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人老腿先老”,有研究表明在我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總患病率高達15.6%,而且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
定義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是一種中老年人多發的以軟骨退行性改變和繼發骨質增生為主的慢性骨關節病,是除骨質疏松癥外最為常見的骨代謝疾病,也是成人主要的致殘原因,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病理特點
KOA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變,可累及整個關節,包括軟骨下骨、韌帶、關節囊、滑膜和關節周圍肌肉,最終引起關節疼痛、關節僵硬、關節失用等行為功能障礙。
對于KOA,往往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包括關節鏡下自體骨軟骨移植及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等。
但手術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體及精神痛苦,而且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有研究表明,在KOA的早期能觀察到關節軟骨明顯的修復反應,體外細胞培養也證實這種早期的病理改變是可以逆轉的。因此早期診斷是治療該疾病的關鍵。
該研究觀察300例KOA起病時及起病2年內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資料,膝關節冷痛及膝關節彈響是其主要的首發癥狀,分別占81.7%、77.0%,另有以晨僵首發的占27.3%,這與諸多文獻報道情況相一致。所以,對于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膝關節冷痛或膝關節彈響等臨床表現,應引起臨床醫師的足夠重視。
同時體格檢查也必不可少。該研究中患者以浮髕試驗及髕骨研磨試驗陽性者居多,分別占47.7%、41.7%。膝內翻占24.7%,這為早期和初步診斷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和依據,也可以選擇性行影像學檢查。
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應減少活動,減輕膝關節負重。
2、注意局部保暖,以防風寒濕邪侵襲。
3、患者可適當做膝關節主動鍛煉,加強膝部肌肉力量改善膝關節活動度。
4、對癥狀較重的骨性關節炎或者推拿效果不理想者,可予以關節腔內玻璃酸鈉注射,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杠桿分離手法介紹
患者取仰臥位或俯臥位。
屈膝。
術者立于患側,面向患者。
術者一手前臂置于腘窩處,另一手置于患側小腿前面。
以腘窩為支點,
腘窩處手臂向前上方用力,小腿處手向后慢慢牽拉用力,使關節腔松動分離,行杠桿分離手法。
手法動作穩實,切記暴力,以病人能承受為度。
仰臥位手法
俯臥位手法
該手法一般連續重復操作 3 ~ 5 次。
分析
KOA最常見的改變就是關節腔內骨質增生,關節腔狹窄,繼而出現關節的疼痛、僵硬、交鎖等癥狀。考慮增大關節腔的空隙即可緩解這種疼痛的發生,故確立膝關節杠桿分離法,通過冠狀位和矢狀位兩方位的牽拉活動,使關節腔分離,減輕增生對關節面的刺激,同時通過腘窩處手的定位,使作用力完全作用于膝關節,用以緩解本病癥狀。
此法可變化作用于多種膝骨關節疾病,如半月板內外側角損傷、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等治療。
※本法需在嚴格排除骨折、重度骨質疏松、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變形、肌肉韌帶嚴重損傷或斷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