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出朱德群詩詞鑒賞專輯與詩友交流切磋,意在互相提高,歡迎批評指正!
水調歌頭.外家瑣憶
熊東遨
環水一村古,到處綠陰遮。烏篷搖出西港,柔櫓聽咿呀。轉過前灣山角,隱隱石橋桑陌,是我外婆家。忘了來時路,只管問桃花。
撮黃泥,飛彩鷂,釣青蛙。平生多少癡夢,半在此萌芽。猶記瓜棚初見,一笑梨渦雙現,鄰里小丫丫。留住朦朧影,伴我走天涯。
朱德群賞析:
一條熟悉而又遙遠的童年小路,把讀者引向人性和大自然的回歸。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寫事,通篇情景相生。一幅幅美麗的鄉村圖畫在兒時的記憶中鏈接,使人應接不暇。“撮黃泥,飛彩鷂,釣青蛙”,鄉村兒童大多玩過一二,作者信手拈來,卻派上了好用場。作者曾言:“外家是兒童最理想的娛樂世界”,或可作為本篇的注解。此篇可與臺灣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同唱,只是韻味更加醇綿濃烈。
九江長江大橋公路橋通車典禮
胡迎建
十柱齊擎千丈虹,
茫茫九派一橋通。
樓船東去仍無礙,
車隊南馳似挾風。
作勢龍蛇終起陸,
脫韁騏驥欲騰空。
萬人空巷歡聲動,
我亦躋身手拍紅。
朱德群賞析:
這是一首歌頌國家建設成就的詩作。寫此類題材,難在出新,即立意新、詞語新和手段新,尤其要避免現成形容詞的堆砌。此篇自出機杼,面目一新。頸聯作橋姿、車勢和國情看均無不可。結語脫口而出,渾然天成,“手拍紅”三字尤妙,比高呼“燦爛輝煌”“日新月異”強勝豈止百倍,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臨江仙.試春裝
宋玉萍
最喜東君能解意,晨來點檢芳芬。鏤花外套結絲巾。筒鞋高及股,長襪短皮裙。
妝樣鏡前疑不識,誰家風柳腰身?情懷浪漫笑天真。自知春尚早,今做領春人。
朱德群評鑒:
新年伊始,冬寒未盡,捧讀此篇,如沐春風,如見佳人。為詩不在題材大小,貴在貼近生活,一洗陳腔。此篇活脫脫勾勒出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的當代青春女性形象。惜結句口氣未免大了些,莫若改“領”為“探”,庶幾更與題意相契。
女同學結婚有贈
白云瑞
慣看沙漏細無聲,
別讓青春總賣萌。
閨蜜終難成眷屬,
婚姻未必是圍城。
選條項鏈隨心戴,
生個姑娘可勁疼。
料想他年清夢里,
老歌閃過淚晶瑩。
朱德群賞析:
蔡世平先生說:“當代人的詞應通過當代人的語言組合、安排,出現新的意義和可能。讓讀者大吃一驚: 話還可以這么說,詞還可以這么寫。”所言為詞,其實為詩也不例外。作者出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差一點就是個90后。他的詩詞觀亦是:“以古人的理論技法融合當代人的思想語言,注入真實鮮活的情感,來表現當下的社會生活。”看他對步入婚姻殿堂女同學的囑咐(頸聯)及“賣萌” “閨蜜”諸語,便知他是基本做到了。尤其是“生個姑娘可勁疼”一句,不獨連口語方言都派上了用場,而且有力地表達了當代青年人“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思想觀念。詩語鮮活,面目可親。尾聯似有待斟酌。
聞某高官校友落馬感嘆
楚河閑蝦
昔日雄豪實可哀,
弄權好色又貪財。
官從鄉下底層起,
錢自人間天上來。
卅載仕途風破浪,
兩行紅粉夜開懷。
可憐多少同窗友,
緊叩侯門總未開。
朱德群賞析:
