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式句及其語用效果
鄧木輝
句式是高考考點之一,了解一些句式的知識,不僅有助于識別句式,而且有助于變換句式與選擇句式,還有助于學好文言句式。本文著重談談變式句及其語用效果。
一、常式句與變式句
變式句是相對于現代漢語的常式句來說的。句子有一定的格式,主要表現在句子成分有一定的位置。句子成分的位置有經常的、一般的,如主語在前謂語在后,定語狀語在前中心語在后。可以把句子成分居經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把句子成分居非經常的、特殊的位置的句子叫變式句。下面分別說明:
(一)現代漢語中的常式句:
1.單句中的常式句:
這里的“句”不是指嚴格意義上的有句終標點為標志的“句”,而是指寬泛意義上的“句”。單句的常式句有:
a.主語+謂語。如: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起來。
b.主語+謂語+賓語。如:我以為,“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見佳。
c.述語+賓語。如:快來看飛機!
d.述語+補語。如:感動得淚流滿面!
e.定語+中心語。如:大大的西瓜。
f.狀語+中心語。如:匆匆地跑來。
2.復句中的常式句:
根據分句間的意義關系,復句可分為聯合復句和偏正復句兩大類。聯合復句可分為并列復句、承接復句、解說復句、選擇復句、遞進復句等小類,其共同特點是各分句之間的意義關系沒有主從之分;偏正復句可分為轉折復句、條件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目的復句等小類,其共同特點是各分句之間的意義關系有主從之分。復句中的常式句主要針對偏正復句來說的。偏正復句的分句有偏句、正句之分,其常式句為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如:
a.轉折復句的常式句,表承認某種事實的分句在前,表意思轉折的分句在后。如:他雖然語文好,但數學不好。
b.條件復句的常式句,表條件的分句在前,表結果的分句在后。如: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進步。
c.因果復句的常式句,表原因的分句在前,表結果的分局在后。如:因為努力學習,所以取得進步。
d.假設復句的常式句,表假設的分句在前,表結果的分句在后。如:如果努力學習,就能取得進步。
e.目的復句的常式句,表做法的分句在前,表目的的分句在后。如:必須勤奮努力,以免功虧一簣。有的目的復句的常式句表目的的分句在前,表做法的分句在后。如:為了實現目標,必須始終如一(有人將這種情況看作單句)。兩種情況都有變式句說法。
(二)現代漢語中的變式句
1.單句中的變式句:
a.謂語+主語。如: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起來”是謂語,“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是主語。
b.賓語+主語+謂語。如:“雷峰夕照”的真景我見過,并不見佳,我以為。(魯迅《論雷峰塔的倒掉》)劃線部分為“以為”的賓語。
c.賓語+述語。如:飛機,快來看!“飛機”為“快來看”的賓語。
d.補語+述語。如:淚流滿面的,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是“感動”的補語。這種句子似乎不大通順,但在口語交際中經常使用。
e.中心語+定語。如:買了個西瓜,大大的。“大大的”是中心語“西瓜”的定語。
f.中心語+狀語。如: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魯迅《傷逝》)劃線部分為單句形式,“為子君,為自己”是謂語中心語“寫”的狀語。
2.復句中的變式句:
a.轉折復句的變式句,表意思轉折的分句在前,表承認某種事實的分句在后。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魯迅《藤野先生》)
b.條件復句的變式句,表結果的分句在前,表條件的分句在后。如: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安徒生《皇帝的新裝》)
c.因果復句的變式句,表結果的分句在前,表原因的分句在后。如:我不久就離開母親,因為我讀書了。(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d.假設復句的變式句,表結果的分句在前,表假設的分句在后。如: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如果我能夠。
e.目的復句的變式句,表目的的分句在前,表做法的分句在后。如:為免功虧一簣,必須勤奮努力。
有的目的復句的變式句,表做法的分句在前,表目的的分句在后。如:必須始終如一,為了實現目標。
總之,變式句是相對于常式句的一種比較“另類”的句式。
二、變式句的語用效果
變式句的語用效果,有的看法一致,有的看法不一致。
一般認為,變式句強調的是放在前面的部分。如:
1.單句變式句的語用效果:
a.謂語在主語前: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此句強調謂語“起來”,突出其鼓動性。
b.賓語在謂語前:“雷峰夕照”的真景我見過,并不見佳,我以為。此句強調賓語“'雷峰夕照’的風景并不見佳”,突出其蔑視性。
c.賓語在述語前:飛機,快來看!此句強調賓語“飛機”,突出其驚奇性。
