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詞的藝術境界與創作技巧

      劉勇剛,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秦少游學術研究會副會長、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屈原學會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揚州詩詞協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和教學。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古委會項目各一項。出版專著六部,其中《云間派文學研究》榮獲遼寧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獎貳等獎。在國內權威刊物《文學評論》《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等發表論文百余篇。教學風格獨樹一幟,引人入勝。舊體詩詞創作自成一家。又系吟誦專家,多次擔任全國高校吟誦大賽的評委。主講揚州文化慕課和文章連續五十余次登上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

 詩歌詩歌,在詩與歌之間很難下一個頓號,表明詩與歌之間的難解難分、水乳交融。《尚書·堯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先秦的詩三百篇是詩與雅樂的結緣,漢魏六朝的樂府則是詩與清商樂的結合,隋唐以來的曲子詞則是伴隨燕樂的蕃盛而勃興的,依次而演進,宋代的說唱文學、元明清的戲曲,無一不是詩樂的配合。就古代韻文而論,詩、詞、曲并稱,都是音樂文藝,各有畛域,各擅勝場,詩學、詞學、曲學鼎足而三,又彼此聲氣相通。作為歌牌體文學,詩詞曲各有其特殊的文體性,卻都講一個“律”字。“律”就是音律、法度,詩有詩律,詞有詞律,曲有曲律,形式、技巧與風格雖有所不同,但都體現了文學與音樂難解難分、相輔相成、文律合一的質性。

  詞,作為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富有抒情性的文體,誠如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篇》中言:“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詞就是形文、聲文、情文的三位一體。下面分別從詞的藝術境界和創作技巧等方面來具體闡述。

      

                     詞的藝術境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境界就是情景交融,主觀和客觀、心與物的渾然一體。那么,詞的藝術境界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有三個方面:

  首先,詞是音樂文藝,體現了音樂與文學的有機結合。詞是隋唐時期伴隨著燕樂而興起的音樂文藝。詞的原生態就是曲子詞,與唐代音樂的繁榮分不開,這是詞調產生的前提。有音樂才有曲子,有曲子始有歌詞。唐代音樂的繁盛時期在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舊唐書·音樂志》說:“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胡夷里巷之曲”就是西域音樂和民間音樂。具體地說,唐代有十部樂。據《宋史·樂志》記載:“一曰燕樂,二曰清商,三曰西涼,四曰天竺,五曰高麗,六曰龜茲,七曰安國,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國,而總謂之燕樂。”燕樂與詞開啟了詩樂結合的新傳統。唐玄宗時期還設立了教坊。教坊就是教習音樂歌舞、培養文藝人才的技藝之所。唐玄宗還親自指導教坊學員,號稱天下梨園領袖。

  詞是曲子詞,但曲調與歌詞如何相配并形成詞體,卻有它的獨特之處。唐宋詞體的創作不同于漢魏樂府,漢魏樂府是選詞以配樂,即是說先有曲詞,后有音樂。詞恰恰反過來,是由樂以定辭,音樂在先,歌詞在后。由樂以定辭的方式在中唐形成,也就是“依曲拍為句”。中唐詞人如劉禹錫、白居易就采用這種方式。“由樂以定辭”的范式成熟于晚唐五代,而興盛于北宋新聲。曲子詞不同于傳統的廟堂雅樂,而是流行歌曲。不僅在民間流行,還流傳到皇宮。晚唐時期的《菩薩蠻》就是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花間鼻祖溫庭筠“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他最擅長《菩薩蠻》曲,一口氣寫了14首,最膾炙人口的是《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這是當行本色的閨怨詞,寫閨中少婦內心的幽怨和美人遲暮之感。聲與情編織成絕美的短歌,可以想象歌女演唱的意態風神,難怪唐宣宗以帝王之尊都為之心醉。

  再看宋代詞人的詞集名,就可以領悟到詞與音樂水乳交融的關系,如晏殊的詞集《珠玉詞》、歐陽修《醉翁琴趣》、柳永《樂章集》、蘇軾《東坡樂府》、晁補之《琴趣外篇》、朱敦儒《樵歌》、李清照《漱玉集》、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等等。其中柳永的詞風靡歌壇,“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是“歌”柳詞,而不是讀柳詞。柳詞是流行歌曲,有市民聚居的地方,就有人歌唱。

