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神話體系中,昆侖是一個有著特殊地位的神話中心,類似于古希臘的奧林匹亞山,屬于眾神居住的場所,很多古代的神話,如夸父逐日、西王母與三青鳥等故事,都起源于昆侖山。奇書《山海經》對昆侖更是大書特書,儼然把昆侖寫成仙界代名詞,昆侖也被稱為:龍之祖脈、龍祖之脈、眾神之鄉、萬山之祖。所以古代的文人騷客都以上昆侖為人生目標,比如屈原在《河伯》詩中寫道:“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去過。
如果單從地理學角度來看,昆侖山屬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主干,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植被、物產豐富,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即便昆侖山遠離中原,也確實非常重要。
神話傳說中的天柱昆侖山即如今的山西省陽城析城山,而如今地理上的昆侖山實際上叫昆侖山脈,中國古代指出的中華文明發源地中的昆侖山并不是如今青海昆侖山脈。
昆侖山:古代神話認為昆侖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只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昆侖山:盡管氣候和地形條件極端,昆侖山及毗鄰地區還是養育著常住及流動人口。北坡上有來自綠洲的維吾爾人,偶有蒙古人;藏北的南部,西藏游牧民已經占用大片從前被放棄的草原牧場。
弱水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