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啟才教授學術思想探析
userphoto

2014.07.19

關注

弟子有幸師從王啟才教授門下深造,對導師精湛的學術造詣,由衷欽佩。現不揣淺陋,將王啟才教授的學術思想簡介如下:

(一)考古問今  注重經絡研究   

王啟才教授在從醫從教的實踐中深深體會到,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針灸醫學的理論核心。他認為:學中醫必學經絡,業針灸必通經絡。所以,多年來一直注重對經絡學說的整理和研究?!鹅`樞·經脈》篇有云:“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靈樞·經別》篇也說:“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睘槭裁唇浗j的理論對業醫者來說“不可不通”?既是“學之所始”,又是“工之所止”呢?經絡學說對中醫學的理論有何指導意義?在中醫臨床各科的醫療實踐中究竟起著什么重要作用?這些一直是王師多年來潛心思考的問題。然而,縱觀古今經絡文獻,敘述理論者多,聯系實際者少,偶有聯系中醫、針灸臨床實際應用者,也只是一鱗半爪、掛一漏萬,如同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老師有感于此,乃著書立說,編著了《經絡的研究及臨床應用》一書。書中遵前賢之明訓,糾后人之偏頗,理論聯系實際,系統而詳盡地闡明經絡學說對中醫理論的指導意義及其在中醫臨床各科的具體應用,對于經絡的基本理論則從簡述之。簡要而規范地介紹了經絡學說的基本知識、歷史淵源和現代研究進展,系統而全面的論述經絡學說與中醫陰陽五行、生理病理之間的有機聯系,對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意義,在中醫診斷、辨證論治、藥物歸經以及針灸、推拿、氣功、內外婦兒五官各科、老年醫學、預防醫學領域的具體應用。書中既有恩師對經絡學說潛心研究的心得體會,又以他人豐富翔實的臨床科研資料為引證。對經絡學說的理論有頗多的發揮,臨床應用方面也不乏獨到的見解。體例規范,層次井然,內容充實,富于新意,突出臨床,實用性強。發前人之微,啟后人之思,對推動和促進經絡學說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著名針灸老前輩邱茂良教授在為本書作的序言中盛贊王師:“勤奮好學,精研學術,善于思考,勤于筆耕,對經絡的學習和鉆研更為傾心,成績卓著,實乃當今針灸界之佼佼者……佳文易得,好書難求。本書的問世,乃醫界之喜!針界之幸!對經絡學說的研究和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span lang="EN-US" style="line-height: 33px; ">

《經絡的研究及臨床應用》一書,199810月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對導師后來參與國家“八·五”攀登計劃“經絡文獻研究之臨床應用”的整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關于奇經八脈的特點,現今針灸文獻幾乎眾口一辭,均認為它們既不屬絡臟腑,又無表里配偶,也不加入十二正經的循環。對于這一重大理論問題,王師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1.奇經八脈別道奇行,不受十二正經循行的約束,但加入十二正經的循環奇經八脈在人體是別道奇行的,沒有類似十二經脈的那種固定的流注次序和循行、分布、交接規律。但并不是說它們就不加入十二經脈的循環之中,只是不受十二經脈循行的限制而已。除參與十二正經的循環之外,還另有自己獨特的循行方式。例如帶脈、維脈、蹺脈本身就是從十二經脈中分行出來的,依附于十二正經循行或作為十二正經的分支;沖脈起于胞宮,淺出于足陽明胃經的氣沖穴,在循行中又同十二經中的許多經脈發生交叉、交會和銜接關系;任脈在胸腹部與諸陰脈相連,督脈通過大椎穴與諸陽脈相連,更是直接加入了十二經脈的循環體系,使正經與奇經的氣血交會貫通、融為一體。十二經脈的流注情況可以說是一種大循環,而任、督二脈與十二經之間還相應存在著一個小的循環,即手太陰肺經→任脈(頭面部)→督脈→任脈(胸腹部)→手太陰肺經。

