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風水文里孔奇舉了很多例子,卻都是書里的故事,是真是假各位只當一聽,千萬不要告官,畢竟官府也不管。今天呢,我來說些現實里的例子,各位看眼了。
風水最早出現在晉朝,“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白話一點,埋人要埋到有生氣的地方,生氣這東西風大就散,遇水就停,所以要用些方法把它們聚起來。
體現在民居上,最直觀的形式便是“背山面水”,更大一點則在城市規劃上。昆明老城,北靠長蟲山,南面有滇池,城東城西又各有群山碧水環繞,從格局上看,屬于風水極佳之地,有詩云“三面湖光抱城郭,四面山勢鎖煙霞,電池岸邊渾如錦,春城四季滿鮮花。”
也因此,昆明有這眾多宜居榮譽,“聯合國宜居生態城市”、“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中國最佳生態宜居城市”、“中國十大活力城市”、“中國最具軟實力城市”。
溫州舊城,志書記載,為東晉哲學家、風水大師郭璞選址建設。當時,他登郭公山四望,向東沙土厚實,地接大海,腳下七山連環,于此建城,形如北斗,是為瑞兆。
建城700年后,方臘起義,三個月內接連攻陷周圍六城,到溫州時,圍城兩月而不得入,只能撤軍。明朝嘉慶年間,倭寇屢犯沿海地區,攻城無數,連杭州的不能幸免,而溫州舊城,六次拒敵,不傷分毫。也在此基礎上,溫州不斷發展,異常繁榮,有詩云,“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
再有衡陽,“山之南,水之北曰陽”,衡陽就是地處衡山之南而得名。東有湘江,西北有蒸水,而為了鎖住風水,衡陽城內先后建成三道水口。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路過此地,為風水吸引,停留數日,贊不絕口。吳三桂在敗逃途中路過衡陽,見此地風水絕佳,便選擇在此稱帝,企圖扭轉敗勢,但因敗局已定,強行耗盡生氣,最終病死衡陽。
先到這,還有事,回頭聊。
作者:鹿游
喜歡就關注微信公眾號:兩個評論員(lgpl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