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明月何皎皎》
【魏晉】陸機
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
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會無成,離思難常守。
古典君:“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二句,似詩中閑語,然其所制造的凄清冷寂的氣氛,卻成為詩中由自然、心態的描摹向客子憂傷形象的塑造的轉化契機。
《送別》
【唐代】郎士元
穆陵關上秋云起,安陸城邊遠行子。
薄暮寒蟬三兩聲,回頭故鄉千萬里。
古典君:秋蟬愈鳴,離愁愈深。以“寒蟬”寄托離愁別緒,將送別時的凄苦悲涼刻畫得淋漓盡致。
《禁中寒蟬》
【宋代】宋庠
何處幽林蛻,來依禁樹鳴。
風緌非冒寵,露腹祗知清。
曉韻飄觚闕,殘嘶逗采甍。
秋螳多怒臂,寂寞好全生。
古典君:用盡一生只為蛻變,怎奈何深秋已至,生命將盡,除去早晚嘶鳴,又能如何?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省》
【唐代】杜甫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游。
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古典君:在秋高氣爽、寒蟬陣鳴的日子里,不得已送君遠游,你可知與你相識,我有多高興!湖南深冬無雪,怎奈何因病久留!
《山中別龐十》
【唐代】王昌齡
幽娟松筱徑,月出寒蟬鳴。
散發臥其下,誰知孤隱情。
吟時白云合,釣處玄潭清。
瓊樹方杳靄,鳳兮保其貞。
古典君:在這條幽深曲折的小路上,詩人散發臥于月下,時而吟詩作對,時而清潭垂釣,寒蟬聲聲清鳴,這次第,何其隱幽?
《點絳唇·途中逢管倅》
【宋代】趙彥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
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古典君:這無邊無際的愁苦,該怎樣形容呢?詞人巧妙地將它融入于景物描寫之中,用凄切的寒蟬和暗淡的夕陽光將它側面烘托出來。“寒蟬鳴”為聲,“斜陽暮”為色;前者作用于聽覺,后者作用于視覺。這樣通過聲色交互而引起讀者諸種感覺的移借,派生出無窮無盡的韻味來。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古典君: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
《沉醉東風·重九》
【元代】盧摯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
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古典君:這是一首觸景生情的作品。景是清冷的秋景,情是淡淡的愁情;雖沒有特別的社會意義,但用詞鑄句,描摹景物,以及釀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頗見藝術功力。
《霜葉飛·重九》
【宋代】吳文英
斷煙離緒。
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
半壺秋水薦黃花,香噀西風雨。
縱玉勒,輕飛迅羽。
凄涼誰吊荒臺古?
記醉踏南屏,
彩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
聊對舊節傳杯,
塵箋蠹管,斷闋經歲慵賦。
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
早白發、緣愁萬縷。
驚飆從烏紗去。
漫細將、茱萸看,
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古典君:重九煙雨濛濛,故傍晚還不見斜陽,隱沒于霜樹之中。凄涼的心境,又逢凄涼的時節,烘托出抑郁的情緒。重陽佳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詞人在風雨中折來黃花數枝,插在壺中,花的香氣含著雨氣噴出。在此凄風冷雨之中,誰還會有心情驟馬去登上荒臺吊古呢?
《采桑子·前歡幾處笙歌地》
【宋代】晏幾道
前歡幾處笙歌地,長負登臨。
月幌風襟。猶憶西樓著意深。
鶯花見盡當時事,應笑如今。
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
古典君:猶記當年笙歌燕舞,月幌風襟,到如今怕是夜鶯花兒都要笑我了吧!這滿滿的愁情,寄于何處?唯有日日寒蟬鳴、夜夜敲砧聲。
整理|古典君
轉載請聯系古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