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初中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有效策略研究”
課題研究課堂實錄之二
統(tǒng)編教材九下第四單元
《修改潤色》課堂實錄
沈亞玲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寫過很多作文,都是高產(chǎn)的小作者,很棒!在大家看來,寫作文是誰的事呢?
生: 我們。
師:改作文是誰的事呢?
生:老師。
師:非也,改作文也是你們自己的事,是寫好文章必須要做的事。好文非天成,琢磨方得之。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我們一起探討怎樣對作文進行修改潤色。
師:請大家齊讀“學習目標”。
屏顯:
學習目標
1.把握修改潤色的路徑,學會如何修改自己的習作。
2.培養(yǎng)在寫作中修改潤色的習慣。
3.提高語言表達和鑒賞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提升寫作水平。
生:齊讀。
師:下面我們來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二、進入正課
師: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完成文學巨著《紅樓夢》。魯迅創(chuàng)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動90多處才最終定稿。修改是寫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是提高文章質量的有效途徑。那么,作文修改從哪里入手呢?
生:可以改錯別字、病句。
生:可以改結構、構思。
生: 還可以改材料,看材料與中心是否一致。
生: 還可以改詳略,看重點是否突出。
師:修改作文就像大家說的那樣,主要從語言表達、立意和思想內(nèi)容兩個方面加以修改。
師:這是從別人的作文里挑出來的句子,語言表達上有沒有問題?修改一下。
屏顯:材料一
①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對電腦己不在陌生,電腦的使用率逞上升趨勢。
②寒風呼嘯著拂面吹來,我不禁打了個哆嗦。
③很快地,他補好了車胎,并將打足了氣的車胎浸到水中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番車胎。
生:第一句有兩個錯別字,分別是“己不在陌生”中的“己”改為“已”,“在”改為“再”。
生:還有個錯別字,“逞上升趨勢”的“逞”改為“呈”。
師:你補充得不錯。你來直接改在句子旁邊,三個錯字都改了。
(生上臺在白板上演示。)
師:嗯,錯別字,語言上的問題。誰還來說說有關語言的其他問題?
生:第二句中“拂面”這個詞用的不對。“寒風呼嘯”不會“拂面”吹來,可以是“迎面”吹來。
生:第三句太啰嗦,一句話里出現(xiàn)了三次“車胎”,讀起來別扭。
師: 改動一下,讓這個句子簡潔些。
生:很快地,他補好了車胎,打足了氣,浸到水中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番。
師:嗯,清楚簡潔多了。同學們,在修改語言方面,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生:看有沒有錯別字,看有沒有用詞不當,看句子有沒有啰嗦。
師:真不錯,概括能力很強呀。語言表達上的修改,首先要達到的目標是——改“對”。
屏顯:
語言上的修改:
看有沒有錯別字 改“對”
看有沒有用詞不當
看句子有沒有重復啰嗦
師:語言表達改“對”了,文章就改好了嗎?
下面是從我們同學的作文里挑出來的一個段落,你們好好讀讀,看看要不要修改?
屏顯:
材料二:
《秋意濃》:這里的菊花不僅顏色各異,而且姿態(tài)萬千。我靜靜地站著,細細地賞著,真是不忍離去!
生:語言表達沒有什么錯,但是寫得不夠好。句中寫到“細細地賞著”,但前面沒有寫“賞著”的具體內(nèi)容。
師:不是有“顏色各異”“姿態(tài)萬千”嗎?
生:“顏色各異”很概括,沒有寫明哪些顏色,“姿態(tài)”也不具體,空泛,對菊花的描寫不形象,不生動。
師:說得真好。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參照這些菊花圖片(屏顯圖片),把菊花的美描繪出來。
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
生:這里的菊花,紅的、白的、黃的、綠的、紫的……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有的花枝招展,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像繡球,有的像線團,還有的兩朵、三朵依偎在一起,仿佛親密無間的好友在說悄悄話似的。我靜靜地站著,細細地賞著,真是不忍離去!
生:遠遠望去,那片菊花叢的花兒,有紫的、紅的、白的……五顏六色,分外吸引人。走上前來,這里的菊花姿態(tài)萬千。瞧!那朵昂首挺胸,這朵含苞待放的如同一個害羞的小女孩,還有的像熱戀的情侶依偎著……我靜靜地站著,細細地賞著,不忍離去!
師:大家來評一評這兩位同學的改寫。
生:生動,有文采。寫出了菊花的顏色和姿態(tài),很具體。
生: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很生動、形象。
師:大家的菊花圖寫的真美啊,評得也很到位——要追求具體生動。下面是從我們班同學作文里拿出來的一個寫人的句子。
屏顯:
原句:她笑了。
師:這個“笑”寫得好不好?
生:不好,不夠感染人。
師:那行,你們來改改。
生:她開心地笑了,燦爛的笑臉如同縷縷陽光。
生:在我的一番逗弄下,她破涕而笑。眼睛里閃著淚光,笑容卻無比燦爛,像是暴風雨后出現(xiàn)的一道彩虹,那么明媚,那么動人。
生:她拿起那冰冷的相框,用手輕輕撫摸著照片上的人。往事在眼前一一浮現(xiàn),想起以往的那些點滴,她含著淚笑了。
師:在大家的潤色下,“她的笑”真的很動人。老師來小結一下給人物描寫潤色的方法。
屏顯:
改動①添加修飾成分:“她含著淚笑了。”
改動②添加修辭手法:“她含著淚笑了,像一朵帶露的玫瑰,像鉆出云霧的月牙。”
改動③添加表現(xiàn)手法:“她含著淚笑了,像一朵帶露的玫瑰,像鉆出云霧的月牙,花兒因她的笑變得更加嬌艷;月兒因她的笑變得更加皎潔。”
師:把空泛的內(nèi)容修改成有聲有色、有情有景,要讓內(nèi)容具體充實。結合立意和思想內(nèi)容,語言表達還要追求——改“好”。
師:大家再來看看材料三,需不需要修改?
