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主滲,十一臟皆取決于膽也。凡十一臟之氣,得膽氣滲之,則分清化濁,而奇功建焉。
膽寄于肝,二者互為表里,如手足相親,無分彼此也,腎水生木,肝屬木,是先生肝,肝即分其氣以生膽也。故腎水旺而肝膽同旺,腎水衰而肝膽同衰。
今膽之生結石而痛者何(過去沒當今之B超設備觀到結石,而生結石諸癥多歸于脅痛也)?其因有二:一曰膽感外邪之寒也,一曰膽遇內郁也。膽感外寒和遇內郁,則膽氣不通。若單補腎水,雖曰肝腎同治,而不解其郁,膽木不舒,則木勢必下克脾胃土,而腹脹痛、胃納差諸癥生矣。故治肝膽又須健脾也。
膽郁久之,必耗水而虧肝,于是乎膽郁而肝亦郁也。至此,膽主滲化之功能失調,故結石諸癥生矣。若生結石作痛而又發寒熱,是內熱也(今言炎癥),重癥也,宜早治。
此言治結石之“無影”刀,實不用西醫之手術開刀取石而結石能化能溶也。試觀“無影刀”方部分用藥之妙:
一曰當歸------味甘辛,可攻可補,補血生血之圣藥。肝為血之府,此物最生肝血也;
一曰柴胡------味苦,微寒。最瀉肝膽之邪,能止胸脅之刺痛,是郁癥之要藥也。
一曰白芍------味苦、酸,最善平肝。肝性最急,得白芍平之,則火可散,郁可除,而癰自消,痛可除,堅積自化。
今有三者之力,而肝氣得平,郁氣得解,肝血得生,故肝氣旺而膽亦旺矣。膽氣一旺,再重用瀉火泄邪之藥,其滲化之機重振,結石何能不化不溶乎?此治結石之實有妙理也。
此三物之合力治石,不正若“無影刀”乎?因其不用開刀而能治石也。
治膽結石(膽囊炎、膽息肉)與用當歸之生邪祛邪論
嘗思中醫之道,乃至廣至大至精也。得其訣者,頭頭是道。先賢多有闡發,故《內經》《傷寒》諸書,萬古流芳。惜中留傳另生錯亂,遂致以訛傳訛,實非先賢之過也。現將膽病與當歸之生邪祛邪論之,吾欲斧正也。今見膽病之人多矣,而當歸一味,時人懼而不用之,良可嘆也。問之何故,對曰:“當歸補藥也,用之膽結石(膽囊炎、膽息肉)之實癥,恐引邪生邪而加重病癥也。”此大誤乎!
今將祖傳之學,略表一斑,期與大家探討。當歸,補藥無疑,重補血也,為婦科要藥(男科更可用也,人見男服當歸而笑之者,亦不知其功也)。此物功專補血,而更可活血也,故曰可攻可補之藥。君不見四物湯中之當歸,乃臣藥也,與川芎聯動而速生血乎?肝膽表里關系,膽病肝亦病也。肝乃血府,今肝膽或受寒受郁其氣血正虧也,用當歸活血補血,正甚適宜也,何謂引邪生邪乎?實補正祛邪也。肝氣足,自輸于膽,膽結石諸癥何慮不克乎?此當歸治肝膽之妙用也,人當留意乎?
詩曰:
當歸一味有至功,肝膽諸癥俱可用;
補中兼活取其動,祛邪壯膽妙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