罵貪官能從自家身邊罵起,雖打的是死老虎,卻也立場鮮明。倘若罵得有板有眼,則將聽眾更多,效果更好。頷聯上句不必強行用拗,只將“底”字改為“基”字便可。頷聯下句中“人”字義太寬,甚至包括貪官本人,可用“民”字易之,取“民脂民膏”意也。同句中“天上”對上句“底層”,不惟不工,而且意思含混,建議改用“巨額”二字。頸聯上句“風破浪”與下句“兩行紅粉”,均取自古人“十艘畫船風破浪,兩行紅粉夜傳杯”句中,雖有出處,終未免生吞活剝。“風破浪”可改用“舟順水”,惟其官帽得來容易,便更難把持得住。“兩行紅粉”可改為“多情紅粉”,這樣更接近現實,可信度更高,反使鞭撻力度加大。重一“開”字。試改為:
昔日雄豪實可哀,
弄權好色又貪財。
官從鄉下基層起,
錢自民間巨額來。
卅載仕途舟順水,
多情紅粉夜投懷。
可憐爾汝同窗友,
緊叩侯門總未開。
那年春天
百花深處
桃花紅過紫藤橋,
香瀑依肩共傘搖。
長憶柳林初吻處,
春風輕撫小蠻腰。
朱德群賞析:
愛情是詩詞創作的不竭源泉之一,既好寫又難寫。所謂好寫,是因為人大多有切身經歷和感受,不必借助他人。所謂難寫,是因為寫的人太多,難脫窠臼。此篇寫初戀情人春日約會,畫面鮮麗而不艷冶,筆觸生動卻不做作,讀來如柔風拂面,身心俱爽,相信能勾起不少人對初戀的美好回憶。通篇絕少形容,只是娓娓道來,深諳以景寫情之道。人多以為是男性所作,然亦不妨認作女性自道。題目具新詩味,也算別出心裁,頗好。惟次句中“香瀑”二字費解,屬自創生詞,料難取得大家認可,不如直用“香發”來得明白,此即用字上的“守常”也。
果園慨嘆
朱恭棟
久雨加霜凍半年,
千株果樹苦熬煎。
金橙滿眼空歡喜,
只見愁容不見錢。
朱德群賞析:
好一段憫農文字,讀來唏噓不已。首句交代事情背景,令人心頭為之一緊。次句于渲染中承接,收效特佳: “苦熬煎”者,豈止果樹,恐更是種樹之人也。第三句轉折: “金橙滿眼”,帶來果農歷經辛勞之后對收獲的滿心期待,與“苦熬煎”形成強烈對照。然結果卻真令人“空歡喜”也: 此三字不唯直白,且與結句意犯重復,為通篇唯一敗筆,建議改為“新秋里”。此處只需為下句作鋪墊和蓄勢,不必急著下結論。結語大好: 果賤傷農情景盡見矣,作者憫農之心盡見矣。
春耕吟
曾廣福
一犁云淡雨初晴,
春日春風剪綠陰。
老漢牽牛呔軛疾,
新媽馱崽和鶯鳴。
田螺夢醒蝸移跡,
蝴蝶泉潺水滴聲。
又是霽陽開種日,
如山好水樂耕耘。
朱德群賞析:
起句筆者已于多處見過,即在今年第一期《江西詩詞》中就有人同用。可見該句得到眾人喜愛,就如一道美食,大家分享,并無不可。首聯下句化用賀知章“二月春風似剪刀”句頗為自然。中二聯寫景細膩,然有幾處值得商榷: “老漢”屬口語,直接入詩不妥;“新媽”二字費解,莫非背上那娃兒還有“舊”媽不成?可能作者本意是說小孩的媽媽是初為人母,但有歧義的詞語,應當盡力避免使用。兩聯上句緊貼題目,而兩下句則似乎與題意無涉;更著“泉潺水滴聲”五字,有浪費筆墨之虞,既言“泉潺”,其聲自出,“水滴聲”三字便成蛇足。尾聯上句“霽陽”與首句“雨初晴”意同,須另擬;下句敷衍了事,放之四海而皆準,犯了不少人作詩的通病。硬傷有: 頷聯兩末字詞性不一;即便用新韻衡量,也用了不能相葉的“文“ “庚”二韻。
訪山村晚韻
吳立奇
暮雨初收現彩虹,
山嵐嶂漫舞飛龍。
青蛙出水相吟唱,
翠烏離枝競弄風。
一線河流橋上下,
百年村落路西東。
荷田喚醒知來客,
溢滿清香露醉容。
朱德群賞析:
縱觀全詩,雖屬單純寫景,但清新可讀。不必苛求每首詩都有深層挖掘。題目以簡要為好,建議去一“訪”字,因詩重在寫山村景色,至于作者是客是主并不重要,況尾聯上句有“客”字在彼。首句“暮”字與題目中“晚”字字義重復,可改為“急” “驟” 或“陣” “短”等,因雨后能現彩虹者,一般不是連朝霪雨。首聯“嶂漫”應為“漫嶂”之誤;“舞飛龍”覺狀景不切(“漫”者,大面積也;“龍者”,線條狀也)。頷聯雖無新意,然真實可用,后二字對仗欠工,要改不難。頸聯有特色,讀來朗朗上口,意境亦佳,但“上下”二字有歧義,另擬為好。尾聯“喚醒”二字值得商榷,試想先有雨聲,繼有蛙聲,荷田怎么睡得著呢?商改如下:
