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誕生
150億年前,一個超高密度(火柴盒大小的物質可重達2.5億噸)和超高溫(約1000億度)的超新星發生爆炸,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隨著熱浪向外四射。與此同時,爆炸的新星體比光速還快地膨脹,這就是宇宙大爆炸。時間和物質就從這一刻開始。
在這150億年中先后誕生了星系團、星系、我們的銀河系、恒星、太陽系、行星、衛星等,地球就是在這一宇宙演變中誕生。地球科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
地球從哪里來,即地球如何誕生,這真是個復雜的問題。長期以來,人類孜孜不倦的探索,尋求它的答案,提出了許多關于地球和太陽系起源的假說。尤其是近幾百年來,人們不斷地為各種假說尋找證據。人類探索地球形成的奧秘遠沒有止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地球起源的認識將會不斷提升,揭開地球起源之謎。
地球形成初期,小行星以每秒10公里的驚人速度撞擊地球,導致地球物質大規模融化,形成灼熱的巖漿海。隨著地表和大氣逐漸冷卻,巖漿海表層凝固形成原始地殼。科學家發現的最古老巖石形成于38億年前。大氣中的水蒸氣冷凝成傾盆大雨,無休止的大雨形成地球上最原始的海洋。最初的陸地連在一起,被海水包圍。早期地球的自轉比現在快很多,18億年前地球的每晝夜只有9小時,一年有800多天。距今6億年前,每晝夜延長到20小時,地球公轉一圈為440天。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期,一年有376天,現在一年是365天。地球經歷了如此漫長的發展歷史,地球上的生物也經歷了一個漫長、復雜、多變的發展過程。
地球原始生命的誕生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科學家為了揭示地球生命的起源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伴隨著自然科學的進步,直到20世紀,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才逐漸有了比較清晰的脈絡。
原始大氣是產生生命的最初原料。在太陽的紫外線、放射線、火山活動、隕石沖擊、雷電等自然能源的長期作用下,大氣中的甲烷、氨、二氧化碳、氫、水等生成了氨基酸、嘌呤、嘧啶、核糖等有機小分子。這些有機小分子是形成原始生命的基本粒子。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產生了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核酸。然后隨著地球上自然條件的演變,生物大分子進一步演變成能進行自我復制、可以新陳代謝的原始生命。
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米勒(S.Miller)在導師尤利(H.C.Urey)的指導下,完成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實驗。他把地球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甲烷、氨氣、氫氣和水蒸氣按比例注入一個密閉裝置,以加熱、放電模擬原始地球的環境條件,通過連續一周的循環處理,發現生成了多種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有機酸(如乙酸、乳酸)以及尿素等生命物質。
這是生命起源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人們通過實驗證實地球生命起源的一個假說:在早期地球環境中,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可以形成有機物,有機物可以發展為生物大分子。
圖: 米勒的實驗
生物化學家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把甲烷、氨、氫和水蒸氣混合并進行放電實驗,結果產生了氨基酸、糖、脂肪酸、嘌呤、嘧啶等簡單有機分子。
后來,科學家們仿效米勒的模擬實驗,合成出大量與生命有關的有機分子。如嘌呤、嘧啶、核糖核苷酸、脫氧核糖核苷酸、脂肪酸等多種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據支持化學進化論: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經過長期演化而來。
上個世紀60年代的這些發現震動了當時整個生物學界和科學界,人們開始意識到,生命物質完全可能在原始大氣環境中通過簡單的化學反應而形成,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物質起源于地球。
來源:北京自然博物館
本站編輯:劉玞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