屏顯:
材料三:
《春節(jié)見聞》:早晨一起床,看見天空陰沉沉的,好像滿臉愁容。太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風嗚嗚的哭泣著。這時候,街上傳來鑼鼓聲,爆竹連天。人們都在歡度春節(jié),多么熱鬧啊!
師生展開討論。
生:前面的環(huán)境描寫和后面的春節(jié)歡樂的氣氛不一致。前面的景色陰沉,讓人生愁,后面的氣氛卻是喜慶的。
師:要改動的話,該改哪兒呢?
生:要改前面的環(huán)境描寫。
師:怎么改寫呢?
生:前面的景物可以寫冬日暖陽,天空湛藍。
師:好。為什么不改后面寫春節(jié)的內(nèi)容?
生:作者的原意是寫春節(jié)的歡樂的。開頭的寫景不能烘托主旨,和主旨相矛盾了。景物描寫應該是為主旨起到烘托、渲染作用的。
師:有見地。同學們,你們在寫景的時候,要注意:寫景要為主旨服務。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材料四,李敏行同學的作文需要怎么修改?
屏顯:
材料四:
《留在記憶里的芬芳》:走在大院門口,我忽然注意到一抹不同尋常的顏色。我又退回來,走近去觀察。那是兩盆支在殘破木板上的花朵。花朵雖然為這個昏暗的角落增添了不少美麗,但它的莖仿佛已撐到極限。
(結尾)那花到今天也還好好地在那里生長,那一縷芬芳也會一直留在記憶里。
生:這里寫了花的顏色、美麗、莖,跟題目不對應,沒有點題。
生:題目和結尾都寫的是“芬芳”,文段的描寫應該重點寫花的芬芳香味。
生:可以改成,“走在大院門口,一股清幽的香味撲鼻而來。”
師:同學們很敏銳。我們寫作文選取的材料一定要貼合中心,為中心服務。師:二三四則材料,我們發(fā)現(xiàn),在結合立意和思想內(nèi)容方面,我們要追求——改“好”。
屏顯:
內(nèi)容上的修改:
看內(nèi)容是否具體充實
看中心立意是否突出 改“好”
看材料是否貼合中心
師:小結一下,語言表達的修改有兩個層次。單從語言表達看,首先追求--改“對”;結合到立意和思想內(nèi)容,要追求——改“好”。
屏顯:
最后來看材料五,如何給單一的記事潤色呢?
屏顯:
材料五:
我跟著朋友出來旅游,賓館的窗戶正好對著一條河流。中午,我坐在窗邊聽著音樂。這時,河里有一群人在戲水。他們玩得很開心,發(fā)出陣陣尖叫。
師:我們同學平時寫作文有時像這樣,只有敘事,沒有情味。該為這段添加點什么,讓它充滿韻味呢?
生:加點抒情的句子。
生:可以添加議論句。
師:有道理。大家來練練筆,把抒情、議論句加進來,看看有什么效果。
生:幸福其實就在不經(jīng)意間。我跟著朋友出來旅游,賓館的窗戶正好對著一條河流。中午,我坐在窗邊聽著音樂。這時,河里有一群人在戲水。他們玩得很開心,發(fā)出陣陣尖叫。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仿佛身臨其境,幸福感油然而生。生:有時候孤獨好像揮之不去。我跟著朋友出來旅游,賓館的窗戶正好對著一條河流。中午,我坐在窗邊聽著音樂。伴隨著哀傷的音樂,想著心事,我開始有著莫名的傷感。這時,河里有一群人在戲水。他們玩得很開心,發(fā)出陣陣尖叫。看著他們,我卻覺得,“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都沒有。”原來,孤獨不是因為沒人相伴,而是別人的快樂,你無法分享。
師:說的真好,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師:在敘事中適當地添加議論抒情的句子會讓我們的作文充滿文藝范。
屏顯:
三、課堂演練
師:“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一起從言和意兩個方面來修改同學宋雅丹的作文《留在記憶里的芬芳》。
(學生到展臺展示修改作品。)
生:我主要改的是錯別字。“摔昏”改為“摔暈”,“邦著繃帶”改為“綁著繃帶”,“黑眼圓”改為“黑眼圈”。
生:我覺得這篇寫爺爺送傘的材料有些陳舊。
生:我覺得這個開頭寫得不美。可以改成: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我們注定會經(jīng)歷許多,有笑聲朗朗,有委屈淚水。這些將永遠在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散發(fā)著它獨有的芬芳。
生:我認為這個結尾不夠好。我把它改成:梅花那清冽的幽香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我也應學習梅花“凌寒獨自開”的精神,面對困難,永不放棄。回憶青春,總有一縷梅香常伴我心頭。
師:同學們改得很用心,既有修改,又有潤色,我們再次把掌聲送給他們。
師:同學們,重視作文修改,養(yǎng)成修改潤色作文的習慣。讓我們的作文更出彩!
下課!
(作者單位:安陸市解放路初級中學)
(原載2020年第4期《孝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