急雨初收現彩虹,
山嵐漫嶂淡還濃。
青蛙水面頻敲鼓,
野鳥林邊各弄風。
一線河流橋遠近,
百年村落路西東。
荷田著意迎賓客,
盛滿清香碧盞中。
步和方躍明會長《題桃花雪曲》原韻
汪扎根
桃花美酒俏新春,
雪曲瓊漿品味新。
正月初頭嘗一口,
留香滿頰到而今。
朱德群賞析:
一首詩初讀之下,如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便基本屬于成功之作。此篇便是這樣,妙在轉結二句。有幾處小毛病: 酒名已在題中,后面不必再提;起句中“新春”與轉句中“正月初頭”詞義重復;首聯重一“新”字。另,題目既點明“步和”,“原韻”二字則顯多余。試改如后:
步和方躍明會長《題桃花雪曲》
孰誰釀得酒中珍,
座上爭傳杯盞深。
正月初頭嘗一口,
留香滿頰到而今。
江中花海二首
何正彪
江中花海我來游,
遍地黃金不是秋。
隨手捎回三兩瓣,
春天從此駐心頭。
菜花釀熟十分春,
蝶舞蜂飛戲水濱。
比爾蓋茨無我富,
黃金一片屬詩人。
朱德群賞析:
同一題材,得詩兩首,并不罕見,甚至有十首以上的。難在從不同角度去寫,沒有重復的意境和語言。如做不到這些,切莫輕易措筆。此二首立意俱佳,語言流暢,轉結鋪陳大致到位。最好的句子是“菜花釀熟十分春”,詩味十足。問題最大的句子是“隨手捎回三二瓣”: 如今提倡看花而不摘花,何況菜花是農家用汗水澆灌開的,蘊含著對收獲的期待;即便要摘,豈有只摘花瓣之理;把春天駐在心頭并不等于要把花帶回家。兩詩中俱有“黃金”字樣,竊以為第一首用得不當。承句中“飛” “戲”動詞連用,終覺別扭。第二首轉句稍顯突兀,結句用“片”量黃金欠妥。第一首起句前四字與題目相同,不可取。試改如下:
花開似海我來游,
遍地金黃不是秋。
隨手捎回相機里,
春天從此駐心頭。
菜花釀熟十分春,
舞蝶歌蜂戲水濱。
今日蓋茨無我富,
黃金遍地屬詩人。
山村閑居
陳金盛
閑種一園菜,鄰分野卉芳。
樓低堪望月,室潔好歇涼。
夏雨滌疏柳,秋蟲唱峻岡。
不時嚼詩句,喂與老池塘。
朱德群賞析:
此首初過,便覺“鄰分野卉芳” “不時嚼詩句,喂與老池塘”諸句不俗。濃濃的鄉野味,幽幽的閑適味,令人向往。頷聯有畫外音,見人之精神。然瑜不掩瑕,細讀之下,覺有幾處須與作者商榷: 起句中“閑”字已見于題中,不宜再用;領聯中“歇”字違律;頸聯上句不唯因“滌”字違律而致“疏”字犯孤,更經不起推敲。試想,夏季之柳,枝繁葉茂,何“疏”之有?下句亦不耐推敲,村居中所聞蟲聲絕非來自峻岡(峻,高險也;岡,山脊也) 。頸聯所見所聞,非村居特有,因有扣題不緊之虞。是以贈“仔細斟酌”四字與作者共勉。商改于下:
四季園蔬綠,鄰分果卉芳。
樓低堪賞月,室潔好邀涼。
籬柳經霜健,蟲聲透牖忙。
不時嚼詩句,喂與老池塘。
荷花賦
程祥波
荷花吟唱已千年,
費盡詩人買酒錢。
古句今言細領悟,
緣何感覺少新鮮。
朱德群賞析:
立意誠佳,議論失當。如無“費盡詩人買酒錢”一句,則此首毋須評說。結聯將古今吟荷詩大多棒殺,不可謂不大膽。然細揣其意,應是指今人詠荷少有新意,扯上古人,則“新鮮”二字無以立足,產生了邏輯混亂。更詩求蘊藉,評人議事,貴在得當,切不可圖一時口舌之快。“細領悟”者,詞不達意與三仄尾爾。結句直白且流于口語。整篇尚有題不對文之病。擬改如下:
賦荷花有感
荷花吟唱已千年,
費盡詩人買紙錢。
絕似南冠楚囚后,
新聲寥落詠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