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草藥>萊菔子的功效及用法
萊菔子的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辛、甘,平。入肺、脾經。
【功效】導滯消食,降氣化痰。
【功效特點】本品作用可分兩方面,一是消食除脹,二是降氣化痰,但皆用于實證。用于食積氣滯、脘腹脹悶、噯氣食臭、腹痛泄瀉等證,與消導行氣藥同用,其功益彰;若中氣虛者,配伍補脾益氣藥,則食積去而中氣不損;用治痰飲停留之咳嗽痰多、喘逆上氣時,應與化痰止咳藥同用,若屬肺腎虛之咳喘,則非所宜。惟在消食方面,尤以消導面食積滯為特長。此外,本品能損耗正氣,體虛者不宜服,又可消除補藥藥力,不宜與人參、熟地、首烏等藥同用。
【功效作用】
1.導滯消食:用于食積不化,癥見脘腹脹悶,暖氣食臭,或腹痛腹瀉,可與山楂、麥芽、六曲等同用以助其消食之力。有濕者可配茯苓、半夏、陳皮,有熱者可配連翹等藥,如保和丸。
2.降氣化痰:用于咳嗽痰喘,可與蘇子、白芥子同用,如三子湯。
【鑒別應用】萊菔子與白芥子,兩者均善于消痰以治痰喘咳嗽,然前者性質和緩,專走臟腑,重在調肺、胃、大腸之氣機,以除脹滿、消食積,寒痰熱痰均可用之;后者辛溫燥烈,主走經絡,利氣機,豁痰結,善長治皮里膜外之痰,且只宜寒痰喘咳,熱痰當忌之。
【配伍應用】
1.配白芥子:白芥子利氣豁痰,溫通經絡,散結消腫,主治寒痰壅滯之胸脅痛、咳嗽氣逆痰多及痰核、陰疽、關節酸痛等證;萊菔子消導食積,祛痰降氣,治痰食互滯之證。兩藥合用,溫肺豁痰,化積消痰,降氣平喘,治療老人氣實、肺寒痰食互滯之證。
2.配蘇子:蘇子下氣開郁之力優于萊菔子,偏利胸膈;萊菔子消痰破積之力優于蘇子,偏消腹脹。二藥合用,消降兼施,有降氣平喘消食之效,治療胸腹脹悶、痰喘食積、舌苔厚膩滿布者。
3.配半夏:半夏功能燥濕化痰,和胃消痞,降逆止嘔;萊菔子降氣除脹。二藥合用,消食化痰,降氣消痞,寬腹利腸,治療食積脹滿效佳。
【應用注意事項】氣虛者慎服。
【用法用量】內服:6~12克,入煎劑,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