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語文課本和課外書籍中,有許多的古詩名篇。我們該如何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呢?
一、扣題入詩明詩意
題目是詩歌的眼睛。我們扣住了詩題就能從整體上感知詩意,如有的詩題點明詩歌的主要內容,如王安石的《梅花》;有的詩題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有的詩題交代作者的寫作意圖,如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等。
古詩是用最精粹的語言寫成的。我們要理解詩意,可以采用看注釋、查資料、問老師、和同學討論等方法。如要理解陸游寫的《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必須先弄懂“始”“終”“絕”“躬”這幾個字,然后連起來想一想,我們就會明白:從書本得到的知識終歸還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
二、感受意象悟詩魂
詩人在描寫具體事物時,喜歡把情感寄寓在某一種事物上,這就是“意象”。我們常見的意象有:楊柳、長亭,表示送別;月亮、鴻雁,表示思念家鄉、親人;松、竹、梅,贊美高潔品質等。
例如明代詩人于謙寫的《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作者通過對石頭“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以及“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描寫,寄寓了自身堅貞不屈、志尚高潔的品質。
三、知人論世體詩情
古人讀書有一條重要經驗——知人論世。所謂“知人論世”,就是要結合作者的身世經歷和當時的寫作背景來理解詩意。
例如,我們要深切體會陸游《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必須知道陸游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前半期,當時金兵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地方。陸游幼年在金兵入侵時倉皇逃難,對當時百姓的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直到臨終前,仍不見失地收復,他非常悲傷。了解了這些內容,我們就會感受到陸游強烈的愛國之情。所以,詩歌是詩人生活經歷的結晶,是詩人內心情感的體現。(祁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