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材大略、文武兼全的帝王。在位期間,他身邊的魏征、房玄齡、尉遲敬德、李靖等文臣武將,都是李世民平定天下、創建“貞觀之治”的有力助手。
而他的皇后長孫氏,應該說也是在輔佐他的帝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長孫皇后是隋朝右衛驍將軍長孫晟(552-609年)的女兒。她從小就特別喜愛讀書,可說是知書達理,行止有禮法。十三歲時,被召為李世民妃嬪。
太宗未立之前,戰于沙場建功立業,長孫氏孝事唐朝的建立者唐高祖李淵,恭順眾妃嬪,竭力彌合后宮中的各種矛盾。太宗有不周全的地方,長孫氏則代替他親自慰勉將士。及至武德九年,即626年,長孫氏被冊拜皇太子李世民妃,李世民登基立為皇后。
長孫皇后知道后,并不因為自己的女兒減少嫁妝而怨恨魏征;她反倒由衷地敬佩魏征的膽識,派人給魏征送去錢和絹,以表謝忱。并且說:
“這使我更看到你一顆正直的心了。希望你總是這樣,不要改變??!”
皇太子李承乾(619-645年)的宮中,缺少一些什用器物,太子的乳母勸請長孫皇后出面講情,請皇帝恩準給他增加一些使用的東西。長孫皇后堅決反對,她說:
“他今天作太子,所欠缺的是品德還不夠完善,名氣還不夠大。怎么能只在是幾件器具用品上費心思呢?
“我擔心的不是太子擁有享樂的東西太少,倒是怕太子讀書太少,成就不了一個有用的人才啊!”
長孫皇后不讓太子沉溺于物質享受上,而是督促他在德行上和事業上有所追求,這不能不說是很有遠見的。
634年,長孫皇后病重,太子李承乾請求父皇大赦天下囚犯,廣做佛事,以請求上蒼為皇母消災滅病。長孫皇后不同意這樣做,她對太子說:
“佛道求之無益,赦免囚犯是國家大事,不要因為個人而破壞了國家法度?!?/span>
不久,長孫皇后病危,她在與太宗訣別時說:
“我對國家沒有什么建樹,死后不要勞費百姓,不要專為我修建墳墓,也不必召回鎮守邊關的子弟,免得擾亂人心……”
直到臨終前,她還念念不忘地叮囑唐太宗要任用賢良,疏遠小人,采納忠言,摒棄讒言,事事以社稷為重。
長孫皇后生前,特別重視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她曾廣泛收集古代婦女節儉善行等方面的典型事例,親自撰寫過一部十卷本的《女則》。她所編寫這本書的目的在于,規范婦女的思想行為,還親自撰寫了序言。
自然,這樣一本書,免不了有封建禮教的糟粕。但是,其中要求婦女要節儉,刻苦讀書學習等內容,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長孫皇后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后??上В换盍巳鶜q便去世了。
唐太宗在沉痛追悼他這位長年相伴在身邊的賢內助時說:
“皇后在時,常常指出我不對的地方。從今往后,我再也聽不到她的這些肺腑之言了,我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
一千多年前的一位皇后,臨死前有這樣的見地、作為和貢獻,是很令人崇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