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易學難工,詩會了,可以動筆填詞,這樣不至于寫出的詞像老干體,詞先小令,后中調,像十六字令這類很短的小令和長調應該在最后去寫,因為最不易把握。
絕句的幾種格式:
(一) 并列式。
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此詩四句,每句單獨表意,各寫一景,如四幅圖畫并掛,又合為一體,分而不散,合而不雜,遠、近、高、低,任人所視,各得其妙。
杜甫 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此并列式布局,江山麗而花草香,從氣化說向物情,此即一起一承,下從花草說到飛禽,便是轉折處,而鴛鴦轉江山呼應,此又是收合法也。
白居易 遺愛寺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此詩以人的動作、行為為線條,分別寫“坐溪弄石”,“繞寺尋花”,“時聞鳥語”,“每聽泉聲”,每句各寫一景一事。
(二) 承接式。
如劉禹錫·竹枝詞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此詩首二句各寫一景,上說山花,下說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紅花”生發出來;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發出來。四句詩兩兩并列,對應承接,結構嚴整,格調清新,頗具民歌特色。
李白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此詩為白描體,四句詩上承下接,如行云流水,自然暢達,句句點題,很有魅力。
(三)轉折式。
如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詩首二句寫辭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轉寫猿聲,墊一步作轉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轉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飛越。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花間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首二句賞花飲酒,折花行令,三句以“忽憶”折轉,寫想到故人遠去,大約已到梁州,點題,反映二人友情之深
(四)因果式。
如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此詩第一與第二句,第三與第四句,互為因果;首兩句與三四句,又為因果:即少婦因“不知愁”,故“上翠樓”;因“見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覓封侯)。又因“上翠樓”而“見柳色”,因果關連,結構嚴謹。
李涉 登山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首句起,二句轉,以轉為承,三句“因”,四句“果”,“因”轉“果”收,自然流貫。
金昌緒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因為“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所以要“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布局謀篇,起承轉合,因詩而異,靈活多樣,不是幾種“歸類”所能概括得了的。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