2.既連屬奇恒之腑,又與六臟六腑相關    奇經八脈在人體內直接與奇恒之腑相連,與六臟六腑雖然不組成相應的屬絡關系,但卻也有著直接而又廣泛的聯系。如督脈就是“貫脊屬腎”,并與心相通(《素問·骨空論》);帶脈與足少陰經別有一定的聯系,《靈樞·經別》篇說:“足少陰之正,至腘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笨梢妿}與腎也是有聯系的;任脈、沖脈、陰維、陰蹺也均通過腎經與腎發生聯系。

再從奇恒之腑與六臟六腑的關系看,奇經八脈與六臟六腑之間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奇恒之腑即膽、脈、骨、髓、腦、胞宮六者,其形體似腑,功能如臟,在體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膽本來就是六腑之一,與肝互為表里;脈歸心所主;腦與六臟六腑、四肢百骸均有關聯,尤其與六臟的關系最為密切。所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肝藏魂主謀慮等這些思維、意志、精神活動,其實均為大腦的功能。所以,在中醫學中又有“腦為元神之府”(李時珍《本草綱目》)、“靈機記性在腦”(王清任《醫林改錯》)的記載。

    骨和髓均為腎所主,與腦又自然相聯系。即腎主骨,骨生髓、藏髓,髓通腦、養腦?!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腎生骨髓”,《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腦和髓的名稱雖異,但卻同出一源,既有賴于先天腎精的造化,又需要后天之本的資助。《靈樞·海論》篇說:“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闭f明腦髓充足則身體強健、精力充沛、耳聰目明。反之,髓海不足則可出現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腰膝痠軟等一系列證候。治療法則多是從補腎入手,在補腎的范圍之內,就包括了補腦和骨髓。

    胞宮又稱“胞臟”、“子臟”、“子宮”(包括卵巢、輸卵管等連系組織在內)。明·張介賓《類經》說;“胞者,子宮是也,此男女藏精之所,女子于此受孕,故名曰‘胞’?!薄妒颐劁洝氛f:“胞宮為一腑,男女皆有?!薄夺t經精義》也說:“男子之胞,一名‘精室’,乃藏精之所。”女子之胞宮和男子之精室乃是人體繁殖、生長、發育的基地所在,也均為腎所主。腎藏精,精為繁殖、生育的物質基礎。腎精旺盛,在女子則月經調達,在男子則精液充盈。男女交合,則繁殖、生育正常。反之,如果腎精虧損,在女子則可致月經失調、不孕,在男子則可見遺精、陽萎、不育。當然,胞宮和精室的這些生理作用和病理變化,也與心主血脈、肝藏血主疏泄、脾統血主運化的功能息息相關。正因于此,《黃帝內經》才有“胞脈屬心,系于腎”之說。葉天士所謂:“八脈隸乎肝腎”,旨在言明奇經八脈在與臟腑的廣泛聯系中與肝、腎的聯系尤為突出。

     3.既有陰陽之分,又有表里之別:《素問·金匱真言論》說:“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比蚊}循行于身前,在胸腹部與手足六陰經貫通;督脈循行于身后,在大椎穴處與手足六陽經交會,從而維持著身體前后的平衡狀態。在任、督二脈的命名、分布和功能之中,均寓意著陰陽表里配偶之意?!妒慕洶l揮》所云:“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者也。分之于見陰陽之不雜,合之于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即是謂此。陰維脈起于內踝,維系諸陰,主一身之里;陽維脈起于外踝,維系諸陽,主一身之表。陰蹺脈起于足跟內側,伴足少陰經上行,主一身左右之陰(里);陽蹺脈起于足跟外側,隨足太陽經上行,主一身左右之陽(表)。二蹺出入相交也是陽入陰,陰出陽。《難經·二十九難》說:“陽維為病苦寒熱(表證),陰維為痛苦心痛(里證)。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倍S脈和二蹺脈的這種陰脈主里、陽脈主表的生理聯系和病理表現,本身就是一種陰陽表里配合關系。

