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陽陵泉之運用
userphoto

2016.01.31

關注
本穴取法,歷代文獻其說不一。《靈樞·本輸篇》:“伸而得之。”是讓患者將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針炙大成》:“蹲而取之。”是囑病人取下蹲姿勢再定穴;《中國針炙學》:“坐,屈膝重足……取之。”本人從多年臨床實踐觀察體會,以上方法對于老年人、兒童、體質虛弱者均不適宜。基原因是易發生暈針及彎針。我則采用仰臥位或側臥位取穴,仰臥時對下肢微屈,在腓骨小頭前下凹陷中取之。這種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適耐久,不易發生暈針、彎針,并容易引起經氣,得氣快,感傳好。­
二、 主治范圍­
(一) 膽腑病證­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合治內腑”,《靈樞·四時氣篇》:“邪在腑 ,取之合”。膽附于肝,內藏清汁,肝與膽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故肝膽多同病,因濕熱蘊結,入侵肝膽,膽汁外溢;或脾陽不運,濕熱內阻,膽汁外溢;以及肝郁氣滯、肝膽濕熱、肝膽實火等所引起的病證,都屬本穴的治療范圍。­
(二) 筋的病證­
陽陵泉是筋之會穴,為筋氣聚會之外。《難經·四十五難》云:“筋會陽陵泉”。故陽陵泉是治療筋病的要穴,特別是下肢筋病,臨床較為常用。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
(三) 經脈通絡上的病證­
依其足少陽經的循行、針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循經取穴,本穴治療本經經脈循行通絡上的下肢、髀樞、脅肋、頸項病,以及肝膽火旺,循經上擾的眼、耳、頭部病變。­
三、 臨床應用­
(一) 脅肋痛­
《靈樞·五邪篇》“邪在肝,則兩脅中痛”。 《靈樞·經脈篇》:“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肝與膽相表里,肝脈布脅肋,膽脈循脅里,過季脅,說明脅痛與肝膽的關系甚為密切。故循經取穴,取瀉本穴治療氣滯、血瘀以及肝膽疾患引起的脅肋痛效果均佳。《雜病穴法歌》載有:”脅痛只須陽陵泉“。我在臨床上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在下列三型的脅肋痛中主要運用陽陵泉穴治療,尚可輔用其它腧穴。­
1. 瘀血脅痛­
瘀血脅痛者取瀉陽陵泉外,可輔以血會膈俞,配三陰交以活血。跌仆損傷者,尚可取阿是穴。諸穴相伍有通經活絡,行血祛瘀之功。­
2. 肝郁脅痛­
肝郁脅痛者取瀉陽陵泉通調氣機外,尚輔肝之原穴太沖感肝之募穴期門,以疏肝理氣。諸穴相任共奏疏肝解郁、通絡止痛之功。­
3. 濕熱脅痛­
濕熱脅痛者多與今之膽囊炎有關。陽陵泉、支溝瀉之能和解少陽而清熱化濕。期門、日月是肝膽之氣募集之處,瀉之能疏利肝膽的氣血。諸穴相任共達清熱化濕、疏肝利膽之效。­
例一:­
王某某,女,55歲,教師,1995年6月20日來診。主訴:左脅疼痛五天。痛如針刺樣,咳嗽加劇。查體:舌淡暗、苔薄白,脈弦細。遂針左側陽陵泉,以快速捻轉進針,深1.5寸,得氣后,施以瀉法和調氣法,病人脅痛即減輕,咳嗽時已無疼痛,留針三十分鐘,起針,疼痛完全消失。隨訪,未再復發。­
按:本癥屬氣滯血瘀型,不通則痛。故用陽陵泉(左)調氣法。(右)瀉法。以通調氣機,針后病人其痛若失。­
(二) 肩痛­
肩痛一證,病因多與感受風寒之邪有關,亦有因經脈受損,氣血不和,不通則痛之故,我認為根據上病下取的法則,選筋會——陽陵泉一穴治之,療效尚感滿意,尤其對新病患者或扭傷或挫傷所致者,療效尤著。­
例二:­
李某,男,54歲,民警,1987年12月30日初診。主訴:兩肩疼痛二月余。二月前無特殊原因忽感兩肩疼痛、沉重、酸麻。且遇寒加重。抬舉受限,以右側為重。曾服中藥多日不果。查體:局部外觀無明顯改善,外展60°,上舉100°,試摸對側耳朵,僅達百會處。舌淡苔白,脈沉弦。隨取雙側陽陵泉,以快速捻轉刺入,得氣后,施以瀉法,留針三十分鐘,每日隔五分鐘行針一次,在行針時囑患者活動患側(運動法),范圍由小到大,針1次后疼痛緩解,活動范圍增大,外展80°,上舉120°,摸對側耳朵過百會穴10厘米處。又針1次,右肩疼痛消失,高舉150°,已能摸到對側耳朵。再針1次,諸癥消失。為鞏固療效,患者要求再針2次后肩關節活動自如,追訪未再復發。­
按:患者肩痛,多因營衛虛弱,復因局部感受風寒,遂致氣血陰滯而致筋脈失養,不榮則痛。現醫多在肩關節局部進行治療,效果均多不佳。根據“筋會陽陵”多用陽陵泉以疏通調理氣血,治之每每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痿證­
