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名稱:八仙花
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為虎耳草科植物繡球的根、葉、花。原植物系繡球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落葉灌木。小枝粗壯,有明顯的皮孔與葉跡。葉大而稍厚,對生,橢圓形至寬卵形,長7—20厘米,寬4—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除基部外有粗鋸齒,上面鮮綠色,下面黃綠色;葉柄長1—3厘米。傘房花序頂生,球形,直徑達20厘米;花梗有柔毛;花極美麗,白色,粉紅色或變?yōu)樗{色,全部都是不孕花,萼片4,寬卵形或圓形,長1—2厘米。花期夏季。我國各地園林與民間常有栽培,變種很多。春、夏季采收。
別名:粉團花、紫陽花(《現(xiàn)代實用中藥》)。
性味歸經(jīng)
苦、微辛,寒,有小毒。入心經(jīng)。
功效作用
1.截瘧,治瘧疾。
2.寧心安神,治心熱驚悸,煩躁。
用法用量
內(nèi)服:9—12克,煎服。外用:水煎洗或磨汁涂。
各家學(xué)說
《現(xiàn)代實用中藥》:“抗瘧藥,功效與常山相仿。又用于臟病。”“治瘧疾:八仙花葉三錢,黃常山二錢,水煎服。治腎囊風(fēng):粉團花七朵,水煎洗患處。治喉爛:粉團花根,醋磨汁,以雞毛涂患處,涎出愈。”
《
四川常用中草藥》:“苦微辛,寒,有小毒。治瘧疾,心熱驚悸,煩躁。”
現(xiàn)代研究
1.本品含抗瘧生物堿。花含蕓香甙(Ratin),干花中含量超過0.36%根及其他部分含白瑞香素(Daphnetin)的甲基衍生物和傘形花內(nèi)酯(Umbelliferone)。根中還含八仙花酚(Hydrangen01)、八仙花酸(Hydrangeic acid)和半月苔酸(1unularic acid)。葉尚含茵芋甙(Skimrnin)等。
八仙花的變種八仙繡球(H.macrophylla var.nortensia)的根、皮、葉、花中含八仙花酚的葡萄糖甙,根和皮中還有傘形花內(nèi)酯的葡萄糖甙(茵芋甙)。
另在一種繡球?qū)僦参锏娜~中發(fā)現(xiàn)含有抗瘧生物堿常山堿乙(Febrifugine)。
2.抗瘧作用:八仙花(品種未鑒定)乙醇提取液1.5克/公斤皮下注射,每天2次,連續(xù)9天對雞瘧有顯著療效.能使小雞末梢血液中瘧原蟲變形,數(shù)日減少以至消失。作用較常山慢,強度約為奎寧的13倍。八仙花中的總生物堿之療效為常山總生物堿的1/2,毒性則為其1/4:其缺點是容易引起嘔吐,化療指數(shù)亦不夠高。
其他作用:麻醉貓靜脈注射0.5—1克/公斤,只引毛短暫血壓下降,心收縮振幅加大,對貓、兔在位腸管的蠕動有輕度促進作用,對兔在位子宮可使節(jié)律收縮加強,1=劑量則出現(xiàn)短暫之痙攣性收縮。
毒性:小雞皮下注射乙醇提取液13克/公斤以上,可招致死亡。狗口服0.2克/公斤,可引起嘔吐。靜脈或皮下注射1.5克/公斤,可引起嘔吐、血便及死亡。死亡狗理檢查表現(xiàn)為內(nèi)臟顯著充血,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生,消化道和肺出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