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揚州之月的意象
作者:青煙翠霧
憶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不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看徐凝的這首詩,同時想起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回憶了江南的美景美酒,美人以及美人的歌舞,此詩憶的是揚州,回憶的詩,"蕭娘"與"桃葉"均指美女,詩人在思念一美女子,首先想到分別的場景,可是后二句從分別場景便直接到了寫揚州的月亮,究竟為什么要這樣轉換?找了很多有月的意象的詩,像《望月懷遠》、《月夜》以及孟郊的詩。
月亮的意象有思念,不管是思親人、情人還是友人,再者月亮又是永恒與堅貞的象征。但該詩后兩句只是寫揚州月亮可愛嗎?到底還是在懷念月光下的人啊,今天聽當代文學老師講,月屬陰性與日相對,又聽外國文學老師講"規矩"的方圓,天圓地方外,男子打獵,女子夜觀天象,看看星星月亮的,從原始社會便如此分工了,月亮又有很多稱謂,除了玉盤、金盤、玉輪、金輪的,認為月中有兔,稱玉免,有蟾蜍又叫蟾蜍,有美女,便喚作嬋娟了,如李商隱《霜天》“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月亮上有嫦娥有青女,故月又有美人的意象。
這時候覺得筆鋒轉的不突兀了,望月思人,可是為什么偏要回憶揚州月夜呢?故地總是有太多的故事在那里,三分明月,揚州月便占了二分,可見詩人對其月色的贊美,不管是月下長談,月下獨酌或是對飲,《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里“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月光之下的對飲還要唱歌。這是兩個男人在月下。男子與女子的花前月下,如《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月光下幽會。或者是《寄揚州韓綽判官》里“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韓大官人過得有多瀟灑,可以在揚州的二十四橋,教歌女吹簫,月光下的你是那么的好看,是什么歌來的。
周邦彥的《蝶戀花》在黎明前月色正明之時送別“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轤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月亮似乎永遠跟隨著離人,例如“明月雖同人別離,月行卻與人相隨”當你發現天空中有月相隨,那也是孤寂時的一種安慰。“楊柳岸曉風殘月”去送別,吳文英的《唐多令》里講“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這說明兩個人還可能一起登臺賞月,備上糕點水果酒茶,或者“醉月”或者“迷花”賞賞花影,層層疊疊或是“月移花影上欄桿”,月光之下的兩個相愛的人可以做著相愛的事情“把酒問月、對月賦詩”。
月的陰晴圓缺就像人的悲歡離合,聚散無期,人也如月不能長久陪在你身邊,故月又有了愛的意象。像李益《寫情》詩里寫“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是最好的分手,可能解脫了,但是她還是在望月苦等愛人多時多日后,才決定以后我們不要一起賞月了。古詩的意象很美很美。如果我們今人的日子過成古人那樣,真的是很幸福。
今天還在想,如果有人陪我一同看花吃酒、賞月登樓,可以一起品讀書卷之香,那該有多幸福。可現實是連閣樓都沒有,霧霾太嚴重,連月亮都看不見。不要提什么美哉,想象中的世界永遠最美。這樣到讓我羨慕起古代詩人,他們都可以永遠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又有美好的環境。而我們不被累死都是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