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呂自明
1、一般資料
1.1 患者:呂*,男性,60歲,2017年11月12日入院。
1.2 主訴:胸痛17小時 。
1.3 現病史:患者于17個小時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痛不適,部位在胸骨左側,伴胸前區壓迫感,自覺呼吸困難,伴輕微冒汗,持續約數分鐘后自行好轉,未做特殊診治。約6小時前再發胸痛一次,性質及程度同前。為求明確診治來我院就診,急診測床旁肌鈣蛋白、D二聚體均大致正常。擬“冠心病,心絞痛”收入我科。
1.4 既往史:約半年前當地診所測血壓“輕度升高”,具體數值不詳,建議定期隨訪,未予藥物干預。無“糖尿病”病史,無手術、外傷、輸血史,無藥物過敏史。
1.5 個人史:抽煙30余年,約10支/日。無嗜酒史。適齡婚育,子女體健。家族史無特殊。
2、檢查
2.1 體格檢查:T 36.8℃ P82次/分 BP161/93mmHg R19次/分,神清。對答切題,自主體位。頸靜脈無怒張。胸廓對稱無畸形。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明顯干、濕性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2次/分,律齊,心音正常。各瓣瓣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雙下肢無水腫。神經系統查體正常。
2.2 心電圖
2.3 輔助檢查
2.3.1 入院后復查肌鈣蛋白、肌紅蛋白、心肌酶均正常。
2.3.2 心臟彩超:心內結構未見明顯異常,左室收縮功能正常,EF69%。
2.3.3 胸部CT:雙下肺少許纖維灶,胸椎退行性變。
2.3.4 腹部B超:前列腺增大,肝、膽、胰、脾、雙腎、輸尿管、膀胱未見異常。
2.3.5 頸動脈彩超:雙側頸動脈內中膜增厚。
2.3.6 血脂:總膽固醇(CHO)4.40mmol/L,甘油三酯(TG)2.12mmol/L,HDL-C 0.87mmol/L, LDL-C 3.01mmol/L。
2.3.7 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六項、BNP、甲功三項均正常。
3、診斷
3.1 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心功能Ⅰ級
3.2 高血壓2級 很高危組
3.3 血脂異常 高甘油三酯血癥
4、入院治療
阿司匹林 100mg qd;波立維 75mg qd;阿托伐他汀鈣片 20mg qn;美托洛爾緩釋片 23.75mg qd;培哚普利 4mg qd;雷貝拉唑膠囊 10mg qd。
5、病情跟蹤與治療調整
5.1 住院期間患者反復訴胸悶胸痛不適,復查心電圖無明顯變化,抽血復查肌鈣肌紅蛋白、心肌酶均陰性。考慮不穩定型心絞痛,予(11月18日)加用復方丹參滴丸10粒 tid ;單硝酸異山梨酯膠囊 50mg qd。
5.2 建議行冠脈造影檢查,患者本人及家屬商量后未同意,遂進一步完善冠脈CTA(11月18日),結果提示:右冠近段局灶性非鈣化斑塊,考慮管腔中重度狹窄,建議DSA檢查;左主干局灶性鈣化斑塊,管腔無明顯狹窄。
5.3 冠脈CTA檢查提示右冠中重度狹窄,患者有反復心絞痛發作臨床癥狀,冠脈PCI指征明確。再次與家屬溝通,完善術前準備后于2017年11月20日行冠脈造影檢查
冠脈造影(2017年11月20日)
右冠近段重度狹窄(2017-11-20)
右冠近段植入支架1枚
5.3 術后
患者癥狀明顯緩解,未再發作胸悶胸痛。遂予停用硝酸酯類,繼續服用復方丹參滴丸,余雙抗、降脂等冠心病二級預防措施繼續維持。
6、出院
經治療后患者未再發作胸悶胸痛,觀察兩天后帶藥出院:阿司匹林 100mg qd;波立維 75mg qd;阿托伐他汀鈣片 20mg qn;培哚普利 4mg qd;復方丹參滴丸 10粒 tid;美托洛爾緩釋片 23.75mg qd;
雷貝拉唑腸溶膠囊 10mg qd。
7、隨訪
后定期門診復診取藥,患者未訴不適。最近一次門診隨訪。
8、治療體會
8.1臨床上,我們經常會見到PCI術后仍有胸悶胸痛發作的患者。聯合使用中成藥制劑復方丹參滴丸,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高治療依從性。
8.2 復方丹參滴丸由丹參、三七、冰片三味中藥制成,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保護血管內皮、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心肌氧耗、抑制血小板黏附、改善微血管循環等多項功能,可有效改善心絞痛癥狀;
8.3 復方丹參滴丸作為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可作為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PCI術前、術后的重要輔助治療措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及病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