沖脈起于少腹之內,其主干在身前與足少陰經并行,為血?!獫B灌諸經;帶脈出于十四椎下,圍腰一周,似束帶——約束諸經。也是一對陰陽相合之脈。所以,楊繼洲在《針灸大成·注標幽賦》中說:“陽蹺、陽維并督帶,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言此奇經四脈屬陽,主治肩背腰腿在表之??;陰蹺、陰維任沖脈,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言此奇經四脈屬陰,能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北緛恚稑擞馁x》的原句是:“陽蹺、陽維并督脈,主肩背腰腿在表之??;陰蹺、陰維任沖帶,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薄夺樉拇笕吩椋骸捌娼浫}屬陽,主治肩背腰腿在表之疾也……奇經五脈屬陰,能治心腹脅肋在里之疾也?!睂Υ耍P者認為:《針灸大成》所言極是。楊氏將原文中的“脈”、“帶”二字互易,改“三脈屬陽”、“五脈屬陰”為“四脈屬陽”、“四脈屬陰”,雖僅一字之變,但確為真識卓見。因為人之一體,臟腑十二有六陰六陽,經脈十二也有六陰六陽,此即“陰平陽秘”之生理平衡。那么,奇經八脈何言三脈屬陽而五脈屬陰呢?這顯然不合經脈陰陽平衡之理。《標幽賦》的原意是談八脈交會穴的臨床運用,然而不論是從歷代文獻對帶脈病候的記載,還是帶脈所通足少陽膽經足臨泣穴的主治范圍,也都是以頭面、四肢、脅肋、腰背疾患為主的。均足以說明帶脈應屬陽脈之列,而非陰脈范疇。任脈、沖脈、陰維、陰蹺四脈屬陰主里,督脈、帶脈、陽維、陽蹺四脈屬陽主表,既與臨床實際情況相符,又合乎經脈陰陽表里平衡之理。

古今針灸文獻還記載:“經筋不入內臟”,對此,王師也大膽質疑。認為:十二經筋的主體結構是機體外周的筋肉系統,雖然在循行分布中與臟腑沒有屬絡關系,但也并非像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所云:“十二經筋內行胸腹廓中,不入五臟六腑?!辈糠纸浗畛隗w表聚結外,也進入體內散絡,形成有關臟腑的組織結構(如內臟系膜、平滑肌等)。據《靈樞·經筋》篇的記載,手太陰、手厥陰經筋病候中的“息賁”,就類似現代臨床中的肺積、肺癰等病癥;手少陰經筋病候中的“伏梁”,就相當于現今的胃痛、痞塊等癥。除此之外,導師還認為:胃、膽、膀胱、大小腸這些實質性的組織結構,也應屬于有關經筋的范疇。

目前,王啟才教授又應美國中醫學院之請,編著了一本反映十二經脈以外的經絡體系(即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絡脈、根結標本、氣街四海)的理論研究及臨床應用的專著《二級經絡學》,可以說是自《黃帝內經》問世以來關于十二經脈之外的經絡系統的第一部學術專著,是導師對針灸醫學中“二級經絡”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的心領神會之作。該書現在已經由人民衛生出版社以中、英兩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正式出版發行。

(二)觸類旁通  精于腧穴應用

1.總結歸納腧穴性能    對于十四經穴而言,各經腧穴的性能、功能和主治作用各有異同。概括它們的主治共性,區別它們的主治特性,就能引導臨床醫師從繁到簡,變難為易,增強理解,加深記憶,全面了解和掌握腧穴的主治作用及臨床應用。

