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性即詞的特點。同詞性即劃分為同一特點的詞類。詞類字詞對仗,是對聯中對仗藝術的關鍵。詞按照語法分為兩大類:實詞和虛詞。我們說的實詞是指有實在意義的詞,按語法特征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和量詞六種。虛詞一般不具有實在的意義;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系,或句子的語氣。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我們把方位詞歸屬于名詞,顏色詞歸屬形容詞。
對聯的基本原則:實對實,虛對虛。就是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等。當然,在實際運用中有許多變化,我們要靈活掌握。
副詞
副詞,一般放在動詞、形容詞前面,表示范圍、程度、時間等等。如:“很、頗、極、十分、就、都、馬上、立刻、曾經、居然、重新、不斷”等。
比如:
側身天地更懷古
獨立蒼茫自詠詩
“自”對“更”是副詞。“更”表示程度、“自”表示范圍。
介詞
介詞:常用在名詞、代詞或詞組前,組成介詞結構。表示時間、處所、方式、原因、狀態、目的的詞。有:在、于、因、由、以、向、與、對、……等等。
例如古名聯: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因”和“為”都是介詞相對。
連詞
連詞:是連接詞、詞組或分句,以表示它們之間關系的詞,有及、或、并、和、跟、而……
例如:諷刺曹錕賄選總統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猶和而是連詞,都是表示連續前后名詞的。因為“是”作代詞用,內嵌了民國總統四字,直斥曹錕賄選的民國總統不是東西。
助詞
附著在詞、詞組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種語法的詞,有焉、矣、耳、也、乎、哉、者、呢、嗎、嘛……
如蘇軾題廣東真武廟聯:
“逞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云乎哉。”
末三字以“云乎哉”對“焉耳矣”,是語氣助詞相對,使語言生動活潑。這個聯不屬于格律聯,大家在欣賞的時候,要有所區別的。
嘆詞
對事物有慨嘆時用,獨立于句之外。有噫、吁、嗟、唉、嗚呼……
例如:西湖岳王墳前秦檜夫婦跪泣像聯:
“唉!仆本無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唉和啐就是獨立句外的嘆詞相對。在具體的對聯中,除詞性外,還可適當考慮詞語在句中的作用。對修飾詞語的要求較寬松,對中心詞語的要求較嚴格。以內容決定形式。
如:
“一徑落花人寂寞”,這個句子里的“落”雖然本身是動詞。但在這個句子它起的是修飾限制的作用,動詞作形容詞。所以對句時候這個位置不一定非要動詞。用“寒”“孤”等等形容詞來對,也未嘗不可,注意詞性的活用。
我們還是看剛才那句:“一徑落花人寂寞”。這個句子如果改成:一徑落紅人落寞,那么“紅”字在這里其實指代花,做了名詞。所以不一定非要找形容詞性的顏色詞,用名詞來對就可以。
借今天這個機會,也說說對聯的“隔”。對聯的“隔”就是指上下聯之間的不緊,或者根本就沒有。“隔”主要表現為“景隔、意隔”。景隔:是上下聯的景象不在同一畫面。上聯白天的景象,下聯去跑到晚上去了,屬于景隔。
或者是上聯說你在春游,下聯卻跑去冬泳了,有人把這樣的叫時隔,我看時隔也于景隔一類。上聯艷陽高照,下聯卻是傾盆大雨,這也是景隔。意隔:是指上下聯的感情色彩不一致,就好像一個說的是“買菜”,一個卻說“看病”。上聯說好開心,下聯卻說好心煩。
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說明,例:
雨潤飛紅春色好
霜欺落葉月光寒
上聯雨,下聯霜,還有月光,這是景隔;上聯寫的春天,下聯寫的卻是秋天,這也是景隔;上聯寫的是春意盎然,情感欣悅,下聯轉而描寫秋色蕭索,情感暗淡,這是意隔。“隔”與“不隔”,本質上應當看其內在的意境和邏輯關系。比如: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唐李紳)
春種,秋收,他們之間有內在的邏輯關系,這樣的聯是可以的。不能一看到秋對春,就說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