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辛,溫。人十二經。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功效特點】本品辛散善走,性溫通利,通達十二經,既可驅在表之風,又能化在里之濕,通經達絡,可導可宣,為痛風之要藥。
【功效作用】
1.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炎,可與其他祛風活血藥同用。若寒濕腳氣人腹、脹悶氣急,用此藥研末,每次6克沖服。
2.消痰逐飲用于胸膈停痰蓄飲、喘咳嘔逆等證,可與草果等份為末,每次3克沖服。
3.化氣行滯用于婦女氣血凝滯之腹痛,可與
當歸、
肉桂同用。
4.軟堅散結:用于諸骨鯁咽之病,本病因誤食骨食之品,梗阻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可借本品宣壅通滯之力、軟堅散結之功,治療魚刺及其他小骨刺鯁咽喉之疾病。
【鑒別應用】威靈仙與秦艽,兩者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疼痛、肢體不利等有較好療效,尤其對下半身風濕更為適用。但威靈仙氣溫而善走竄,故療風濕偏寒證之疼痛或肢體伸展不利、麻木甚至癱瘓者較好;秦艽雖屬平性,但偏涼性,以除濕為主,故療風濕偏熱證且濕性較重者較好。此外,威靈仙咸以軟堅,能治療痞塊及魚鯁;秦艽清透骨熱,治療骨蒸勞熱及濕熱黃疸等,兩者各有所特長。
【配伍應用】
1.配桑寄生:威靈仙能走十二經,為祛風藥中善走者之一,能祛風濕,通經絡,善治四肢麻木疼痛,對下肢的風濕疼痛效果顯著,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養血潤筋。兩藥合用,一散一補,養血血祛風濕,且威靈仙走中有守,不致于過于走竄,對體虛風濕痹痛者適用,可治血虛風濕痹痛、肢節不利、周身串痛。
2.配
羌活:本品性善走,祛風濕,通經絡,除痹痛;羌活氣厚味薄,性浮以升,偏治上焦風濕疼痛。兩藥配用,祛風除濕之力增強,治療痹證關節疼痛,尤以上身痛為多用。
3.配牛膝:威靈仙辛散性溫,通行十二經,入膀胱經,對下肢風濕痛、肢體麻木療效顯著;牛膝苦酸平,入肝腎二經,活血祛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性善下行。兩藥配用,常治療腎虛而致下肢關節疼痛、腰痛、下肢痹證等。
4.配蟬蛻:本品辛咸氣溫,其性走散,能宣通五臟十二經絡,可治筋脈拘攣、手足麻木;蟬蛻祛風解痙,消痰除飲。兩藥配用,治療四肢拘攣。
5.配秦艽: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秦艽辛散苦泄,性質和平,為風中之潤劑,能散風除濕、舒筋通絡,偏治下半身疼痛,兩藥配伍,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
6.配
砂仁:威靈仙辛咸性溫,有軟堅散結之功、宣壅通滯之力。砂仁有“化銅鐵骨鯁”之功,兩藥配用,宣壅通滯之力增強,治魚骨鯁喉、胃痛。
【應用注意事項】氣虛血弱無風寒濕邪者忌服。
【用法用量】內服:6~12克,入煎劑,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