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一書是明朝作家施耐庵的長篇章回小說,寫的是北宋末年梁山好漢的故事,套用的卻是明朝的社會場景,反映的也是明朝的市井百態。小說中有多處關于“吃喝”的大段描寫,今天讀起來,都讓人眼饞。難怪后來的滿洲八旗拼死拼活也要入關,大明朝的生活真的是富足、安寧啊。
一、那時候老百姓生活比較富足,吃肉是很尋常的事。
①出門在外,莊戶人家接待客人也有酒有肉。第一回講到,禁軍將領王教頭和母親二人逃亡,路過史家莊,在莊里借宿一晚,莊里的招待是“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莊主人史太公還怕客人嫌飯菜不好,說道:“村落中無甚相待,休得見怪。”第三回講到,魯智深因三拳打死鎮關西,逃亡在外,途中被賣唱的金老兒父女留住家中,“上街來買了些鮮魚、嫩雞、釀鵝、肥羊,時新果子之類歸來。春臺上放下三個盞子,三雙筷子,鋪下菜蔬果子飯等物”。
②當時市民之間相互吃請、打平伙之風盛行。第六回講到,魯智深到東京大相國寺擔任菜頭,掌管寺院里的菜園,與附近的一群潑皮戶成了好朋友,相互吃請。潑皮戶第一次請魯智深,“湊些錢物,買了十瓶酒,牽了一個豬,來請智深,都在廟宇安排了,請魯智深居中坐了。兩邊一帶坐定那三二十潑皮飲酒”。魯智深回請潑皮們,“去城中買了幾般果子,沽了兩三擔酒(估計有幾百斤),殺翻一口豬,一腔羊。綠槐樹下鋪了蘆席,請那許多潑皮團團坐定。大碗斟酒,大塊切肉,叫眾人吃得飽了,再取果子吃酒”。
③銀子的購買力很高,一兩銀子就可以請一次客。第十四回講到,吳用到石碣村說服阮氏兄弟合伙搶劫生辰綱,“吳用取出一兩銀子付與阮小七,沽了一甕酒,借個大甕盛了;買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現在看來,這一兩銀子起碼要值1200元。
宋明時期烹煮茶湯
二、那時候飲酒成風,酒已成為日常必需品。
①酒的品種多,酒牌子很風雅。第二十二回講到,武松路過景陽崗,在酒店飲酒,灑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第三十一回講到,孔明孔亮兄弟在村里的酒店請客,“店主人捧出一樽青花甕酒來”。第三十七回講到,宋江刺配江州后,在琵琶亭酒館請戴宗、李逵二人吃飯,“酒保取過兩樽玉樓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成色好酒,開了泥頭。鋪下菜蔬果品海鮮按酒之類”。第三十八回講到,宋江有一次到“潯陽樓”酒店喝悶酒,酒保拿出“一樽藍橋風月美酒,擺下菜蔬時新果品按酒;列幾盤肥羊,嫩釀鵝,精肉,盡使朱紅盤碟。”
②酒的度數不高,喝酒論碗計。古代人喝的都是黃酒,最高不會超過 20 度,可以大碗飲用。第四回講到,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后,有一次冒充外地僧人到附近的山下酒店買酒,店家問魯智深:“你要打多少酒?”魯智深回道:“休問多少,大碗只顧篩來。”他“一連吃了十來碗”,“吃得口滑,哪里肯住”。第二十二回講到,武松在景陽崗前的小酒店,讓酒保“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盤子”,“前後共吃了十八碗酒”“手提哨棒便走”,最后居然在酒后打死了崗上的吊睛白額大蟲(老虎),這一方面說明了武松的神勇,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酒的度數不高。
③不僅餐桌上要飲酒,平時口渴了也要飲酒。第十五回講到,楊志和十五名軍漢押送生辰綱,經過黃泥崗。軍漢們因為口渴,買下了晁蓋、白勝等人的一擔酒(內有蒙汗藥)來解渴,“先兜兩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楊提轄吃一瓢。眾軍漢一發上。那桶酒登時吃盡了”。最后全部麻倒,“軟了身體,掙扎不起,十五個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七個人把這金寶裝了去,只是起不來,掙不動,說不得”。
④不僅男人飲酒,女人也飲酒。第二十三回講到,西門慶為了勾引潘金蓮,讓王婆“買了些見成的肥鵝熟肉,細巧果子歸來,盡把盤子盛了,果子菜蔬盡都裝了,搬來房里桌子上”,請潘金蓮飲酒,潘金蓮居然“一連斟了三巡酒”“一鍾酒落肚,哄動春心”“和西門慶做成一處”。第四十四回講到, 和尚海阇黎為了勾引潘巧云, “把這婦人引到僧房里深處,預先都準備下了,都是日常里藏下的希奇果子,異樣菜蔬,并諸般素饌之物,排一春臺”“兩個小和尚輪番篩酒,那婦人(潘巧云)三杯酒落肚,便覺有些朦朦朧朧上來”。可見那時候,婦女飲酒是很尋常的事。但酒是色媒人,酒后亂性,結果往往不妙。
武松三碗不過崗
三、那時候酒店比較多,三產業很發達。
①在交通要道,酒店扎堆發展,生意火爆。第二十八回講到,孟州城“東門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喚做快活林,但是山東、河北客商都來那里做買賣,有百十處大客店,三二十處賭坊、兌坊(從事銀兩和銅錢兌換業務)”。孟州監獄管營之子施恩“捉著營里(監獄)有八九十個棄命囚徒,去那里開著一個酒肉店,都分與眾店家和賭錢兌坊里。月終也有三二百兩銀子尋覓”,可見生意之好。
