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一癥很難治療,有句話叫內科不治咳喘,外科不治癬之說,可見這些癥是很難治療的,作為醫生更需努力研究實踐,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病人,下面我就用六經思維來分析治療咳喘的思路,希望對你治療咳喘有幫助。咳喘是一個癥狀,我們從中可以辯證出很多證來,再辯方證,最后運用方子。
1太陽證,“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也”。在《傷寒論》的太陽病中有咳喘條文的方子有桂枝加厚樸杏子湯,麻黃黃湯。桂枝湯加厚樸杏子湯是太陽表虛證伴咳喘,麻黃湯是太陽表實證伴咳喘,麻黃湯用的相對少,臨床中多用葛根湯加厚樸杏子湯,或是葛根湯加半夏厚樸湯。看條條文“喘家作,桂枝加厚樸杏子佳。”這是在桂枝湯證基礎加上厚樸和杏仁的藥證,按體質辯證為桂枝體質是面色白,體弱,怕風,多汗,弱不禁風的體質。厚樸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疼,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杏仁,苦溫,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 這個病人肯定有太陽表虛的怕風,汗出,同時伴咳喘,脈浮緩,舌質白,舌苔薄白,口中和,咳喘等等證。麻黃湯:'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疼,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麻黃體質是,面色黑實,體壯,怕冷,容易受寒,全身酸痛,不愛出汗等等表現。太陽表實證的咳喘,麻黃湯加厚樸杏仁或是葛根湯加厚樸杏仁,主要表現為惡寒,怕冷,不出汗,身疼,頭頸疼痛,全身疼,咳喘有痰或是沒有痰,舌質白,舌苔白,口中和,二便正常,脈浮緊;2少陰證“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少陰病的中風證桂枝加附子湯,也是桂枝湯的底子加上附子就是太陽表虛合并少陰證,附子是個太陰和少陰藥物,如果在桂枝附子湯的基礎上再伴咳喘,那就再加上厚樸杏仁可以治療太少中風咳喘,體質辯證就是前面的桂枝體質;還有麻黃附子細辛湯也可以治療太少合并伴咳喘;那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厚樸杏子,表現為惡寒,沒精神,怕冷,沒力氣,咳喘,舌質白,舌苔白,脈沉細。按體質辯證那就麻黃體質;還有腎氣丸也可以治療少陰咳喘,特別是恢復期更多。我今天說的不被重視的真武湯治療咳喘。你們看條文,“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真武湯主之”條文中提到了咳,證明真武湯可以治療咳喘,尤其是少陰水腫伴咳喘。真武湯是少陰證,按體質辯證為附子體質人,怕冷,咳喘,伴有或是沒有水腫,舌質白,舌苔白,脈細沉,面色黑或是黧黑,口中和,小便清長。真武湯一般可以合并小青龍湯或是射干麻黃湯或是五苓散或是麻黃附子細辛湯,有什么證,就合什么方。3陽明證,“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陽明證治療咳喘的條文有葛根芩連湯,麻杏薏甘湯,麻杏石甘湯,小陷胸湯,麥門冬湯,千金葦莖湯。我重點說說葛根芩連湯和麥門冬湯和小陷胸湯加千金葦莖湯證。葛根芩連湯:“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汗出而喘者,葛根芩連湯主之。”