取刺筋之會穴陽陵穴,有健壯和舒利下肢筋脈的作用。­
1. 肺熱灼陰型­
在取瀉尺澤、內庭,補復溜,清肺潤燥,養陰榮筋的處方中,配補陽陵泉,佐以強壯筋脈。­
2. 氣血雙虧型­
在針補合谷、三陰交,補益氣血的處方中,配補陽陵泉,佐以強壯筋脈。­
3. 濕熱浸淫型­
在取瀉陰陵泉、內庭,清利濕熱的處方中,配瀉陽陵泉,舒利筋脈。­
4. 肝腎虧虛型­
在取補曲泉、復溜或太溪,補益肝腎的處方中,配補陽陵泉,強壯筋脈。­
5. 肝熱筋痿型­
《素問·痿論》:“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此型瘺證,可瀉陽陵泉、合谷、太沖,清利肝膽,舒筋活絡。­
6. 脾熱(胃熱)肉痿型­
《素問·痿論》:“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此型痿證,可在針瀉內庭、合谷清熱益胃的處方中,加補陽陵泉、阿是穴,佐以壯筋補虛;如標亦屬實者,陽陵泉和阿是穴改用瀉法,舒筋祛邪。­
例三:孫某,女,33歲,農民。1990年3月7日就診。主訴:左下肢麻木無力一月余。一月來發現左下肢麻木,繼之則軟弱無力,邁步時足尖下垂,且有拖動之勢。查體:左下肢肌張力低下,膝反身減弱,胎舉不能自立。舌淡苔薄白,脈細弱。遂針陽陵泉(左),陰(左),用補法。留針三十分鐘,行針時患者有酸麻脹重感,且有向腳趾尖放射現象。囑其抬腿時即可抬高15厘米,又針治3次,病即痊愈。­
按:古有“治痿獨取陽明”之說,故選用足陽明經穴陰市用補法,以調補陽明氣血。加用補陽陵泉,以舒筋活絡,通條氣血,則筋脈得養,痿證自消。­
(四) 痙證­
對癥治療,取瀉本穴多用于治療下肢筋脈拘急,以收舒筋解痙之效。整體治療,取瀉陽陵泉,合谷,太沖,共奏疏風祛邪,息風解痙之效。對于因失治、誤治、或汗下太過,機體極度虛弱,經筋失其濡養,導致氣血虛弱之破傷風,和素體氣血虧虛,或因亡血,或產后血虧,不能榮養經筋,或汗下太過,導致陽氣陰血兩損之痙病,均不可施本穴。­
例四:­
潭詠玲,女,46歲,1995年4月12日診。病案號:12428。主訴:斜頸二年余。患者述兩年多來,頸向右側偏斜,伴有頭暈,坐立不能持久。二年多來多方求醫無效。診見患者性情抑郁,語低氣怯,頭部向右偏轉90°,右側胸鎖乳突肌僵硬,舌紅苔白脈弦細。遂針陽陵泉,太沖,均用瀉法。行針期間,患者頭向正中偏轉45°,又加用頸夾背穴,左側用補法,右側用瀉法。針一次后,頭部基本位于正中,持續四小時,隨繼針10次,頭部位于正中,余癥狀消失。隨訪,未再復發。­
按:此患者斜頸屬痙證范圍,患者平素抑郁,肝郁化火,灼傷真陰,乃至肝木失于濡養,肝風內動,血不養筋。故用陽陵泉、太沖用瀉法以疏風祛邪。又因患者久病,故在患部用補虛瀉實法,使經脈通利,筋得濡養,故痙證自除。­
四、 針法的補瀉­
1. 針刺方向與針感走向­
略向下斜刺,其針感沿足少陽經下行至足部,略向上斜刺,在不斷地捻轉針的同時,其針感逐漸沿足少陽經循膝股,髀樞走至腹,脅肋,肩等處;少數病例走至頸項。其斜刺方向視病位而定。­
2. 下肢癱瘓,屬于馳緩性者,本穴針感由不明顯逐漸轉為明顯,便針感逐漸走達遠處,則示病情好轉。外傷性截癱,本來針感應該是不明顯的,如果患肢自感針感明顯,或仍存在有傳導感覺者,則屬幻肢感。臨床應注意觀察,以免同正常針感混淆。­
(二) 補瀉­
筋病之實,多取本穴治之;筋病之虛,多配補肝、腎經有腧穴施治。膽病多陽亢火旺,膽腑病多實證,肝膽同病亦多實證,故臨床本穴多用瀉法,少用補灸。­
除此之外,白眉在臨床上還根據辯證施治的不同,采用燒山火,透天涼,從附引陽,從陽引陰之復式補瀉手法,充分發揮針灸雙向調節作用,對于上虛下實,上熱下寒,寒熱錯雜,虛實夾雜等病癥,均有良好的針灸效果,甚至超過藥物,獲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陽陵泉穴臨床應用芻議
中醫針灸治療面癱附三百年祖傳秘方
中醫治愈奇病集成【53】
賀氏火針治療下肢淺靜脈曲張的臨證體會
萎證
《內經》痿病治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青浦区| 二连浩特市| 礼泉县| 华安县| 陆河县| 江华| 泸州市| 彭阳县| 泰安市| 浦县| 广州市| 钟山县| 禹城市| 永兴县| 武隆县| 瑞丽市| 西峡县| 睢宁县| 永嘉县| 盖州市| 阿拉善盟| 宿州市| 来凤县| 祁阳县| 泉州市| 泰州市| 安溪县| 隆林| 静乐县| 兴安县| 合江县| 嵊州市| 休宁县| 扬中市| 措勤县| 济源市| 新河县| 中宁县| 东乡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