再看書中對快活林酒店的描述,第二十八回講到,武松到快活林酒店去找蔣門神,“早見丁字路口一個大酒店,檐前立著旗竿,上面掛著一個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河陽風月。轉過來看時,門前一帶綠油欄桿,插著兩把銷金旗;每把上五個金字,寫道: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一壁廂肉案、砧頭、操刀的家生;一壁廂蒸作饅頭燒柴的廚灶;去里面一字兒擺著三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里面各有大半缸酒;正中間裝列著柜身子;里面坐著一個年紀小的婦人,正是蔣門神初來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唱說諸般宮調的頂老(戲子)”。由此看來,快活林酒店可算作今日農家樂的前身。
②在偏遠鄉村,也有小酒店,村民聚會往住在小酒店擺上幾桌。第三十一回講到,孔明孔亮兄弟在村里的酒店請客。那酒店“卻是個村落小酒肆,門前一道清溪,屋後都是顛石亂山”。孔明孔亮兄弟及幾個村漢進店后,“店主人捧出一樽青花甕酒來,開了泥頭,傾在一個大白盆里。卻是一甕灶下的好酒,風吹過一陣陣香味來。只見店主人又去廚下把盤子托出一對熟雞、一大盤精肉來放在那漢面前,便擺了菜蔬,用杓子舀酒去燙”。
③在荒郊野外,有很多黑店,不僅謀人錢財,還要奪人性命。第二十六回講到,武松因殺死西門慶被發配孟州,行了二十余日,途中經過十字坡,翻過嶺去,見路邊一棵大樹,四五個人抱不滿,上面都是枯藤纏著。大樹邊就是一個黑店,由張清、孫三娘夫妻兩人經營,“只等客商過往,有那些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了便死,將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江湖人稱: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里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酒店的“人肉作坊里,見壁上繃著幾張人皮,梁上吊著五七條人腿”。
這些黑店也講一點規矩,就是所謂三不害:“第一等是云游僧道(因里面可能有高人)。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因怕傳出去外人笑話)。第三等是各處犯罪流配的人(因中間多有好漢在里頭)”。有一次張清、孫三娘夫妻不在店里,那些伙計們不守規矩,“只可惜了一個頭陀(和尚),長七八尺一條大漢,也把來麻壞了。小人歸得遲了些個,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個箍頭的鐵界尺,一領皂直裰,一張度牒在此。別的都不打緊,有兩件物最難得:一件是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一件是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最后,這個倒霉頭陀留下的戒刀和人頂骨珠被轉送給了武松,從而有了《水滸傳》中武行者的形象。
明朝南京街道
四、那時候軍人待遇不高,能吃到肉就是一種獎賞,還不及老百姓,這也變相揭示了宋朝和明朝軍事孱弱的一個重要原因。
①往往在戰前才能吃到肉。第三十三回講到,慕容知府派秦明帶兵攻打清風山,“點起一百馬軍,四百步軍”, “慕容知府先在城外寺院里蒸了饅頭,擺下大碗,燙下酒,每一個人三碗酒,兩個饅頭,一斤熟肉”,這就是戰前對士兵們的犒賞,沒有大把銀子,也沒有成匹的綢緞。
②梁山好漢招安后,朝廷對士兵的獎賞也只是一斤肉。第八十三回講到,宋江接受招安后,帶兵離開梁山,到東京汴梁投誠報到。朝廷派人“就陳橋驛與宋江先鋒犒勞三軍,每名軍士酒一瓶,肉一斤”,誰想這伙貪官,徇私作弊克減酒肉,“卻將御賜的官酒,每瓶克減只有半瓶,肉一斤,克減六兩”軍校們“接得酒肉過來看時,酒只半瓶,肉只十兩(當時一斤為十六兩)”,差點引發兵變。
③不僅官兵生活差,當土匪的日子也不好過,能吃到肉就等于過節,難怪總想著招安。第四回講到,周通帶領嘍啰到桃花村娶親,村里的招待是“小嘍羅們每人兩個饅頭,兩塊肉,一大碗酒都教吃飽了”。就是這兩塊肉,讓小嘍羅們激動不已,眾小嘍羅齊聲賀道:“帽兒光光,今夜做個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個嬌客。”你看,因為有肉吃,小嘍羅們多高興。
五、那時候招待朋友,酒肉必不可少,花樣還要豐富。
第二十七回講到, 武松因殺死西門慶,被發配孟州監獄,得到管營之子施恩的優待,讓他住在單人牢房,好酒好肉的供著。請看他的幾餐飯。
①第一餐(進牢房第一天的中餐)。“武松看時,一大鏇酒,一盤肉,一盤子面,又是一大碗汁。武松把那鏇酒來一飲而盡;把肉和面都吃盡了”。
②第二餐(進牢房第一天的晚餐)。“看看天色晚來,只見頭先那個人又頂一個盒子入來。武松問道:'你又來怎地’?那人道:'叫送晚飯在這里’。擺下幾般菜蔬,又是一大鏇酒,一大盤煎肉”,一碗魚羹,一大碗飯。那人等武松吃了,收拾碗碟回去了。
③第三餐(進牢房第二天的早餐)。“天明起來,武松洗了面,又取漱口水漱了口;又帶個篦頭待詔來替武松篦了頭,綰個髻子,裹了巾幘;又是一個人將個盒子入來,取出菜蔬下飯,一大碗肉湯,一大碗飯”。
④第四餐(進牢房第二天的中餐)。“武松坐到日中,那個人又將一個提盒子入來,手里提著一注子酒。將到房中,打開看時,排下四般果子,一只熟雞,又有許多蒸卷兒。那人便把熟雞來撕了,將注子里好酒篩下請都頭吃”。
看到這些,朋友們想不想穿越到明朝去體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