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我們從小看到大,尤其是《西游記》,對于小時候的我們而言,簡直像打開了新世界。 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小時候只覺得精彩,長大后才發現,《西游記》就像你我。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 這話咋一聽很幽默,讓人忍不住笑,但心里不知為何有些苦。 其實這么解讀《西游記》,還是太過膚淺了。 真正的西游記,總有一個角色在說你。 其實師徒四人中,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優秀的一面。 接下來看看,師徒四人里面,你更像誰? 心猿·孫悟空 孫悟空很厲害,能上天入地、斬妖除魔,鬧天宮、鬧龍宮,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 在小孩的心里,這就是英雄的模樣。 但他本領高強,卻不被重視,只封了一個連品級都沒有的弼馬溫。 得知真相后棄官回花果山,卻被天兵圍剿。 之后又被太白金星忽悠上天宮,總算封了個府邸,給個清閑的官職讓他看管蟠桃園。 卻得知蟠桃會自己不夠資格參加,于是大鬧蟠桃會,返回下界來。 不是猴王天生要叛逆,只是他得不到重視。 有的人從小到大,一直不被重視,被灌輸: “小孩子家懂什么” “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 他們與孫悟空很像,從小渴望被重視卻得不到重視。 他們熱于助人,哪怕是陌生人的忙,也不假思索地幫,不怕耽誤自己時間,只擔心做得不夠好。 他們,有時候也是在幫助別人過程中,獲得認同感。 不是別人需要他們幫助,是他們需要幫助別人,讓自己感覺,還是有些價值的。 2 八戒·豬悟能 《西游記》看完后,小孩都崇拜孫悟空,但大人往往更喜歡豬八戒。 正是因為他更真實。 在人們印象中,豬八戒好吃懶做、貪戀美色,膽小怕事,看起來很呆,所以被孫悟空稱為——呆子。 不過,豬八戒也有自己的優點。 他樂觀,無論發生什么事情,他都能保持樂觀,哪怕取經路上再累,只要給他躺下睡一覺,他就滿足了。 不同于唐僧整天抱怨取經路苦,豬八戒很少憂愁,還沒來的事情不去想,等到來了再考慮。 因此,他看起來更真實,更像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人,或者是自己。 有這么一種人,他們同樣也會害怕、喜歡美的事物,還特別喜歡美食。 他們做事情會有計劃,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事,什么時候考慮什么事。 因此裝的瑣事少了,人的心情也開心了。 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有點像二師兄,也許不被別人認同,但卻得到自己內心的贊賞。 生活,就是過給自己看的,關鍵是開心嘛。 3 悟凈·沙和尚 有人調侃,沙和尚在《西游記》中說最多的幾句話是: “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沙和尚就像我們看到的一樣,打吧,不如孫悟空;吵吧,不如豬八戒。他一直默默做其中最受苦受累的人。 他看起來毫無存在感,卻是團隊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 沙和尚憨厚老實、為人正直,脾氣溫和,從來不顯得多厲害,他不爭、不搶。 在團隊中有矛盾時,總是他負責調和,一直無私服務這個團隊,從不求回報。 我們身邊就有這么一種人。 憨厚老實,看起來毫無特色,平淡無奇,但偏偏我們又離不開他。 工作中,他勤勤懇懇,不阿諛奉承,靠自己勞動創造價值。 生活中,他待人溫和,總是彬彬有禮,不輕易遷怒別人。 他,看似平淡無奇,卻有著美麗的靈魂。 4 唐僧·陳玄奘 唐僧的路途很坎坷,還沒出生父親就死了,母親也被匪人強占。 他剛出生就當了和尚,多年誦經念佛,獲得唐太宗的青睞,結拜為兄弟。 之后又得觀音指引,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以凡人之軀去往天竺,一路吃盡苦頭,幾次險死還生。 他這一生,是普通人勵志的一生。 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卻又帶著坎坷,也是在一路吃盡苦頭中度過,才成長到如今的模樣。 原著中,唐僧膽小懦弱,遇事就哭哭啼啼,剛過一山,就問下一山“有沒有妖怪”,還總是哭訴取經的辛苦。 但即便如此,再如何哭訴,他卻從來沒有過放棄的念頭。 與其說西天取經是一種任務,不如說是他的一場修行。 《西游記》師徒四人的影子,在我們生活中隨處都會遇見。 我們生活中,總會有渴望被人重視、桀驁的人,安于清貧而不爭的人,正直樸素且勤勞的人以及膽小愛哭,卻意志堅定的人。 我們常說西游記是師徒四人,可見,還有一個角色,沒有什么存在感,那就是——白龍馬。 5 意馬·小白龍 看過《西游記》的都知道,白龍馬是在孫悟空之后拜唐僧為師的,也就是說,他比豬八戒輩分還高,卻甘愿自降輩分,稱呼八戒為“二師兄”。 而在取經路上,他也甘愿當一個腳力,沉默寡言,從不說半句話,甚至讓八戒、沙僧都以為白龍馬不會說話。 他只有在一個時候說過話,那就是寶象國時,唐僧逼走了孫悟空,而八戒、沙僧又奈何不了黃袍怪,在黃袍怪將唐僧變成猛虎關起來后,白龍馬化為人形,與黃袍怪決斗,雖然不敵,但也看出他的本領非凡與勇猛無畏。 如果減去孫悟空斗妖怪、搬救兵和被唐僧逼走的時間,那嚴格來說,白龍馬才是陪伴唐僧走得最遠的人。 一路上的是是非非都看在眼里,卻從來不說一句話。平日里不見他有什么不同,危難關頭卻也能發揮大作用。 也有這么一類人,如白龍馬一般,日復一日堅持著某件事情,看慣了是是非非,卻懂得明哲保身,不發一言,不站派系,比起你爭我斗,他更是清醒的那一個。 功利來時他退后,大難臨頭他上前。 所以《西游記》,是師徒五個的征程,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特點。 你會在其中發現自己的身影,感覺不爭的沙和尚像自己,或者哪個朋友的秉性像八戒、像唐僧。 但接下來我要說的,可能跟你認知不同。 《西游記》——只有一個人。 沒有仨徒弟,也沒有白龍馬,只有唐僧一個人。 網上有這么一段對《西游記》的分析: 定住心猿則悟空,栓住意馬便化龍; 戒貪戒色共八戒,戒殺戒嗔是悟凈; 身心純凈朝佛祖,心之所在即西天。 唐僧是我們的凡軀,悟空指我們的心,白龍馬象征意志,八戒是我們要克服的困難,悟凈是要達到的境界。 所以這取經路,是一個凡人,不斷克服自己的過程。 我們的一生也是如此,只有以意志為馬駒,以心為準則,一路上克服欲望,保持一顆干凈的心,才能達到目標不后悔。 這,才是只屬于我們自己的《西游記》。 中年人活成一部《西游記》,這話沒錯。 但愿我們每個人的《西游記》,都有著白龍馬的意志,唐僧的善良,八戒的真實,沙僧的淡泊以及悟空的本領。 你贊同這樣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