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簡明易懂,此篇以問答形式記之。
古代啟蒙讀物《三字經》有“詳訓詁,明句讀”的句子。“讀”屬多音字,也讀“豆”。這兩句是說:讀書既要講究其義理,又要考證其出處,也要明確其句讀。按古籍的說法:一句為“句”,半句為“豆”。
在詞里“一字豆”是詞的句法特點之一。“一字豆”是指由一個字,領出后面若干句子(詞組)。因之,“一字豆”也稱“一字領”或“領格字”。領字與被領字之間在朗讀時,應稍加停頓,例如:“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在朗讀時是這樣的:“看——萬山紅遍,……”“看”字要稍加停頓,然后繼讀下文。
這可能與詞調的音樂拍節有關,它類似于音樂的“休止符”。詞與音樂分離以后,在朗讀時依然講究錯落有致,而“一字豆”恰在這方面起著引領的作用,聽起來感到抑揚頓挫,鏗鏘悅耳,韻味十足,因而是不可忽視的。
“一字豆”的句法大體有三類:
一是把本來是狀語的單音副詞提到整個句子前面,獨自成為一個節奏,不再單獨修飾某一個謂語,而是對全句進行修飾。例如: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北宋柳永《八聲甘州》
一個“漸”字修飾了三個分句,好像是從“霜風漸漸凄緊,關河漸漸冷落,殘照漸漸當樓”三句中提取出來的“公因式”。
二是副詞“一字豆”兼有動詞的作用,可以認為是詞的活用,也可以說是省略語。例如:
但(落得)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南宋辛棄疾《木蘭花慢》
三是“一字豆”是個動詞,后面經常連帶著一串詞組,且常常成為對仗。例如: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南宋張孝祥《六州歌頭》
“一字豆”多在中調或長調詞中,小令里幾乎沒有。在詞著的專集、別集和鑒賞辭典中,很少標記“一字豆”。怎樣識別呢?說來也很簡單,就是用幾首同樣的詞牌加以互相對照,比較其異同,從而就會發現有無“一字豆”的要求?
答曰:“不可以。”如前所述,“一字豆”是詞的句法特點之一。既然填詞就必須按照“游戲規則”辦事,不能隨心所欲。再說我們填的詞,如果登在報刊上,明家一眼就會看出“毛病”,貽笑大方。
悵、恨、正、但、待、甚、任、只、縱、漫、奈、便、又、對、望、看、念、嘆、算、料、想、怕、問、似、記、盡、應、對、見、漸、有、暫、況、恰、乍、早、更、且、方、把、要、若、追、休、過、尚、上、理、已、愛、快、每、憑、將、未、怎、卻、須、到、數、幸、引、度。等等。
為了便于填詞,現列出有“一字豆”的詞牌十例:
例一:“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北宋·柳永
例二:“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北宋·黃巖叟
2《念奴嬌》上片第二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南宋·辛棄疾
例二:“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元·薩都剌
3《桂香枝》上片第二句第一字、下片第三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北宋·王安石
例二:“又客里天涯,還嘆輕別。” “引一片秋聲,都付吟篋。”——南宋·張炎
4《醉蓬萊》上片第一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漸亭皋葉下,隴首云飛,素秋新霽。”——北宋·柳永
例二:“望匆匆佳氣,虹渚祥開,斗樞光耀。”——南宋·葛勝仲
5《雙雙燕》上片第二句第一字、下片第三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 “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南宋·史達祖
例二:“到幽草溪頭,碧陰山曲。” “有紉佩芳,共餐茂菊。”——南宋·張昆
6《沁園春》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倒數第二句第一字為“一字豆”;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倒數第二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念壘壘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空。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 “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 “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例二:“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偷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問偃胡何日,煙水濛濛。”
7《摸魚兒》上、下片倒數第三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便似的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例二:“更樂隱棋休,料閑真隱,三教忘賓主。”“但總絕情緣,一空妍丑,覿面先尋你。”
8《齊天樂》上片第七句第一字、下片第八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南宋·姜夔
例二:“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甚已絕余音,尚遺枯蛻?鬢影參差,斷魂靑鏡里。”——南宋·王沂孫
9《行香子》上、下片倒數第三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過沙溪急,雙溪冷,月溪明。”“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北宋·蘇軾
例二:“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北宋·秦觀
10《八聲甘州》上片第三句第一字為“一字豆”。
例一:“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北宋·柳永
例二:“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南宋·賀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