d.補語在述語前:淚流滿面的,被感動得!此句強調補語“淚流滿面”,強調其感動性。
也有例外的,即變式句強調放在后面的部分。如:
e.中心語在定語前:買了個西瓜,大大的。此句強調定語“大大的”,突出“西瓜”之“大”。
f.中心語在狀語前: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此句強調狀語“為子君,為自己”,突出“寫”的目的。
后兩種變式句強調后置部分,黃伯榮、廖序東兩位先生就持這一種觀點。他們認為:“定語、狀語后置,往往是為了使它突出些,讓人們對倒置的成分有深刻的印象……”(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第400頁,甘肅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第1版)所舉的例句有:
g.房后河邊地上有許多好看的石子兒,紅的,黃的,粉的。
h.許多外國朋友來到桂林游覽,從倫敦,從紐約,從巴黎,從世界各地。
對后兩種變式句的強調重點,有人有不同看法,認為強調的重點仍是放在前面的部分。
2.復句中的變式句:
大家知道:偏正復句中的常式句強調的是后置分句。如轉折復句“雖罪無可赦,但情有可原”與“雖情有可原,但罪無可赦”,顯然都強調后一分句。其他偏正復句也是如此。
一般認為,復句中的變式句強調的是前置分句。如:
a.轉折復句的變式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此句先強調前置分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然后補充某種事實“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b.條件復句的變式句: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此句先強調結果“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馬車去游公園”,然后補充例外條件“除非是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c.因果復句的變式句:我不久就離開母親,因為我讀書了。此句先強調結果“我不久就離開母親”,然后補充“離開”的原因“我讀書了”。
d.假設復句的變式句: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如果我能夠。此句先強調結果“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然后補充“寫”的條件“如果我能夠”。
e.目的復句的變式句:為免功虧一簣,必須勤奮努力。此句先強調目的“為免功虧一簣”,然后補充做法“必須勤奮努力”。同樣,“必須始終如一,為了實現目標”先強調表做法的前置分句“必須始終如一”,然后補充目的“為了實現目標”。
總之,偏正復句中的變式句有強調前置分句的語用效果。聯合復句中的遞進復句也有類似效果。如:他語文也很好,不光數學好。
對偏正復句變式句的強調重點,有人有不同看法。如沙瑞龍老師在《寫作教學中的句子選擇策略》(《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2年第4期)中說:“在表示條件、因果、假設、轉折等偏正關系的復句中,是偏句在前,而正句在后,但為了強調偏句所要表達的內容時,可以將偏句置后,正句置前,例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可見,沙老師認為偏正復句的變式句強調的是后置分句。
但我始終認為偏正復句的變式句強調的是前置分句。我在《這個句子有語病?》(中華語文網博文)中用了這樣一個句子:“'國務院出臺了樓市調控政策,有效地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比'國務院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有效地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表意更準確清晰,雖然兩種說法都沒有語病。”顯然,我在這個句子中強調的是“雖然”之前的意思,“雖然”之后的意思只是附帶補充。
對偏正復句變式句的強調重點人們有不同看法,大概因為變式句表達新奇,每一部分都引人關注的緣故。
變式句新奇而有強調的語用效果,這或許是人們表強調時愛用變式句的主要原因。如:“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創業史》)此句強調后置狀語“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值得注意:偏正復句中的變式句比常式句更有強調效果。如轉折復句變式句“他罪無可赦,雖情有可原”顯然比轉折復句常式句“他雖情有可原,但罪無可赦”更強調其“罪無可赦”。其他偏正復句也是如此,不再舉例。
三、變式句與文言句式
古漢語中的賓語前置、謂語后置、定語后置、介賓后置(嚴格地說,不能叫狀語后置,因為古漢語中的介賓短語后置時不再是狀語而是補語)等倒裝句也是變式句,也是基于現代漢語的視角和標準所使用的稱謂,因為“倒”是相對于“正”而言,而“正”的標準是基于現代漢語的“常式句”用法而言。
了解一些變式句的知識,不僅有助于識別句式,而且有助于變換句式與選擇句式;還有助于學好文言句式,因為文言句式是基于現代漢語語法描寫概括的結果。
(原載《教學考試》高考語文版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