老師認為:腧穴的功能作用就是穴性,它是客觀存在的,穴性既是對腧穴主治作用的概括,也是決定腧穴主治范圍的前提和基礎。腧穴好比中醫治病的藥物,藥物有藥性,有各自的主治病癥,而腧穴也有自己的主治病癥,又怎么能沒有穴性呢?針灸醫學完全可以用藥性的模式來類比、歸納穴性。諸如百會穴能救治昏迷、休克,即有“醒腦開竅、回陽固脫”的穴性;風池穴能治療感冒,并用于耳鳴、近視等,即有“疏風解表、聰耳明目”的穴性。反過來看,知道了一個腧穴的穴性,也就知道了它的主治范圍。例如內關的穴性是“寬胸理氣、和胃降逆”,即可用于治療因心肺疾患引起的胸痛、胸悶、心悸、咳喘,因胃腸病導致的胃痛、惡心、嘔吐、呃逆、噯氣、反酸等;陽陵泉的穴性是“疏肝利膽、舒筋通絡”,即可用于治療因肝膽疾患引起的各種肝炎、膽管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以及一切與“筋”有關的病變如肢體痙攣、角弓反張、落枕、急性腰扭傷、關節扭挫傷等等。

穴性與主治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種互為因果關系。研究穴性,是對腧穴主治作用認識的一種深化,有利于開拓腧穴的主治范圍,有利于針灸臨床選穴配方。經過對全身腧穴治療作用的總結、分析、歸納,老師將腧穴劃分為強身保健穴、補氣穴、補血穴、寧心安神穴、醒腦開竅穴、回陽固脫(升壓)穴、滋陰潛陽(降壓)穴、祛風穴、止癢穴、清熱穴、溫經散寒穴、發汗(止汗)穴、止咳平喘穴、健脾化痰穴、止嘔(催吐)穴、健胃消食穴、止泄(通便)穴、利尿消腫穴、理脾調經穴、止血穴、定痙穴、宣通官竅穴以及鎮痛穴等23類。

2.經外奇穴的“四奇”與歸經    對“經外奇穴”的理解,歷來眾說不一。“經外”二字,有認為指“十四經脈之外”者,也有認為指“十四經穴之外”者?!捌妗弊?,有認為“奇零之義”者,也有認為“奇特療效”者。

    王師認為:“經外奇穴”的“經外”,當指“十四經脈之外”。“經”字,顯然是指的經脈,而非經穴。在經外奇穴中,不該包括那些實際上是位于十四經脈循行線上的腧穴?!捌妗闭?,異于常也。歸納起來有以下“四奇”。

    1)部位奇:十四經361個穴位,除督脈的齦交穴外,其余360穴均分布在體表各部。而不少奇穴所處的部位卻是很奇特的。例如內迎香在鼻腔內;頰里穴在口腔內頰粘膜上;聚泉穴在舌上;海泉和金津、玉液均藏在舌下。

    2)數目奇:十四經脈中除了任、督二脈的腧穴為單數外,其余十二條正經的腧穴都是左右對稱的雙穴;而奇穴少則一穴,多則數穴乃至數十穴。例如印堂是單穴,太陽是雙穴,二白左右4穴,四縫左右8穴,十宣左右10穴,十二井左右12穴。至于華佗夾脊就更多了,左右對應共有34穴。

    3)取法奇:十四經腧穴的取穴方法主要有骨度分寸、解剖標志、手指同身寸和簡便取穴法四種。而奇穴除了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外,常常還有一些獨特的取穴方法,如運用目寸、口寸等。   

4)療效奇:經外奇穴對某些疾病有特殊的治療作用。如《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中記載印堂穴治小兒驚風為“通神之穴”。《玉龍歌》云:“兩眼紅腫痛難熬……太陽出血自然消?!痹偃玑槾剃@尾穴治療急性或亞急性闌尾炎有滿意的療效。