  唐宋詞的經典之作大抵是文學與音樂的合之雙美。《文心雕龍·樂府篇》云:“詩為樂心,聲為樂體。”凡是詩樂一體的歌詞都是有境界的作品。唐宋詞既是歌曲,那么當時的樂工怎么唱呢?歌法如何?唐人的音譜已經不得而知,宋人的歌譜叫工尺譜,可惜樂譜已經散佚,唯一的工尺譜文獻是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有17首自度曲旁邊注了工尺譜。工尺譜不同于西洋的簡譜和五線譜,如何破譯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著名音樂史家楊蔭瀏和著名詞學家夏承燾致力于工尺譜的破譯,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恢復到宋詞原初的歌法目前還達不到。盡管唐宋詞沒有演唱的古譜,但仍然要在文字上做音樂的工夫,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詞作為音樂文學的聲情之美。

  其次,詞分婉約與豪放,代表了陰柔與陽剛之美,充分體現了音樂文藝的境界。明代詞人張綖《詩馀圖譜·凡例》指出:

  按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醞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故東坡稱少游為今之詞手,后山評東坡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盡管詞學界對于詞體二分法歷來有爭議,但目前還不能提出一種新的分法來取代婉約與豪放之說,所以這里仍然沿用婉約與豪放的說法。

  先說婉約之美。王國維《人間詞話》謂:“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詞之為體,要眇宜修。”那么何為“要眇宜修”呢?“要眇宜修”出自《楚辭·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原意指湘水女神湘夫人天生麗質,又擅長修飾打扮,內在美與外在美渾然一體。王國維以美人喻詞,照他看來,詞最大的美感特質就是青春之美,就像李清照《念奴嬌》說的“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這樣的詞體專主情致,簸弄情性堪稱新色照人,所謂“詞之言長”,即在于詞細美幽約,工于言情。

  婉約詞呈現的是陰柔之美。很長時間以來,詞體以柔為美、以艷為美被視為當行本色的風格,也就是古人說的“正宗”“詞為艷科”。婉約詞多相思離別,春恨秋思,非常的柔美。花間派奠定了婉約詞的風格。歐陽炯《花間集序》描寫文人雅集的場景說:“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花間詞雖有脂粉氣,有時流于香艷,也有寫真感情,寫真景物,有境界的作品。如花間詞人牛希濟《生查子》: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兩宋詞壇集婉約之大成。如晏幾道《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婉約詞的柔美一直延伸,到了清代,在納蘭性德的詞中再次得到了絕美的呈現。如他的《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以上所舉的作品,都是歷代膾炙人口的婉約之音,它們多抒寫愛情、相思、離別和春恨秋悲,以其特有的深情、感傷和陰柔之美打動人的心扉。

  再說豪放之美。千年詞史,不少論者視婉約為正宗,而視豪放為別調。其實婉約與豪放如春蘭秋菊,如紫羅蘭和玫瑰,各有各的芳香。蘇軾開創了豪放詞風,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如被喻為“銅琶鐵板”之音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辛并稱。辛棄疾是兩宋最偉大的豪放詞人,他的詞是典型的英雄之詞。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清初陽羨詞派宗主陳維崧是蘇辛之后最杰出的豪放詞人。明清易代,家道中落,饑驅四方,詞多身世之感。又以詞反映現實,抒寫民眾的痛苦,具有新樂府的精神。他的《迦陵詞》沉郁悲深,境界雄奇闊大。如《點絳唇》(夜宿臨洺驛):

  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稗花盈畝,一寸霜皮厚。

  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悲風吼,臨洺驛口,黃葉中原走。

  婉約與豪放各得其所。詞是音樂文學。婉約與豪放的藝術境界不僅要從思想情感去認知,還要落實到聲音上去體驗,也就是因聲而求氣,涵詠而入境。

  最后,詞的藝術境界還體現在形而上的哲理以及豐沛的理想主義精神。柏格森《時間與自由意志》中指出:“藝術家把我們帶到情感的領域,情感所引起的觀念越豐富,情感越充滿著感覺和情緒,那么,我們覺得所表現的美就越加深刻、越加高貴。”所謂形象大于思想,情感中蘊含著觀念。詞之境界以意象世界的顯現給人聯想和想象。我們不妨引用一段非常著名的話。王國維《人間詞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非大詞人不能道。

  且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被視為中秋詞的巔峰之作,更是當下經典的流行歌曲。此詞最大的魅力在于對人生形而上的思考所達到的心靈的超脫。人生沒有圓滿之宇宙,就像月亮的陰晴圓缺,也像斷臂的維納斯,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又寫道:“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寫境就是寫實,造境則是理想,這兩者有分野,寫作的路數也不一樣,但彼此又有密切的聯系,即“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倘就形而上而論,詞當有理想主義精神。且看明末才女柳如是的《金明池·詠寒柳》: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迷離,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陳寅恪先生激賞這首詞。柳如是在愛情方面遭遇了很大的不幸,她的確是個受傷的女人,但她生命的光焰依然熾烈。“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這三句挫剛為柔,辭婉意決,蘊涵著開創未來的勇氣。這種審美理想使這首詞具有了向上一路的美學品格。

