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乙肝體檢是消除乙肝歧視的第一步,下一步需引導公眾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正確對待。
來自泰州某鎮上的王女士說:發現自己乙肝陽性的時候自己也嚇到了。
放棄務農,前往城里務工的王女士在一家單位取得了面試的機會。負責面試的行政主管對勤勞整潔大方得體的王女士很是滿意。讓王女士到醫院全面體檢后,將將健康證辦下來就可以直接入職了。滿懷欣喜的王女士第二天前往醫院做了檢查后卻得知自己乙肝。當然入職的希望也破滅了。后來王女士也輾轉了多家單位進行面試,但都在健康證上卡住了。
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檢測為陽性,病程超過半年或發病日期不明確而臨床有慢性肝炎表現者。臨床表現為乏力、畏食、惡心、腹脹、肝區疼痛等癥狀。肝大,質地為中等硬度,有輕壓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異常或持續異常。
a) 母嬰傳播。母嬰傳播包括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垂直傳播是指懷孕期間胎兒在子宮內被傳染乙肝,水平傳播是圍生期或出生后通過密切生活接觸傳播乙肝。垂直傳播約占母嬰傳播的10%,更多的母嬰傳播是水平傳播。
b) 醫源性傳染。醫源性傳播是指在醫院的檢查治療過程中,因使用未經嚴格消毒而又反復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醫療器械所引起的感染。手術、牙科器械、采血針、針灸針和內鏡等消毒不徹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傳播。
c) 輸血傳播。輸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漿、血清等,可引起乙肝傳染。
d) 密切生活接觸傳播。乙肝患者的體液具有傳染性,體液包括唾液、淚液、汗液、乳汁、精液、內分泌液、血液等。生活當中如果皮膚黏膜受到損害,再沾染含有乙肝病毒的體液,就可能感染乙肝。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均有可能因劃破皮膚,引起乙肝病毒傳播。
e) 性傳播。
乙肝飲食傳播的可能性很小,使用公筷和分餐制還是有必要的,不管怎樣,廣泛地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主要方法。
接種乙肝疫苗:這是預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
凡是沒有感染過乙肝病毒的人,尤其是家中或周圍密切接觸的人中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攜帶者,以及集體生活的學生和從事飲食服務、幼兒保育、醫務等重點人群均應接種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