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我國自然人群膽囊結石發病率約為5%左右,女性患病比男性高出一倍。 2型糖尿病患者膽囊結石發病率國內報告為28.7%~32.6%,其中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且糖尿病病程越長膽囊結石發病率越高。
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膽石癥?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患膽結石者比1型糖尿病患者多5.5倍。糖尿病易誘發膽囊結石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脂肪代謝障礙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不能有效地抑制脂肪分解,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又常常合并有肥胖、血脂紊亂和高胰島素血癥,最終造成肝內合成的膽固醇增加,膽汁中的膽固醇、膽汁酸與磷脂含量比例失調,膽固醇處于飽和狀態,水溶性差,容易形成結石。
內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微血管病變 這些病變可使膽囊收縮功能低下以及充盈功能異常,膽囊排空延遲,膽汁流出不暢,從而容易發生膽汁淤積,造成膽石病。
眾所周知,一般膽結石發作時,可出現膽絞痛,表現上腹部或右上腹劇痛并放射至右肩背部,同時有惡心、嘔吐。若伴發膽囊炎或胰腺炎時,則有畏寒發熱。但糖尿病患者并發膽結石,絕大多數人無癥狀,無癥狀者占81.25%。有些較嚴重的患者因結石堵塞膽囊管和膽管,可出現右上腹劇烈疼痛、惡心、嘔吐、發熱等膽絞痛和急性膽囊炎表現,甚至引起膽囊壞死、穿孔。因此,糖尿病患者合并膽石癥不容忽視。
糖尿病病程長、血糖控制不良者及高齡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癥或肥胖者,應當警惕膽石癥的存在,最好每年做一次肝膽B超,以早期發現和治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