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兩個朋友,一個是重點大學211的本科畢業生,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非常好,一直是身邊同學羨慕的榜樣。另外一個是二本的普通學生,在學校時非常不顯眼,成績平平,毫無出眾。
這樣的兩個人,他們的未來似乎非常明顯。然而,兩個人畢業后的人生確實天壤之別:那個優秀的朋友從此告別了天之驕子的命運,沒有選擇本專業工作,方向迷茫,在職場處處碰壁,工作了2年月薪還在5、6千徘徊。而當初那個不起眼的同學,卻在畢業后順利找到了自己的職業方向,從事互聯網方向工作,風生水起,工作兩年已經年薪30萬左右。
月薪5000和月薪25000,是什么將他們的身價差開?為什么當初學習好的同學畢業找工作后,卻不如當初成績不好的了?
分析A:
分析B:
畢業后參加工作才發現,有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何在職場中快速地找準自己的方向,不讓自己迷茫地在各種行業中廉價轉換?
職場新人在找工作時,普遍關注工作城市、公司大小、福利待遇、名企光環、薪資高低等因素,反而忽視了對自己職業生涯最最重要的職業方向問題。
事實上,“跳槽窮半年,改行窮三年”的說法其實有些道理。如果一個職場人在職業初期分不清自己的職業方向,處于迷茫的狀態,一而再、再而三更換行業和工作,很多時候其實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工作兩三年還在拿著職場新人的薪水。
個人職場定位因素氛圍能力定位和方向定位。每個人都需要根據這兩個因素綜合考慮自己的職業方向。
個人的寫作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演講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分析個人的綜合能力。PPT、WORD、EXCEL、自學能力、總結能力等,又可稱為知識轉化能力。
至于職業方向定位,又可以分為自我分析、確定目標、更新計劃、執行計劃、搭建人脈等。
單純地來講,需要大家從自我能力分析中提煉出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點,根據目前市場上的相關行業或者職位進行匹配,如果能力和JD匹配,投遞簡歷坐等HR電話即可;如果你的能力和JD描述相差,請你繼續看下一條。
比如一個人從事編輯工作,經過自己的分析后,他的文字能力、高壓承受力、創新思維都比較好,他決定將職業定位投向網聯網運營。他需要這樣做:
分析出自己能力定位,找到和自己匹配的職業方向,朝著目標職業方向努力去行動,去了解專業知識、結識行業從業者、接受面試考核等,你就離這個崗位不遠了。
(文章由智哥原創,轉載請標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