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縱覽 高屋建瓴】
【攻堅克難 學海導航】
1.正確認識逆反心理是本課的重點之一
要避免對逆反心理的片面認識,學會辯證的看待它。
一方面逆反未必都錯,有的反抗不無道理。時代在進步,有些家長思想觀念滯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也難免有誤區。這些都是導致學生逆反的因素。學生中的好多道德問題和心理問題是教師和家長無意造成的。問題多的學生常常與家教誤區相關,極端的問題中往往有家長教育不當的責任。我們要作出正確的與父母交往的行為選擇。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于學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所以逆反心理有它積極的一面。
另一方面,要正確認識消極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學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現為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有的表現為對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有的由對某事的分歧轉變為對父母本人的惡感。以極端的辦法來處理,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如離家出走甚至作出越軌行為、傷害父母。從結果上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家長的錯誤傷害父母。同學們可以通過網絡搜集消極逆反心理造成的悲劇來體會這一點。
2.學會與父母正確交往是本課的另外一個重點
由于同學們的年齡小、閱歷少,對這一問題很難有全面、深刻的認識。建議大家加強交流,把自己如何與父母正確交往的成功經驗說出來大家共享,然后把這些好的做法運用到生活當中,改善與父母的關系。
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架起理解的橋梁,要主動親近父母,跨越代溝;要學會遇事與父母商量;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要注意加強彼此了解(前提),要互相尊重理解(關鍵);而是要把握交往講藝術,即贊賞父母、認真聆聽、幫助父母、別太計較。
3. 代溝形成的原因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代溝雖然普遍存在于我們中學生的生活當中,但是當局者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探討代溝的成因,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首先,同學們可以分別從生理、心理、閱歷、知識、思想方法、行為方式、社會角色等方面,比較自己與父母的差異,從而明確什么是代溝以及代溝存在的真實性和普遍性;其次是大家可以采取探究、合作討論的方式分析代溝的成因。注意年齡差距雖然是直接原因,但其實只是一個表面的、淺層次的原因,其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我們與父母的經歷不同、經驗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對社會規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等方面不可能相同,由此產生的需要及滿足需要的方式不同,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這才是代溝產生的根源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雖然有時會引起我們的反感,其實這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體現,正體現了父母對我們的愛,因此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命題預測 把握方向】
結合中學生的親身體驗(如成長日記、家庭故事等)考查子女與父母之間存在矛盾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這些矛盾;結合漫畫、親子沖突造成不良后果的案例考查如何辯證的看待逆反心理、消極逆反心理的危害以及如何對待逆反心理;結合與父母成功或者失敗的交往案例,以“為某某出謀劃策”或“談啟示”的形式考查如何與父母交往、交往中的藝術。
【關注社會 鏈接熱點】
1. 據2008年1月18日《梅州日報》報道,梅州市為了加強未成年人的家庭美德教育,開展了“假如我是父母”活動,旨在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理解父母,假期理解的橋梁,建立和諧親子關系。
2. 據青島新聞網2008年2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0%左右的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甚至父母無意中成為孩子問題的制造者,親子矛盾和沖突日益嚴重,成為影響創建和諧家庭的主要因素之一。
3. 2008年2月27日,全國婦聯在京發布了《全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報告》得出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結論,比如:大人說了不算,孩子有事能作主了;不單崇拜名人明星科學家,開始首選父母了;父母對家庭教育更重視,也注重孩子全面發展了;家長也能以身作則了,幾乎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了。專家指出:這一調查表明:只要互相尊重,加強交流,代溝是可以消除的。
4.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小組2008年4月發布的《2007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親子關系質量、家庭結構和學校教育質量。“與父母相處得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較好。
