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學數學《兩步加減法應用題》課堂紀實及評價
【簡介】
1993年10月,杭州大學教育系舉辦“邱學華數學教育思想及課堂教學藝術觀摩會”,邱老師在觀摩會期間親自上了四堂課,展示了他的課堂教學藝術。下面刊登的是其中二年級“兩步加減法應用題”的課堂紀實。這堂課顯示了邱老師高水平的嘗試教學藝術,二年級學生剛學兩步應用題,有較大的難度,可是在邱老師的引導下,竟能自己編題,自己解題,實在令人信服。這堂課也在江蘇省如東縣、浙江省溫州市等地上過。這堂課由江蘇省金湖縣教研室盧專文整理和評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兩步加減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應用題來源于實際,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師:以前我們學的應用題都是幾步計算的?(一步)你們想不想學兩步應用題?(想)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出示課題后學生齊讀課題:兩步加減法應用題)
師:你們看了題目后都想到些什么?(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如“兩步應用題怎樣做?”“兩步應用題難不難?”“兩步應用題是怎樣編出來的?”“是有加有減的應用題嗎?”等)
師:同學們想到很多問題。今天學的應用題一定要幾步來做?(兩步)你們學得會嗎?(會)
師:現在還不能說“會”,你們還沒有開始學呢!誰能開動腦筋認真學,那么這兩步應用題就學會了。這兩步應用題怎樣來學呢?今天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首先要大家把題目自己編出來,還要自己來解答。
[評] 開門見山,出示課題并巧妙地以課題的“新”引起學生的猜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躍躍欲試,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良好開端。
二、 進行新課
(新課分“動作階段、圖片階段、文字階段”三個階段進行嘗試練習)
1、 動作階段
師:現在你們要注意看老師的動作,根據老師所做的事編出應用題。(教師拿出5支紅鉛筆,又拿出3支黃鉛筆,再把紅黃鉛筆合起來,送給小朋友兩支,手里還有幾支鉛筆?)
師:(把動作重新做一遍)誰來編應用題?(全班學生紛紛舉手)
師:同桌的同學相互編題。
(學生互相編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評] 學生互相編題,使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師:現在請一位小朋友來編題。
生:老師手里拿著5支紅鉛筆,后來又拿出了3支黃鉛筆,老師的手里有多少支鉛筆?給了小朋友2支,老師的手里還有多少支鉛筆?
師;編得好不好?(有的學生說好,有的學生說不好)
師:有的同學有意見,編得不全對。誰再來編?
生:老師左手拿著5支紅鉛筆,后來右手又拿出了3支黃鉛筆,送給小朋友2支,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他編得好一點。誰能比他編得更好?編應用題不要啰唆,把意思說出來就行了。看誰編得簡潔?
生:老師有5支紅鉛筆,有3支黃鉛筆,送給小朋友2支,現在還剩幾支鉛筆?
師:他編得好不好?(好!)
師:表揚他!(全班學生鼓掌)
師:這下編對了,大家來看一看,你們編的和老師編的是不是一樣?(用投影機打出題目)
生:一樣!(全班學生一起讀一遍題目)
師:這道題目你們會做嗎?(會)
師:現在我們用小棒代替鉛筆來擺一擺。你們擺一步,寫一步算式。先擺5支紅鉛筆,再擺3支黃鉛筆。這一步提出了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這一步會列式嗎?(會!)
師:把這一步寫出來。(生寫出算式后讀算式)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看和老師寫的相同嗎?(出示卡片貼到黑板上:5+3=8)跟老師這一步相同的同學請舉手。(全班學生舉手)
師:再來做第二步,先把小棒擺一擺,送給小朋友2支。從8根小棒中拿走2根,怎樣列式呢?把這一步算式寫出來。(學生寫出算式后,集體讀一遍)
教師再出示卡片貼在黑板上:8-2=6(支),全班學生訂正。
師:真聰明!應用題最后還要寫什么呀?
生:答案。(全班口答答案,教師板書)
[評] 通過教師的動作演示及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直觀形象,使學生對兩步應用題的結構看得清楚,理解得明白,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兩步應用題,但這種應用題的結構已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我們已經做完一道題了,而且大家都做對了。下面再看老師的動作編題。剛才老師說了,編題的時候,不要啰唆,把事情說清楚就行了。
師:(邊做動作邊問)我有6本練習本,送給小朋友2本,然后又去買了5本,看看老師現在還有幾本練習本?
師:(把動作重復做一遍)好,現在同桌的同學互相編題。(學生互相編題,氣氛活躍)
師:現在請誰來編?
生:老師原來有6本練習本,送給小朋友2本,后來又買來4本。現在老師一共有多少本練習本?
師:編得好不好?(不好!)