    針對“十年動亂”期間涌現出來的數以千計的所謂“新穴”,而且命名也極端混亂(諸如重復命名、以病癥命名、以醫學術語命名、以政治詞語的庸俗命名、玩弄文字游戲,甚至于自相矛盾、含糊不清的命名),王教授第一個在《上海中醫藥雜志》1979年第3發表了“經外奇穴和新穴淺析”一文。奇穴和新穴的數目究竟應該比經穴多還是比經穴少?他認為:既然十四經是整個經絡系統的主體,那么,經穴也理所當然應是人體所有腧穴的主體,即在防治疾病方面是起主導作用的,在數目上也應占絕對優勢,否則,就是主次顛倒?!笆陝觼y”期間,奇穴和新穴的數目已大大超過了經穴的4倍還多。但許多都是同十四經穴異名同位或幾近重合的,有的則屬于組合穴或配穴處方,甚至有些針刺方法也被視為“新穴”(如“二關”即內關透外關、“向尾針”包括大椎透至陽、筋縮透懸樞、命門透腰陽關等)。凡此種種,均有巧立名目、濫竽充數之嫌??梢韵胂螅莻€時候人體上的腧穴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樣數也數不清。倘若把它繪制成圖,所有腧穴將會密密麻麻地彼此連在一起,什么也分不清楚。

    老師認為:穴位的無止境增加,就意味著人身處處都是穴。反過來說,就成了人身只有一個穴,那就是阿是穴?!笆陝觼y”期間流行的“人身處處都是穴,無須通讀十四經”,這實際上是無經無穴論。它不但不利于針灸療法的應用和發展,更不會對針灸學的豐富和發展發生什么深遠的影響,而只能使針灸學處于名存實亡的境地。腧穴的發展,不僅表現在數目的增加,更重要的還表現在對腧穴功能作用認識的不斷深化。發展新穴,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杜絕弄虛作假的華而不實作風。當前,首先必須對大量的奇穴和新穴來一個嚴格地檢驗和認真地篩選。                                

后來,老師又先后在《南京中醫學院學報》和《新加坡中醫雜志》上發表文章,提出對印堂、太陽、闌尾穴、膽囊穴、胃脘下俞(即“胰俞”)等20個經外穴的“歸經轉正”問題。主張去掉足陽明胃經的乳中一穴,因為根據古今針灸文獻的一致記載,乳中并無任何治療作用,且既不能針刺,也不宜施灸,僅僅作為體表的定位取穴標志,已經失去了作為腧穴的意義,理應廢棄。這樣,人體十四經穴的總數就暫定為380個了。             

 3.發現翳風穴治療呃逆新用    在多年針灸臨床實踐中,導師摸索出按壓翳風穴治療頑固性呃逆的新方法。自從在《新中醫》雜志1980年第4首次報導了指壓翳風穴治療1例持續11天之久的頑固性呃逆的病例之后,國內許多同道按照老師所介紹的方法,對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效果進行了臨床驗證,均收到十分滿意的療效。

此外,導師還先后發表了“陽陵泉在內臟急性痛癥中的新用”和光明穴治療特殊眼病的臨床報道文章。結合臨床應用的心得體會,他總結的“合谷十大配穴的臨床應用”,均體現了他觸類旁通、精于腧穴應用的學術造詣。

(三)思路開闊  探索刺灸實踐

1.針對臨床中有的病人尤其是初次接受針刺治療的人存在怕痛的心理,如何最大程度地減輕針刺時的疼痛?王啟才教授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會,總結出消(打消病人怕痛的心理顧慮)、選(選擇好的針具與舒適的體位)、準(準確取穴)、干(下針必待消毒酒精揮發干,夾持進針或出針時必須用干棉球)、散(利用一定的方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避(進針時避開血管、肌腱、韌帶、瘢痕和毛孔)、押(押手巧妙配合)、淺(進針適當淺一些)、輕(手法輕巧柔和)、問(正確發問,不問病人“痛不痛?”)的針刺無痛十要訣。

2.滯針是留針過程中比較多見的一種現象。王師傳授:如果按常規處理無效,可酌情采用以下兩種“調虎離山”之法。

1)針刺“調虎離山”:一處滯針,可在與滯針穴同一經脈或同一肌群的另一處加刺一針,當新刺的一針肌肉收縮后,原滯針穴自然松解,可順勢出針。例如光明穴滯針,可在陽陵泉穴加刺一針。這種“調虎離山”之計,起到了“圍魏救趙”的作用。