  再以當代詩詞泰斗葉嘉瑩先生為例。葉先生崇尚中華詩教,金針度人。最能表現葉嘉瑩先生理想主義精神的,是《浣溪沙》(為南開馬蹄湖荷花作):

  又到長空過雁時,云天字字寫相思。荷花凋盡我來遲。

  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癡。千春猶待發華滋。

  荷花凋盡,而蓮實有心,一句“千春猶待發華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眼前仿佛青蓋亭亭,九品蓮開!

                        

              詞的創作技巧

  李清照《詞論》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詞體乃“別是一家”。她第一次為詩與詞二體立下了一塊界碑,從而確立了詞體的獨立自足性。詩就是詩,詞就是詞,無論是以詩為詞,抑或以詞為詩,都是對文體獨立性的銷蝕。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體式、話語和風格,這便是文體的堅定性和規定性。李清照詞“別是一家”的命題,明辨詩詞二體之分野,實有截斷眾流的意義,體現了理智思維的形式。

  為什么一定要闡釋詞“別是一家”這個命題呢?因為這是倚聲填詞的前提。如果對詞體缺乏正確的認知,又哪里談得上創作呢?

  首先,按譜填詞。什么是譜?唐宋時期,曲子詞伴隨著燕樂新聲而興起。詞作為原生態的音樂文藝,有音譜、曲譜或歌譜,以樂音符號記錄曲調,由樂以定辭,依曲以定體。宋詞的音譜是工尺譜,宋詞別集中,只有姜夔《白石道人歌曲》17首詞旁邊注了俗字工尺譜。后來工尺譜失傳了,詞人逐弦吹之音,依曲拍為句譜寫樂章就成了問題,畢竟洞曉音律的顧曲周郎少之又少。詞本為抗墜圓美的曲子詞,而一旦與音樂分離,即意味著倚聲之道逐漸淪為絕響。然而,詞緣情言志的功能與音樂文藝的先天特質,決定了詞體創作仍須在文字上做音樂的功夫,換言之,要有詞譜的創制。有了詞譜,就有了穩定的聲律,即能按譜填詞。吳熊和先生《唐宋詞通論》指出:

  填詞的譜有兩類:一為音譜,宋代的音譜不少是有譜有詞的,譜以紀聲,詞以示例;一為詞譜,分調選詞,作為填詞的聲律定格。唐宋時作詞主要依從音譜,所以《詞源》說:“詞以協音為先。”嗣后詞樂失傳,音聲不可復問。明清時所作的詞譜,就只求其句讀、平仄,完全失去了倚聲而作的本來意義了。

  簡要地說,音譜為聲樂譜,詞譜則是聲調譜。由聲樂譜蛻變為聲調譜意味著詞變成了不復可歌的案頭文學,如此一來,詞譜或聲調譜的創制就顯得非常必要。進而言之,詞調學或詞體格律學作為填詞專門之學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自明清以來,詞譜的編制和詞調學的理論探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明人張綖在諷詠唐宋以來百名家詞的過程中,逐漸妙達音旨,從而歸納抽繹出詞調的規則,編成《詩馀圖譜》,以“圖”和“譜”的形式規范下來,示填詞者以矩矱。此書較早創定詞體格律,制成圖譜,平仄、句法、韻腳井然有序,雖一調多體或一調多名,但雜而不越,不啻是填詞之指南。此后踵事而增華,從萬樹的《詞律》、陳廷敬等《欽定詞譜》到晚清秦巘的《詞系》,考辨越加精密,詞調詞譜的數量足稱大觀。我推薦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詞譜,此書乃按譜填詞的入門之書,同時也是一部很好的詞選。

  其次,選聲擇調。每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詞的每個曲調都呈現一定的聲韻,表達特定的情感。前人作詞,如寫豪情壯志,就用《賀新郎》《沁園春》《滿江紅》《念奴嬌》《六州歌頭》等一類慷慨激昂的曲調;如果寫綿邈深婉之情,則用《滿庭芳》《高陽臺》《長亭怨慢》《木蘭花慢》等一類和諧婉約的曲調。這樣就能達到聲文合一,增強藝術感染力。寫愛情的多用《蝶戀花》《長相思》《一剪梅》等。有的詞調音域比較寬廣,既可婉約,亦可豪放。如《臨江仙》《西江月》《采桑子》等。