師:為什么不好?(錯了一個數字)
師:編是編對了,先表揚他!(學生鼓掌)就是還有缺點,把數字說錯了,以后要注意。
[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表揚為主,同時耐心地指出學生編題中的缺點,使學生對做嘗試練習始終充滿興趣和信心。
師:誰再來編一次?(一學生編對了)
師:表揚他!(全班學生鼓掌)同學產進步很快。
師:(用投影機出示題目)看看與老師編的是不是一樣?(一樣!)
師:把題目集體讀一遍。
師:這道題會做嗎?(會做!)用幾步做?(兩步)先做什么?(減法)
生:6-2=4(本)。
師:減出來的是什么?
生:減出來的是6本書被送走了2本,還剩下多少本。
(教師要求學生完整地計算,算完后再集體校對,訂正)
2、 圖片階段(要求學生看圖編題,然后列式計算)
師:剛才大家是看著老師的動作編題計算,現在請小朋友看老師給出的圖片來編題,好不好?
生:好!
師:(用投影機打出小鳥圖)原來樹上有幾只鳥?(10只)飛走了幾只?(3只)又飛來了幾只?(4只)應該求什么?
生:現在樹上有幾只小鳥?
師:對!請大家編一道用兩步來計算的應用題。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編題,要大聲念出來。(學生互相大聲編題,氣氛活躍。教師請一名同學編題)
生:樹上原來有10只鳥,飛走了3只,又飛來了4只,現在樹上有幾只鳥?
師:(再請一名同學編題后,用投影機打出題目,學生集體讀題)這道題用幾步計算?(兩步)先做哪能一步?
(學生做題,教師巡視)
師:大家都做得很好。誰把算式讀出來?
生:10-3=7(只)
7+4=11(只)
(教師把式子和答案板書出來)
師:做對的請舉手。(全班同學舉手)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幅圖畫。
師:(用投影機打出“小鴨圖”,邊演示邊問)河里原來有幾只小鴨?(7只)游走了幾只?(3只)后來又游來了幾只?(2只)
師:請全班同學一起編題。老師指到哪里,你們就一齊說到哪里。(教師一邊操作圖片,學生一邊編題,齊聲讀出,進行兩次)
生齊讀:河里原來有7只鴨,游走了3只,后來又游來了2只,現在河里有幾只鴨?(學生做習題,教師巡視、檢查,然后訂正、表揚)
[評] 通過動作、圖片直觀指導編題,從一步計算自然地過渡到兩步計算,使新舊知識的交接點銜接得更加緊密,比單獨安排一個復習舊知識的環節更有利于知識的遷移。
3、 文字階段
師:剛才同學們是看老師的動作、看圖片編兩步計算的加減法應用題的,現在老師不做動作,也不給圖片讓你們看,只用文字出一道題,你們要認真地看幾遍,看看誰做得又快又對。
師:(用投影機出示題目)學校有15個皮球,借走了5個,后來又買來了3個,現在學校里有多少個皮球?
生:(集體讀題)
(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并請一名學生寫在黑板上,然后全班訂正)
三、 課堂游戲
師:兩步計算的加減法應用題你們學會了嗎?(學會了!)難不難做?(不難!)小朋友都說不難,現在我們來做一個編應用題的游戲。好不好?(好)班上四個學習小組進行編題比賽,看哪能一組編得多。編得好。每個組先給100分(板書出組別和各組的底分)哪個組的同學編對了一題就加10分,編得特別好的就加20分;如果編錯一題就減10分。你們編什么內容都可以,但一定要編兩步計算的加減法應用題。下面開始比賽。(每個組輪流編,游戲過程中注意表揚和糾正)
[評] 嘗試成功帶來了喜悅,編題競賽游戲又把課堂的愉快氣氛推向了高潮,從編題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的方法。
四、 課堂總結
師:今天你們學習了幾步計算應用題?
生:兩步計算的加減法應用題。
師:都學會了嗎?
生:學會了。
師:你們還學會了編應用題,解題的時候要認真看題目,想好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公布編題比賽結果后下課鈴響)
師:你們還想不想編應用題?
生:想!
師:現在下課時間到了,你們放學回家編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好不好?
生:好!
[總評] 下課時間到了,學生興趣未盡,還想再試。在40分鐘的一節課內,學生思維始終活躍,情緒飽滿。教師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是嘗試成功的根本保證。這堂課改變了過去教師先教例題,學生再做習題的老框框,而是采用學生嘗試自己編題的方法,先根據動作編題,再根據圖片編題,最后直接出示文字應用題,從具體到抽象,逐步上升。這樣把應用題教學緊密地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同學生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不斷提高,這同現在的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江蘇省金湖縣教研室 盧專文整理和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