2)冷敷“調虎離山”:一處滯針,可在局部熱敷、艾灸的基礎上,在距滯針處不遠的地方實施冷敷法。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滯針處遇熱松弛,冷敷處遇冷收縮,滯針現象也就自然解除了。

3.制定眼區腧穴針刺操作常規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體最為重要的組織器官。眼區腧穴睛明、承泣、球后對多種眼科疾病諸如近視、夜盲、復視、斜視、飛蚊癥、視物昏花、迎風流淚、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等均有比較好的療效。然而,眼區腧穴的深層除眼球之外,還有十分豐富的毛細血管。針刺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疼痛,傷及眼球和血管,會給病人帶來莫大的痛苦和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導師告誡:對眼區腧穴的針刺,一定要慎之又慎!并從選針、消毒、固定眼球、進針、行針、留針、出針等各個環節制定出嚴格的針刺操作規范。

4.提出“經期禁針”的新見解    關于婦女針灸注意事項,古今針灸文獻只注重孕期的禁針,提出懷孕3個月以下者少腹部禁針;3個月以上者上腹部、腰骶部禁針;孕婦體質虛弱或有習慣性流產史的,一些反應比較敏感而能引起子宮強烈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太沖、肩井、至陰、昆侖等也應禁針或予輕刺激。而對于經期是否適宜針刺卻沒有論及。許多醫生對經期不宜針灸也不清楚,因而由經期針灸導致的月經異常也就時有發生。

在針灸臨床工作中,老師發現一些中青年女性患者在用針灸治療其它疾病的過程中,由于月經期間沒有停止治療,使得本為很有規律、比較正常的月經產生了紊亂。為此,老師提出了“經期禁針”的新見解,并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參編并審定國家統編教材《針灸學》(第4版)的時候首次將這一全新的學術觀點寫進了“針刺注意事項”之中,得到了同行專家的認同,并被后來的教材所沿用。

此外,以“合谷刺法”為主治療顏面神經麻痹、用“人為滯針法”治療胃下垂等病癥,也是王師對《黃帝內經》以及古代刺法心領神會的運用。

(四)鉆研內難  首倡治神守氣

《素問·寶命全形論》篇說:“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敝荚谘悦髦紊袷貧馐轻樉氖┲蔚幕A和前提。然而,這一重要問題卻一直沒有受到現代針灸臨床的注重,始終沒有在針灸教材中有所體現。也是王啟才教授在主編新世紀國家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的時候首次寫進“針灸治療原則”之中的。

1.治神    王師認為:所謂治神,一是在針灸施治前后注重調治病人的精神狀態;二是在針灸操作過程中,醫者專一其神,意守神氣;病人神情安定,意守感傳??梢娭紊褙灤┯卺樉闹委煹娜^程之中。

《靈樞·官能》篇說:“用針之要,無忘其神?!薄肚Ы鹨健肥拙砑戳小按筢t精”一篇,篇中有云:“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碧崾疚覀冊谑┬嗅樉闹委熤氨仨毎选爸紊瘛狈旁谑孜?。

