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故里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是郭沫若為蒲松齡故居題寫的對聯(lián)。
蒲松齡故居在山東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莊前一條大道,兩旁為仿古建筑的樓房,路口有一塊大方石和一座石牌坊,大方石上刻啟功手書“聊齋城”三字,石牌坊上四字為“蒲氏故里”。
蒲家莊莊門為城垣建筑,過大門是一條青石板鋪路的古巷,狹小而幽長,直通蒲松齡故居,路的兩旁是舊式磚瓦房,已漸見破敗,但仍有人居住。
蒲松齡故居門楣上懸掛著郭沫若題寫的匾額“蒲松齡故居” 五字。故居是一座幽靜古樸的庭院,由橫橫豎豎的幾棟平房,在不太大的空間組成了三個小小的四合院,院內(nèi)月門花墻,錯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庭院里遍植古槐、翠竹、石榴,藤葛爬滿院墻和月門。
故居前院有一尊蒲松齡先生漢白玉石雕坐像,正在捻須沉思,似乎在構(gòu)思聊齋故事。北院三間正房,為蒲松齡的誕生處和書房“聊齋”,室內(nèi)懸掛著蒲松齡臨終前一年由江南畫家朱湘麟所畫的他74歲時的畫像,畫像旁邊有他自題的跋:“爾貌則寢,爾軀則修,行年七十有四。此兩萬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頭?奕世對爾孫子,亦孔之羞?!睆闹锌筛Q見他一生失志的心情。蒲松齡也曾立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決心,但他于筆硯間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連一個舉人也未中,真是可悲亦可嘆。畫像兩側(cè)是郭沫若撰寫的楹聯(lián),聯(lián)畫配搭,珠聯(lián)璧合。南院有平房兩間,舊稱“磊軒”,是以蒲松齡長子蒲箸的字命名。西院是新建的陳列室,陳列著蒲氏家譜、手跡和著名的代表作《聊齋志異》,還有駢、散文13卷400多篇,詩6卷千余首,詞1卷百余闕,以及雜文、俚曲、醫(yī)藥等多種論著。有《聊齋志異》從手抄本到各種出版物和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200多種。聊齋正房后為6間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各種論著,以及當代文化名人為故居所作的書畫、題詞有100余幅。其中有國畫大師劉海粟題寫的:“聊齋聲名震四海,一代文宗昭遺愛”,著名作家老舍的聯(lián):“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笔陝觼y后,老舍的夫人也題了一聯(lián):“妖魔鬼怪成四害,嬉笑怒罵皆文章”。
出蒲松齡故居后門,是蒲氏后人組建的聊齋旅游發(fā)展公司開辟的旅游景區(qū)。目前已建成狐仙園、聊齋宮、柳泉、石隱園、俚曲茶座等旅游景點。
狐仙園為園林式建筑,園內(nèi)回廊小筑,假山怪石,池塘亭榭,虹橋凌波,花木扶疏,曲徑通幽,不是江南卻散發(fā)恬靜秀雅的韻味,恰以官宦人家后院,充滿春思秋怨,閨閣幽情。此時已是暮秋季節(jié),落葉滿地。當日陰天,園中無人,非常幽靜,使人聯(lián)想蒲公筆下被人廢棄園子,更有那隨處可見、形態(tài)各異的狐兒造型、使人覺得仿佛走進了聊齋的故事里,耳畔似有狐聲啼笑。
石隱園與狐仙園一墻之隔,有牌門相通,仿周村區(qū)西鋪村明代戶部尚書畢自嚴家之花園而建。當年蒲公在畢府設(shè)館達三十年之久,下榻于石隱園,教學之余從事著述,仿建的石隱園,花木婆娑,亭軒棋布,園中有萬笏山、遠心亭、霞綺軒、丈人石、同春堂、雨錢石等景觀,再現(xiàn)了蒲公當年舌耕筆耘的舊事。
出狐仙園,順著梯道下來,先見“柳泉”石碑,為沈雁冰先生所題,碑前有井,原名“滿井”,周圍植柳百章,環(huán)合籠蓋,當年蒲公曾在井側(cè)茅亭里以泉水煮茶待客,搜集素材。先生愛此柳林泉水,因而自號柳泉居士。
聊齋宮山上有石亭和牌坊,山下宮內(nèi)有天宮、龍宮、冥府、黃泉路等景觀,有《羅剎海市》、《席方平》、《畫皮》、《嬌娜》、《尸變》等聊齋故事的藝術(shù)雕塑,采用了燈光、音響、電影特技等現(xiàn)代科技表現(xiàn)手法,再現(xiàn)了蒲松齡筆下神鬼狐妖的藝術(shù)形象。
玄夜院在去蒲公墓的山下,院門為木架茅草搭成,正面書“玄夜院”三字,背面刻有“真情感天”四字,院內(nèi)有《宦娘》、《連鎖》兩組聊齋故事?!靶埂币辉~來自《連鎖》中“玄夜凄風卻吹倒,流鶯惹草復(fù)沾幃”。而“真情感天”則反映了楊子畏與連鎖,溫如春與宦娘之間那生死相許,矢志不渝,感天地、泣鬼神的人鬼戀情。
蒲公墓在山上,四周蒼松翠柏,墓前一座磚塔,塔前墓碑上的“蒲松齡柳泉先生之墓” 的碑文,也是沈雁冰先生題寫。站立蒲公墓前,我有感于王力教授“一世無緣附驥尾,三生有幸落孫山”的題贈,中國歷史上的進士、舉人當以數(shù)十萬計,惟蒲公立于“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寶座上,令人感慨!
下得山來,重又來到狐仙園,時已黃昏,陰風陣陣,草木蕭蕭。此時此刻,我多么希望自已成為蒲公故事里的書生。凄風苦雨,夜涼如水,月色朦朧,花影幢幢,青燈孤影,寒夜苦讀。忽地,一身火紅或雪白的狐女翩然而至,環(huán)珮叮咚,騫簾而入,櫻唇桃腮,柳眉杏眼,明眸皓齒,長發(fā)披肩,美目顧盼,吐氣如蘭,暗香盈袖,溫情脈脈,陪著書生或操琴吹簫、絲竹相和;或吟詩作賦、談古論今;或研墨侍讀、紅袖添香;或纖手把盞、淺酌低唱。當此之時,什么寶馬雕車,什么王侯將相,所有塵世浮名,都已相對失色,人生一世,得一紅粉知己足矣! 雖異類而何妨。
(《促織》)
(《田六郎》)
(《小翠》)
(《連城》)
(范曾)
(姚雪垠)
(王蒙)
(馮友蘭)
(李苦禪)
(顧頡剛)
(蕭軍)
(馮其庸)
(黃胄)
(趙冷月)
(杜滋齡)
(白雪石)
(歐陽山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