧妙安排,都帶有修改的性質。因此,從起草以前到寫完以后,從內容到形式,始終注重反復推敲、充分修改、精心校對,就顯得尤為重要。
古人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寫好領導講話,首先要熱愛文稿工作,有熱情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靈感,有靈感就有好文稿了;其次要苦下功夫,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還要有責任心,比如說核對校正問題,文稿寫得再好,如果校核上出現一兩處錯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