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相輕,卻也珍惜那個認定的知己。惺惺相惜的友情總是讓人羨慕,每個人都想擁有“直到他生亦相覓”的朋友,卻常常是“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因為常有一種缺少知音的孤獨,所以一旦有了高山流水的知音,就會興高采烈,用動人詩篇描繪真摯感情,就像下面的八組一樣:
《邶風(fēng)·擊鼓》
【先秦】詩經(jīng)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古典君:這是一篇典型的戰(zhàn)爭詩,戰(zhàn)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更是令人感動。“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自此成為誓言的代表。不過最初這四句說的是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而非相濡以沫的夫妻。但無論夫妻還是戰(zhàn)友,在這樣的誓言下,已經(jīng)全然消散了死亡的慘烈與悲涼。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古典君:《越人歌》是《楚辭》的一個藝術(shù)源頭,是舟子對楚國王子所吟唱的詩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這一男性之間感情的告白如今被廣泛用在愛情的表白中,歷史果然還是常常跟我們開些大大的玩笑。
《贈裴迪》
【唐代】王維
不相見,不相見來久。
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
攜手本同心,復(fù)嘆忽分襟。
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古典君:王維與裴迪是古代詩人摯友中很有名的一對。二人交往甚密,尤其晚年居輞川、終南山更是唱和頻繁,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王維晚年隱居卻不孤獨寂寞,一方面是他好佛,有佛法的慰藉,另一方面,應(yīng)該也是因為有裴迪這樣的知音相伴吧。
《贈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古典君:李白素來推崇孟浩然風(fēng)雅瀟灑的品格,因此用了這首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敬慕之情。二人歸隱——出仕——被迫隱退的生活軌跡相近,又同是大詩人,惺惺相惜也是自然。
《夢李白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古典君:李杜二人在詩壇雙峰并峙,雖然年齡有差,卻不礙深情。杜甫聞之李白流放,關(guān)切之情直入夢中,對老友悲慘遭遇滿是同情。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躍然紙上,惺惺相惜,至真至誠。
《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唐代】白居易
晨起臨風(fēng)一惆悵,
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
昨夜三回夢見君。
《酬樂天頻夢微之》
【唐代】元稹
山水萬重書斷絕,
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
惟夢閑人不夢君。
古典君:元白二人感情深厚天下皆知。元和年間二人被貶,相去千里,但感情卻未淡漠,反而更添了共苦的情誼。白居易多夢元稹已是深情,而元稹的“不夢君”看似無情,卻在唱和上獨抒機杼,于無奈的痛苦中飽含深厚感情。
《醉留東野》
【唐代】韓愈
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
吾與東野生并世,如何復(fù)躡二子蹤。
東野不得官,白首夸龍鐘。
韓子稍奸黠,自慚青蒿倚長松。
低頭拜東野,原得終始如駏蛩。
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鐘。
我愿身為云,東野變?yōu)辇垺?/span>
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
古典君:韓孟二人也是惺惺相惜的文人典型。孟郊離汴州南行,韓愈賦此詩留別。其詩推崇孟郊無以復(fù)加,甘愿身為陪襯,可見韓愈對這份友情的看重。能讓韓愈這位一代大儒,天下文宗如此推崇,二人之間感情不可謂不深。
《南鄉(xiāng)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宋代】蘇軾
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
還鄉(xiāng),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
今夜送歸燈火冷,
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古典君:這是蘇軾唱和楊檜的應(yīng)酬詞,寫了對杭州的依依不舍和對楊檜人品的敬佩、贊賞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悅。但蘇軾官海沉浮,身不由己。一把辛酸淚,到底難以掩飾。“墮淚羊公卻姓楊”,則是以楊繪比羊祜了,以羊祜杜預(yù)的感情自比,可見惺惺相惜之情。“醉笑陪公三萬場”,今日不訴離殤,唯有豪放磊落的蘇東坡,才有如此的胸襟。
編輯整理|古典君
古典書城(ID:gudianshu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