2.守氣    《靈樞·刺節真邪》篇說:“用針之類,在于調氣”。老師認為:針灸治病,注重調節經氣的虛實,也就是發揮對臟腑、經絡的調節作用。經氣在針灸療法中的體現有得氣、氣行、氣至病所等形式。而得氣的快慢、氣行的長短、氣至病所的效應,常常又與病人的體質、對針刺的敏感度、取穴的準確性、針刺的方向、角度、深度、強度及補瀉手法等因素密切相關。在這些眾多的因素中,醫者的治神守氣,病人的意守感傳往往對誘發經氣、加速氣至、促進氣行和氣至病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老師還認為:守神也即守氣,守氣的過程也含有治神的內容,守氣必先治神。而治神決非只是醫者治病人之神,醫者自身也有一個治神、正神的問題。《素問·診要經終論》早有“刺針必肅”之古訓,醫者在病人面前要莊重、嚴肅,不可輕浮、失態。對待病人要和藹、親切,如待貴人,切忌冷漠粗暴、以貌取人。在針灸施術的整個過程中,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取穴認真、準確,操作細心、謹慎。不可粗心大意,馬虎從事。特別是在行針過程中,要專心致志,做到“神在秋毫,意屬病者”、“必一其神,令志在針?!闭J真體驗針下的感覺,仔細觀察病人的神色和表情,耐心詢問病人針刺后的主觀感覺,既察言又觀色。如氣不至,則可恰當運用切、捫、循、按等行氣輔助手法,或巧妙配合語言暗示,以誘發經氣出現。一旦針下氣至,就要“密意守氣”,做到“經氣已至,慎守勿失……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素問·寶命全形論》)。老師臨癥正是這樣作的,體現出高尚的醫德醫風,所以,深受病員的尊敬和愛戴。

在“治神”思想的指導下,王師還擅長靈活運用多種暗示療法治療癔病性癱瘓”、“癔病性失語等神經、精神病癥,全部都是一針見效。這些出神入化的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在其發表的“暗示療法的妙用”一文中可以一覽無余。

    五)突出核心   強調經絡辨證

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治疾病的一個特色,但以往并不為針灸臨床所注重,從而影響療效。《百證賦》有云:“先究其病源,后攻其穴道”,先究其病源就是要把辨證放在首位。“針灸臨床應以臟腑辨證為基礎,以八綱辨證為綱領,以經絡辨證為核心。”這是老師對中醫辨證論治方法的精辟理解。老師主張針灸臨床應走“西醫診斷——中醫辨證——針灸施治”三結合之路,只要能明確診斷和辨證論治方法,掌握針灸理、法、穴、方、術,何愁針灸療效不能提高?

經絡學說是針灸醫學的核心理論,針灸臨床必須突出經絡辨證這個核心?!吧w經絡不明,無以識病證之根源,究陰陽之轉變……經絡為識病之要道”(宋·竇材《扁鵲心書》)。在經絡辨證的指導下,明確病因病機、病位(涉及的臟腑和經脈)、病性,做到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或針或灸或針灸并用;或補或瀉或補瀉兼施。

經絡辨證是以經絡學說為主要依據的辨證論治方法。主要是根據經絡的循行分布(包括經絡的交接、交叉、交會關系)、屬絡臟腑、聯系器官、生理功能、病候特點等來確定疾病的經絡歸屬,從而選擇相應的經絡治療方法。

與臟腑相比,經絡有深入淺出的循行方式,分布于肢體的一定部位,聯系一定的組織器官,具有淺行體表的特點。所以,經絡證治多適用于體表部位的肌肉、關節、組織、器官的病變。學習、運用經絡辨證,必須掌握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規律。

《靈樞·衛氣》篇說: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候虛實之所在,能得病之高下。《靈樞·官能》篇說: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溫,何經所在。《靈樞·經脈》篇將不同的病候按十二經脈系統予以分類,這是經絡辨證在《黃帝內經》中的最早體現?!秱摗逢P于六經辨證學說的創立又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黃帝內經》的學術思想?!稑擞馁x》云: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張三錫《經絡考》說:臟腑陰陽,各有其經,四肢筋骨,各有其主,明其部以定經。圍繞經絡這個核心進行辨證,復雜的證候即有所歸屬??梢杂械姆攀钢笇а浫⊙?,選擇歸經藥物,大大增強治效果。