此條是太陽陽明濕熱下例伴咳喘或是純粹咳喘都可以,有陽明濕熱的表現有下例,肛門燒灼或是沒有,口渴,口苦,舌苔黃膩,伴咳喘等等癥。麥門冬湯在《金匱》中有“大氣上逆,咽喉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陽明津虧氣火上逆到咽喉,咽喉不利,就有咳喘,咽痛,氣急上逆,咳喘的滿臉通紅,陣發加劇,舌紅,舌苔紅,口干,咽喉干紅充血,脈細數等等癥狀,它和后面的半夏厚樸湯都是治療咽喉炎咳喘的好方子,一寒一熱,半夏厚樸湯是太陰痰濕證后面講。麥冬湯治療咽喉不利(咽源性咳喘)很多時候可以合方,尤其是合并少陽證時,用小柴胡湯,筆者稱之為“柴麥湯”,醫案再前面的章節有。《金匱》中的《千金》葦莖湯的條文是:“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咳有輕微發熱,有陽明的煩熱,胸滿甚至胸痛,皮膚紫暗,咳不出來痰,或是咳出來的是黃稠痰,舌質紅,舌苔黃,脈細數或是洪,或是舌苔暗紅,病機就是陽明瘀熱證,如果合上小陷胸湯,小陷胸湯也是治療陽明痰熱的方子,兩者相加效果更加好,如果合有少陽證,那就再合上小柴胡湯,國醫大師光子的寫傷寒書籍中就有這樣的病案,可以參考之。
4太陰證,“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太陰證咳喘的條文就特別多,有的是純太陰證,比如半夏厚樸湯,苓甘五味姜辛杏,沒有外感證;有的是伴隨其他經的咳喘(太陽,陽明,太陰,少陰等證)比如小青龍,小青龍加石膏,厚樸麻黃湯,射干麻黃湯等等,這些方子和條文,擴張開來講都要講一天,我就把他們的思維引導一下,讓你有個好思路。首先要區別咳喘是單純的太陰痰飲證還是合并太陽外感證,這是最最重要的,這是區別外感和內傷的方法,是一切病首先要考慮的;其次要區別咳喘合并的有哪些證,有幾個主要的證,比如少陽,陽明,少陰等等證,有什么證就要合什么方子,沒有證就不要畫蛇添足反而影響效果。我就簡單的說說小青龍湯,“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而咳或喘。。。小青龍湯主之。”我編的方歌為“小青龍夏味半升先,麻桂芍草姜細三”。麻黃桂枝對于太陽表實證感冒(不出汗,怕冷,全身疼,流鼻涕等等),芍藥甘草緩急,半夏五味子細辛干姜辛酸化飲,姜細味甚至夏姜細味,就是小青龍,厚樸麻黃湯,射干麻黃湯的核心成分,他們對應太陰水飲證化飲治咳。厚樸麻黃湯太陽陽明太陰證咳喘,它含有有石膏,所以含有陽明證;射干麻黃湯,太陽太陰咳喘喉中哮鳴為主;小青龍加石膏,是太陽太陰合并陽明證,石膏陽明藥也。這樣的病案很多,我前面的醫案有可以參考之。我特別要提一個好方子,單純的太陰痰飲的半夏厚樸湯治療咳喘經驗。這個是《金匱》的方子,條文是“婦人傷寒,咽中如炙臠”這個方子可不是單純治療咽喉炎,不能和梅核氣化等號,這個可是太陰痰濕氣滯的方子,對于干咳(或是喘)伴咽喉有痰吐不出咽不下,舌體胖大,舌質白,舌苔白,有牙齒印,脈弦滑等等證。按體質辯證半夏厚樸湯是半夏體質人:人胖,豐滿,多痰的人,性格多變,主訴很多,咽喉老感覺有痰,膽子很小,舌體胖大,舌質白,舌苔多津,有牙齒痕跡,脈弦滑。半夏厚樸湯可以合三拗湯(有喘),可以合上葛根湯(有太陽表實感冒),半夏厚樸湯可以合上桂枝湯(太陽表虛外感),半夏厚樸湯合上四逆散叫八味解郁湯,有了四逆散疏肝解郁,效果加倍;按體質辯證是半夏體質加四逆散的柴胡體質,我這樣的醫案很多,在前面的醫案中;還有八味除煩湯半夏厚樸湯去生姜加梔子,厚樸,枳實,黃芩,連翹,是太陰痰濕夾雜陽明內熱證,黃芩,連翹是陽明藥物,本來一味黃芩都可治療肺熱咳嗽,八味除煩湯在半夏厚樸(太陰痰濕氣滯)基礎上伴有煩躁陣咳咳的滿臉通紅,咽喉紅,煩熱等證咳喘(陽明內熱)。這兩個方子可以治療咳喘,同時治療失眠精神等病非常的好,同時治療胃腸病也非常的好。