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在丈夫眼中的價值,可能不取決于她有多賢惠,而取決于她如果決定離婚,能夠以多快速度嫁到一個更好的男人。
“二手”女人通常不如未婚女人值錢,也不如“二手”男人吃香,何故?因為婚姻把很多曾經明眸善睞的“風情女”變成了外表乏善可陳的“黃臉婆”,而男人卻從當年毛糙的“愣頭青”變成了魅力四射的“香餑餑”。
婚姻之所以讓女人貶值,是因為她們出于對永恒愛情的向往,不計回報地對感情過度投入。一個傳統的女人,往往視男人和孩子為她的全部事業,全力以赴,全心付出,對容顏衰老和青春流失渾然不覺。男人正好相反,他不僅沒有因為婚姻貶值,反而因為女人的照顧和打磨變得更加光鮮動人。他的著裝更有品味,皮鞋更光亮,臉色更紅潤,接人待物更沉穩,笑容也更成熟。總而言之,穩定的感情生活和性生活、合理而又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使男人告別單身的急躁和冒失,從容自信地面對事業,而事業的成功又反過來提升了男人的魅力。
婚姻對男人和女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改造結果,說明婚姻中既存在“惡性循環”,又存在“良性循環”:
惡性循環:對家庭對度投入——自我貶值——婚姻外缺乏吸引力——婚姻依賴加劇、談判能力減弱——不得不繼續對家庭過度投入
良性循環:對家庭適當投入——自我經營與升值——婚姻外吸引力提高——婚姻依賴減弱、談判能力增強——繼續保持對家庭的適當投入
這就是為什么女人經常成為“惡性循環”的犧牲品,而男人卻常常是“良性循環”的受益者的原因。既然如此,我們就有必要問一句,女人能否也像男人一樣進入婚姻的“良性循環”呢?一個婚內女人怎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女人怎樣才能在與配偶談判時擁有更多的競爭籌碼?
如果把婚姻比作房市,“頭婚”相當于婚姻的“一手房”,“二婚”相當于婚姻的“二手房”。一個活躍的“一手房”市場后面,往往有一個成熟的“二手房”市場做支撐。因為“二手房”的流動性,將極大地解放房市中的流動資金,進一步助長消費者對“一手房”的購買力。“一手房”是否有投資價值,固然與它的品質有關,但更多地取決于它進入“二手房”市場時的價格和流通速度。
這里無意把女人當商品,但婚姻市場與房市卻有著巨大的相似性。婚內女人的價值,可能主要不取決于其對家庭的投入和貢獻,而取決于其在“二手”婚姻市場的“變現”能力和搶手程度,或者通俗一點說,妻子在丈夫眼中的價值,固然取決于她的賢惠程度,但更多地取決于她如果決定離婚,能夠以多快速度嫁到一個更好的男人。一個女人如果婚后仍然足夠有魅力,在婚外擁有足夠多的追求者與丈夫競爭,她就不會對現有的婚姻患得患失,而男人也就不會對女人呼來喚去,以勢壓人。婚內女人的“逃逸能力”正如一種“情感核威懾”,其價值不在于使用,而在于不使用。這不是婚內的“招蜂引蝶”,而是保證她在婚姻失敗后擁有足夠的安全撤退能力。
如何做到這一點?女人要想保持其對丈夫的新鮮度和吸引力,絕不應婚后一頭扎進廚房和衛生間,逐漸讓自己淪為丈夫和孩子的保姆。相反,她應該像婚前那樣,不斷經營自己,注重保養和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女人味,提高女人在非物質方面的“軟實力”。要一個長期對女人熟視無睹的丈夫改變對妻子的關注度,唯一有效的動力就是通過提升自我而引起婚外男人的競爭,這是提高婚姻凝聚力和改善意愿的重要前提。如果這樣還不足以拯救婚姻,女人不得已進入“二婚”市場,其與未婚女人的落差也不至于太大,甚至可能比她們更吃香。
前面我們已經談到,只有不相信永遠的愛情才有可能永遠(見女人情感系列之(19)),只有不相信永遠的女人,才能防患于未然。不放棄婚外競爭力,看上去是一種“性本惡”的行為,其實反而是一片菩薩心腸。越是看重感情的女人,越容易被感情拋棄,因為這個世界上,感情是最不可靠的。每個人都有兩付面孔,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天使”,同時與他的“心魔”作斗爭。過度投入感情而迷失自我的女人,客觀上縱容了男人心中的“魔鬼”,讓自己成為了男人眼里的可憐蟲,尤其是當她身受感情重創,激情消耗殆盡、心理失衡時,更容易淪為“二婚”市場的弱者。
婚后男人之所以看上去比女人更有價值,并非他的自我經營能力比女人強,而是工作和事業等社會分工迫使男人不得不提高自己,這是男人比女人更容易進入婚姻“良性循環”的主要原因。女人如果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就要立刻付諸行動,盡快擺脫“惡性循環”,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這才是保證愛情永遠的唯一通道。只有當普天下的離異女人都不恨嫁時,婚內女人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體現。
當然,女人經營自己,必須把握好一個合適的度。“二手房”的過度繁榮,必然導致房市的泡沫,婚姻市場的道理同樣如此。過度關注自己、而不會關愛家人的女人,遲早會因為“感情泡沫”導致無謂的“核威懾”失靈,從而假戲成真,紅杏出墻。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