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痛是指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自覺癥狀。脅,指側胸部,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總稱。如《醫宗金鑒·卷八十九》所言:“其兩側自腋而下,至肋骨之盡處,統名曰脅”。 有關脅痛的記載,最早見于《內經》,《內經》明確指出了本病的發生主要與肝膽病變相關。如《素問·臟氣法時論》中說:“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痹凇端貑枴ご虩帷菲杏小案螣岵≌?,小便先黃……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的記載,《靈樞·五邪》篇言: “邪在肝,則兩脅中痛……惡血在內?!贝送?, 《靈樞·經脈》篇云:“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闭f明膽腑病變亦可導致脅痛。后世醫家在《內經》的基礎上,對脅痛的病因病機及臨床特征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如《諸病源候論·腹痛諸候·胸脅痛候》言:“胸脅痛者,由膽與肝及腎之支脈虛,為寒所乘故也?!巳浿}并循行胸脅,邪氣乘于胸脅,故傷其經脈。邪氣之與正氣交擊,故令胸脅相引而急痛也。”指出脅痛的發病臟腑主要與肝、膽、腎相關。嚴用和《濟生方·脅痛評治》篇中認為脅痛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所致,“夫脅痛之病……多因疲極嗔怒,悲哀煩惱,謀慮驚憂,致傷肝臟。肝臟既傷,積氣攻注,攻于左,則左脅痛;攻于右,則右脅痛;移逆兩脅,則兩脅俱痛。”《景岳全書》中進一步指出,脅痛的病因主要與情志、飲食、房勞等關系最為緊切,并將脅痛分為外感與內傷的兩大類。如《景岳全書·脅痛》曰:“脅痛有內傷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陽經……然必有寒熱表證者方是外感,如無表證,悉屬內傷。但內傷脅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脅痛則間有之耳。”《證治匯補·脅痛》篇對脅痛的治療原則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地描述,曰:“治宜伐肝瀉火為要,不可驟用補氣之劑,雖因于氣虛者,亦宜補瀉兼施?!史材居舨皇?,而氣無所泄,火無所越,脹甚懼按者,又當疏散升發以達之,不可過用降氣,致木愈郁而痛愈甚也。” 脅痛是臨床的常見病證,可見于西醫學的多種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系結石、膽道蛔蟲、肋間神經痛等,凡上述疾病中以脅痛為主要表現者,均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脅痛的病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飲食不節、跌仆損傷、久病體虛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導致肝氣郁結,肝失條達;瘀血停著,痹阻脅絡;濕熱蘊結,肝失疏泄;肝陰不足,絡脈失養等諸多病理變化,最終導致脅痛發生。 一、病因 1.情志不遂 肝乃將軍之官,性喜條達,主調暢氣機。若因情志所傷,或暴怒傷肝,或抑郁憂思,皆可使肝失條達,疏泄不利,氣阻絡痹,可發為肝郁脅痛。正如《金匱翼·脅痛統論·肝郁脅痛》云:“肝郁脅痛者,悲哀惱怒,郁傷肝氣?!比魵庥羧站茫胁粫?,瘀血漸生,阻于脅絡,不通則痛,亦致瘀血脅痛?!杜R證指南醫案·脅痛》云:“久病在絡,氣血皆窒”。 2.跌仆損傷 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蛞虻屯鈧?,或因強力負重,致使脅絡受傷,瘀血停留,阻塞脅絡,亦發為脅痛。《金匱翼·脅痛統論·污血脅痛》謂:“污血脅痛者,凡跌仆損傷,污血必歸脅下故也。” 3.飲食所傷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損傷脾胃,濕熱內生,郁于肝膽,肝膽失于疏泄,可發為脅痛。如《景岳全書·脅痛》指出:“以飲食勞倦而致脅痛者,此脾胃之所傳也”。 4.外感濕熱 濕熱之邪外襲,郁結少陽,樞機不利,肝膽經氣失于疏泄,可以導致脅痛。《素問·繆刺論》中言:“邪客于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 5.勞欲久病 久病耗傷,勞欲過度,使精血虧虛,肝陰不足,血不養肝,脈絡失養,拘急而痛?!毒霸廊珪っ{痛》指出:“凡房勞過度,腎虛贏弱之人,多有胸脅間隱隱作痛,此肝腎精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