5少陽,“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肋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少陽證幾大證具備,同時伴咳喘,那就是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治療咳喘只要辯證準確,效果很好。小柴胡湯按體質辯證就是柴胡體質;面色青或是青黃,容易緊張,容易生氣,脈弦,舌白舌苔紅或是白或是薄黃。如果少陽證化火,小柴胡湯加麥門冬湯,柴麥湯;少陽加痰飲,小柴胡加半夏厚樸湯,或是小柴胡加姜細味;少陽合并太陽表虛,那就是柴胡桂枝湯加上咳喘的方子半夏厚樸湯等方子;少陽合并陽明證那就是大柴胡湯加上咳喘的方子半夏厚樸湯等方子,小柴胡可以治療咳喘,那大柴胡照樣可以,大柴胡就是少陽合并陽明證而已,大小柴胡湯合并半夏厚樸湯叫:柴樸湯,對于咽喉癢則咳,見風咳,見熱咳,等等過敏咳喘非常好。經方大家胡希恕治療咳喘就獨鐘情于大柴胡湯,大柴胡加桂枝茯苓丸,大柴胡加小青龍加桂枝茯苓丸等,少陽加瘀,小柴胡加桂枝茯苓丸;6厥陰證,“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則利不止。厥陰病就是上熱下寒,或是寒里有熱,熱里有寒,最復雜的病,難治的咳喘可能在這里,柴胡桂枝干姜湯,烏梅丸都可以治療久咳,特別是烏梅丸治療久咳報道很多,可以去翻閱相關書籍,我就不再啰嗦了。
最后補充個甘露消毒丹治療咳喘,這個方子經方大家劉渡舟用的多,時方醫學說濕熱并重,用經方思維來分析就是太陰合并陽明的濕邪咳喘,這個方子對于難治性咽喉痛,咳喘,肝膽病等等可以治療很多病,我們不管病名,我們就認準陽明合并太陰證就可以,劉渡舟愛用甘露消毒丹合并麻杏石甘湯,甘露消毒丹合并麻杏薏甘湯,這只不過多了個太陽證而醫,有麻黃就是證明。麻杏石甘湯,麻杏薏甘湯就是太陽合并陽明證,他們兩都是麻黃湯的變化方子。麻黃湯有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湯,用石膏換了桂枝,病從太陽轉成了陽明證熱證就是太陽合并陽明內熱咳喘證,;麻杏薏甘湯是用薏仁換了桂枝,那就有陽明濕熱證了,那就是太陽合并陽明濕熱咳喘證。甘露消毒丹,太陰藥物有:白叩,荷香,菖蒲,針對太陰寒濕;其他的茵陳,滑石,木通,黃芩,連翹都是陽明藥物針對陽明濕熱,貝母,射干,止咳藥物。醫案參考劉渡舟的作品。
最后在補充個好方子《千金要方》中的旋復花湯。在《傷寒論》中,沒有太陽證,就是沒外感的人,單純的太陰痰飲證,那就是苓甘五味姜辛夏,但是筆者認為有時效果并是最好,對于痰濕體之人,有痰濕頑痰如膠如漆的痰,旋復花湯最好,我已經運用很多病人,效果很好。旋復花:主治胸膈痰結,唾如膠,不下食。旋復花,白細辛,前胡,甘草,茯苓,各二兩,生姜八兩,半夏一升,桂枝四兩,烏頭三枚。這個方子是太陰痰結證伴吃食不下。生姜,茯苓,甘草開胃進食;旋復花,前胡,半夏,茯苓,甘草化痰化飲消痰塊,桂枝,烏頭溫通散痰結。尤其重視旋復花,前胡的藥證,下來可以查閱《神農本草》。旋復花在《本經》中說:味甘,微溫,冷利,有小毒。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肋痰水,膀胱留飲,風氣濕痹,皮間死肌,利大腸,通血脈,益色澤。《別錄》中說:味咸,溫。主結氣。肋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前胡:微寒,無毒。主痰滿,胸肋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出新,明目,益精。這就是藥證,就是藥物的適應證,我們加減方子的某個藥物都是根據藥證來的,只有精研藥證,開方開藥才會少而精,下面附醫案兩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