  再次,填詞要有深刻的情感體驗。詞是最長于抒情的文體,如果用情不深,就會流于油滑膚淺。可以說歷代經典的詞作無一例外具有刻骨銘心的情感體驗。這里舉南宋詞人劉過的《唐多令》(安遠樓小集):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江山依舊,天心月圓,而20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青春飄逝得無影無蹤,唯有一腔感慨付之倚聲。“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最后兩句寫得最為戳心,讀來不禁為之動容,為之泫然流涕。

  這里我還想結合自己的創作來談一談,算是拋磚引玉吧。我是從文學青年走上文學研究道路的,少年時代就喜愛填詞,一直沒有間斷。有幾首詞,自己覺得還說得過去,這里引兩首詞,與大家交流切磋。《阮郎歸》:

  暗香微度綠云柔,和春炯炯眸。清歌如夢幾多愁,今宵一醉休!

  人已散,又何求,浮生寄水流。伊人若在木蘭舟,相逢古渡頭。

  《水調歌頭》(詩人節有懷屈原):

  香草美人影,依約夢中來。靈均憔悴江畔,何地把憂埋?美政千年凝錦,荃蕙精誠不滅,絕世棟梁材。無限紉蘭意,頻繞菊花臺。

  五色絲,纏皓腕,笑顏開。幾曾回首,荊王宮殿竟蒿萊。高詠招魂無盡,喚起湘真靈府,百畝眾芳栽。萬古浩然氣,磅礴滿天涯。

  我的小詞不敢說寫得有多好,但確實有深刻的情感體驗,在藝術形式上也努力遵循詞體的規范。

  最后,詞的創作要運用比興手法。詞可以直說,也就是運用賦體。但最好運用比興手法,有比興才有寄托,才有弦外之音。清代常州詞派張惠言《詞選序》中有言:“緣情造端,興于微言,以相感動,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張惠言是常州詞派的開創者,他的《茗柯詞》很好地繼承了比興寄托的文學思想。他的《木蘭花慢·楊花》就是運用比興手法難得的經典范例,值得我們用心揣摩:

  侭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正風避重簾,雨回深幕,云護輕幡。尋他一春伴侶,只斷紅相識夕陽間。未忍無聲委地,將低重又飛還。

  疏狂情性。算凄涼耐得到春闌。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繞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淚痕點點凝斑。

  此詞名為詠楊花,而實以楊花比寒士,妙在不即不離、似與不似之間。這首詞是性靈之作,是從詞人內心流淌出來的。詞人長期受壓于封建專制的等級制度,滿腹的才華不得施展,如同楊花空有花之名而無花之實,沒有人把它當花看,任憑它受到風雨的侵襲,似乎只配與落花為友。楊花被人輕賤,難道就可以自輕自賤、自暴自棄嗎?不,楊花自有不甘淪落的精神。在詞人看來楊花那疏狂孤高的品格絲毫不遜色于梅品,可與梅花合之雙美。

  這首詞有苦悶,有孤獨,有壓抑,有著懷才不遇之感。但詞人有理想,有性靈,句句寫楊花,卻句句綰合寒士,兩者融合無間,真的是有寄托入而無寄托出。

(原載人民政協報,全國政協論壇講稿)

顧問:周文彰 子 川 蔣 寅 華子奇
 蔣壽建 丁新伯 陳佳宏 徐麗玲 
曹永森  劉 俊  華干林 
吳獻中  秦玉林 王大慶
 黃正瑤  章士江 李存山

策 劃:王   群
審 核:莊曉明

編輯:徐 樂  焦長春  崔成鵬  幼萍 盛樹東  

 吳進榮 趙家駒  顧凌凌  郭建宇  張憶群

篆印、特邀校對:孫凱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詞(關于“詞”的有關知識)
毛滂簡介
關于詞的概況
宋詞牌《三奠子》是什么體制?
劉尊明、陳晶:宋詞小令“金曲”《鷓鴣天》創調淵源與聲律特征
關于詞的音韻美兼評《碎金詞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西宁市| 安吉县| 蕉岭县| 山东省| 安西县| 梅河口市| 绥阳县| 丹阳市| 陆河县| 奉节县| 桃园县| 庆云县| 邛崃市| 称多县| 隆尧县| 霞浦县| 洪湖市| 崇州市| 星子县| 东阿县| 额尔古纳市| 平和县| 景德镇市| 铁力市| 松原市| 闵行区| 丽水市| 读书| 阿荣旗| 墨江| 博湖县| 巴青县| 日土县| 蓬溪县| 南召县| 栖霞市| 贵德县| 仙游县| 连云港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