5. 2008年7月26日,一位專家在做客“21CN社區”時指出:“溝通不暢,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往往是我們的家長出問題了,而不是孩子的問題。”該心理專家表示,當孩子有情緒或困擾時候,需要父母的聆聽和關懷,因為孩子的安全感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接納,這是孩子心靈成長過程中必需的養料。而父母不良的溝通方式會產生溝通障礙,讓溝通無法繼續,并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逆反心理,甚至對抗。
【回眸中考 總結提升】
1.(2008·福州)目前,許多初中生總覺得自己與父母之間隔著一堵“心墻”。要拆除這堵“心墻”,正確的做法是( )
A.主動和父母溝通 B.拒絕與父母交流
C.凡事依賴父母 D.事事自作主張
參考答案:A。要正確理解“心墻”的內涵,它實際上是指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心理隔閡,這需要溝通來解決。
2.(2008·福建安溪)父母為了了解子女的思想狀況,私自偷看子女的日記,這種做法從法律上看,是侵犯了子女的( )
A.人身自由權 B.隱私權 C.姓名權 D.名譽權
參考答案:B。可以聯系相關法律知識來解答。
3.(2008·山西太原)一位同學說:升入初三,媽媽為督促我的學習,不顧自己上班路途遙遠,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每次考試后她都要追問我的排名,使我很煩,一考試就十分緊張。為此,建議該同學( )
①增強實力,提高自信 ②克服過度的考試焦慮 ③主動與父母溝通 ④體會父母為自己付出的辛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參考答案:D。要結合如何應對考試焦慮和怎樣與父母溝通兩個方面的知識來解答。
(2008·益陽市)初中某班同學在父母溝通方面的部分數據統計表
調查內容 | 所占比例(%) | |
男 | 女 | |
不太喜歡與父母溝通 | 64 | 42.3 |
與父母溝通有障礙 | 48.7 | 37.2 |
主動與父母溝通 | 45.2 | 49 |
不會把自己的秘密告訴父母 | 81.8 | 83.8 |
閱讀上表,回答第4-5題。
4.這個表中的內容反映了初中生中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通的現實問題。這就是
A.不會或不愿與父母溝通 B.大都不會被父母所愛
C.大都不喜歡自己的父母 D.大都同父母鬧過矛盾
5.要解決這一問題,從初中生自身而言,就必須做到
①理解父母的用心 ②一切聽從父母放入意見 ③善于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④主動開放自我,走出閉鎖心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參考答案:A、C。第4題,要注意表格中“溝通”出現三次,再結合數字得出“初中生不會或不愿與父母溝通”的結論;第5題可以用排除法,②是盲從,是錯誤的。
【學以致用 達標測評】
一、單項選擇題
1.上初中以后,父母覺得兒子小明有了變化很大:以前放學以后回到家他喜歡把學校里的事情說給父母聽,而現在不問他就一言不發;有時候即使問了也顯得很不耐煩,敷衍幾句就完了;以前小明很聽父母的話,現在父母對他多說幾句話,他就很不耐煩,有時候甚至和父母爭吵起來,弄得很不愉快。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責任完全在小明
B.之所以會產生家庭矛盾完全是因為父母對小明不理解造成的
C.這些矛盾的解決需要小明和父母雙方的共同努力
D.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不會產生什么不良影響
2008年4月《青年參考》報道了這樣一件事:女兒上初中三年級了,有一天放學回到家,但好端端的牛仔褲膝蓋上開了一個洞。做母親一直沒想明白,牛仔褲那么好,為什么非要在膝蓋上搞個洞呢?夜里她把這個洞給縫上了。結果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女兒做了一個讓媽媽非常吃驚的舉動,當著全家人的面,拿出一把剪刀把那個洞又剪出來了。下午放學以后,做母親的在夜里又把這個洞縫上了。早晨起來,如同前一天一樣,女兒咔咔咔又剪了。第三天夜里做母親的又縫。第四天女兒又剪。兩人拉鋸戰,拉了一個多禮拜。據此回答2—3題。
2.女兒與母親的“拉鋸戰”反映了什么問題?( )
A.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問題
B.父母思想老化,跟不上形式
C.部分青少年審美意識差,以丑為美
D.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3.對上述問題認識正確的是( )
①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
②這一問題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
③溝通與交流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
④面對這一問題,我們青少年必須勇于堅持自己的主張,決不讓步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①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值得提倡
②這體現了廣大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
③面對這一問題,我們青少年要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
④這樣容易造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5.小群的媽媽發現近來他與一名名叫“仲夏夜精靈”的女網友交往過密,經常晚上聊天聊到深夜。一次,媽媽偶然得知小群要利用暑假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南京與這名網友約會。母親非常生氣,將小群大罵了一頓,小群也火冒三丈,覺得母親不了解自己,干涉自己的自由。面對這種情況,小群首先需要做的是( )
A.馬上據理力爭,堅持自己的主張
B.離家出走,給母親施加壓力
C.假裝答應母親的要求,以后偷偷地與網友見面
D.冷靜下來,心平氣和的與母親溝通、解釋
6.在與青少年嘗試吸煙相關的因素調查中專家發現,青少年逆反心理對是否抽煙起關鍵作用。當學生嘗試吸煙時,家長如果心平氣和給予勸說,則吸煙行為有大幅度降低(初中:8.4%,高中25.0%),如果一味批評和強行阻止,則吸煙率大幅上升(初中:21.4%,高中60.4%)。這啟示我們( )