過去幾十年的《針灸治療學》教材,對于各科病癥都是仿照中醫內科的形式辨證分型的。而在導師主編的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中,頭痛、落枕、肩關節周圍炎、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等病癥都一改過去教材那種只按內科分型論治的寫法,而完全按經絡辨證論治。如落枕不能前俯后仰者按督脈和足太陽經論治;坐骨神經痛沿下肢后面放散疼痛者辨為足太陽經型,即在足太陽經選穴治療;而沿下肢外側放散疼痛者辨為足少陽經型,即在足少陽經選穴治療。這樣,就能充分體現針灸學科的臨床辨證論治特色。

(六)執簡駑繁   倡導一病一方

“針灸臨床必須突出經絡辨證,處方選穴力求局部、遠端結合?!边@是王啟才教授臨證治病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老師告誡我們:針灸處方要少而精,切忌多而雜。這就要求我們掌握腧穴主治功能,選用效好、安全、痛輕(急救時例外)、操作方便的穴位,綜合考慮腧穴的局部與整體、鄰近與遠端、一般與特殊、即時與遠期、單一與復合等多方面的作用。

老師常常語重心長地說:在精簡處方的問題上,我們真得好好向古代醫家學習?!栋僮C賦》載病八十多種,每一種病證基本上都是由2個腧穴組成一個處方。一般病癥,25穴即可。對于確是需要選穴較多的一些病癥(如痹證、痿證等),可采取分組交替選用的方法。千萬不要打“穴海戰術”(《醫學入門》謂之:“百病一針為率,多則四針,滿身針者可惡?!保╉氈?,選穴一濫,章法就亂,有時難免違背五行相生、相克以及“虛則補母、實則瀉子”之理。腧穴之間的相生關系會影響瀉實,相克關系會影響補虛。同理,虛證用了子穴會使虛證更虛,實證用了母穴會使實證更實。例如肝虛證就不可用行間,肝實證也不可用曲泉;腎虛證不宜用涌泉,腎實證不宜用復溜。然而,上述這樣的錯誤恰恰是許多針灸臨床醫生容易犯的常識性錯誤。

過去的《針灸治療學》教材,對于各科病癥都是按證型處方,致使一病多方。例如單純的嘔吐、呃逆就是5、6個證型、處方,胃脘痛有7個證型、處方,咳嗽甚至多達8個證型、處方。既不利于學習,也與臨床實際脫節。在老師主編的《針灸治療學》教材中,通過對每一個病癥進行分析、歸納,從中找出規律,采取一病一主方,然后再隨證予以加減腧穴。比如胃脘痛,根據特定穴的性質和針灸臨床實踐,定出中脘(胃的募穴和腑之會穴)、足三里(胃的下合穴)、內關和公孫(主治心、胸、胃病癥的八脈交會組合穴)4個腧穴為基本主方通調胃腑、和胃止痛;飲食積滯加梁門、建里消食導滯;脾胃虛寒加脾俞、胃俞溫中散寒;肝氣犯胃加期門、太沖疏肝理氣。這樣處理,使處方簡潔明了,符合臨床工作的實際需要,受到廣大針灸授課教師、學生以及針灸臨床醫生的好評和贊許,成為新世紀規劃教材的一大亮點。

                       (發表于《針灸臨床雜志》2006年第4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針灸內篇
針灸技術的進階技巧,對穴的配穴這些新姿勢你了解嗎?
針灸學
經絡腧穴學_習題集_附答案
針灸治療總論
針灸名家王啟才:答來自日本的三大困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尼木县| 嵊泗县| 峡江县| 紫金县| 霞浦县| 抚宁县| 乐都县| 什邡市| 库伦旗| 柳州市| 新平| 黄梅县| 宁河县| 临沂市| 弥渡县| 南宫市| 石城县| 普安县| 乐陵市| 瓮安县| 成安县| 伊通| 海伦市| 潍坊市| 若尔盖县| 晋城| 高雄县| 卓资县| 北辰区| 板桥市| 芮城县| 白水县| 乌鲁木齐市| 盱眙县| 莱阳市| 福州市| 淄博市| 获嘉县| 汝南县| 祁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