A.逆反心理都是有害的
B.逆反心理都是有益的
C.加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增加理解與溝通可以消除一切矛盾
D.要合理利用逆反心理,努力克制消極逆反心理
7.南京市六年級學生周濤和妹妹回到家后,妹妹發現她的零花錢少了,懷疑哥哥拿去了,于是當面問哥哥,周濤稱自己沒有拿,妹妹不相信,兄妹倆就爭吵起來。周濤的父親見兩個孩子吵架,當然要批評大的,就罵周濤“當哥哥的怎么不讓著妹妹”。周濤一再表示自己沒有拿妹妹的錢,但父母不相信,媽媽一怒之下抽了他幾鞋底。周濤當時感到非常委屈,于是跑到屋里拎起一把菜刀,一刀剁在左手掌上,頓時皮開肉綻,血流如注。父子倆事后都很后悔。我們從中得到的教訓是( )
①父母與子女應該進行溝通,明辨是非
②與父母發生沖突和矛盾,不能以強硬的態度頂撞
③消極逆反心理既是對自己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
④遇到父母的批評要不理不睬,冷淡相待,以免發生沖突
A.①②③ B.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南京某重點中學初三年級的兩個班進行學生心理狀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父母理解自己的學生僅占44%,有56%的孩子表示自己不能被父母理解,其中有10%認為“根本不理解”。據此回答8—9題。
8.上述材料表明( )
A.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不可能做到相互理解的
B.部分學生缺乏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C.家長素質低,不會理解孩子
D.子女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9.要解決上述材料反映的問題,做到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關鍵是( )
A.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
B.幫助父母,減輕父母的壓力
C.學會真誠、得體的贊賞父母,增進親情
D.尊重理解父母
10.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小組2008年4月發布的《2007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親子關系質量、家庭結構和學校教育質量。“與父母相處得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較好。下列行為與助于“與父母相處得好”的是( )
A.作為學生,努力把學習成績提高讓父母高興就行了,其余什么都不用管
B.父母誤解了你,你據理力爭,當眾把他們數落一頓
C.小明想利用寒假去搞一次社會調查,父母擔心他的安全,不讓去,小明很不高興,好幾天不和父母說話
D.小剛不小心把電腦弄壞了,爸爸把它修好,小剛稱贊爸爸“真厲害”
二、非選擇題
11.【引以為戒】
老李的女兒小美今年17歲,從小聰明伶俐。老李夫婦只認成績不認人。成績好了,要啥給啥,成績不好,吹胡子瞪眼。小學時小美成績名列前茅,夫婦倆很欣慰,更加堅信,嚴加管教是正確的。升入初中不久,小美開始住校。經過一段寄宿生活,她逐漸開始變了,周末經常不回家,到網吧上通宵。看著女兒一落千丈的成績,夫婦倆很惱火,斥責怒罵不說,有一次老李實在控制不住,打了女兒一巴掌。女兒當場拿出電話,撥打“110”報警,警察趕到現場,把老李訓斥了一番。自從挨了父親巴掌后,小美出入網吧更頻了,經常一呆就是兩天兩夜。從女兒踏入網吧、走上叛逆道路的那一刻起,老李的迷惑和反思,就一直在繼續……
小美撥打“110”以及挨打后更加頻繁的出入網吧反映了她存在的一種什么心理?這種心理造成了什么后果?
(2)你認為小美應該怎么做才能擺脫當前的不良狀況?
12.【是非之間】
小哲是班里學習最好的學生,他性格開朗,班里的很多同學都喜歡和他來往。有一次同學小敏對他說:我數學不大好,你能否放學后給我補習一下?小哲爽快地答應了。從此每天放學后小哲都會到小敏家幫他補習數學。為了避免父母誤會,他告訴父母自己放學后要在學校圖書館讀書。一次,兩人在放學后正趕往小敏家的路上正巧碰見了小哲的父親……
(1)你認為小哲的行為有沒有不妥之處?為什么?
(2)請設想兩種不同的故事結局。
13.【我思我悟】
這是一份關于家庭親子關系的調查總兩段記錄:
片段一:星期六,家里只有父子兩人,父親突然想:“如果今天我不主動和兒子說話,不知兒子會怎么樣?”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父親一直沒跟兒子說任何一句話,兩人都自顧自地做著自己的事情。等父親做好飯時,才對兒子喊了一句:“兒子,可以吃飯了!”兒子吃完飯后,撂下碗筷又回到自己的房間去了,沒跟父親說過一句話,這時候的父親感覺自己的心都要碎了:“其實我真的很想跟兒子聊一聊,可我就是不知道該怎么說。”
片段二:當我的父母與我交談時,我感到一種壓力,一種束縛感。當我想發表自己的意見時,但看著父母關切的目光,我又不想傷害他們,我覺得很累、很累……媽媽,你是否明白女兒真正想要的──你的理解和信任。昨天,我一回到家,就受到您的質問,您不知從哪里聽來的風言風語說我這次考試作弊,你竟然相信了!聽不進我任何的解釋。我傷心極了,這次我的分數很高,同學們都在猜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您是我媽媽啊,連你都不相信我,這是何等的悲哀啊!
(1)以上兩個片段反映了什么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我們應該如何與父母正常交往,避免類似現象的發生?
14.【青春煩惱】
材料一:漫畫
材料二:初中生小明在日記中寫道:“我都上初中了,父母還把我當成小孩子看待。無論我做什么事兒,他們總是不放心,一遍一遍地囑咐,沒完沒了,真煩死我了!”“我的父母很固執,根本聽不進我的意見。”“父母不理解我,無論我交朋友、穿著打扮,還是吃東西、看課外書,只要是我的事,他們都要干涉,我一點自由都沒有.簡直煩死人了。”
(1)你是否贊同漫畫中父母的做法?為什么?
(2)導致小明感覺“煩死人了”的原因是什么?
(3)請你為解除小明的煩惱給他的父母提幾條建議。
參考答案:
1.C2.A3.C4.B5.D6.D7.A8.B9.D10.D
11.(1)逆反心理。這一心理既影響了小美的健康成長,導致了他學習成績的下降,又對父母造成了傷害,傷了父母的心,影響了和諧親子關系的建立。所以說消極逆反心理既害人又害己。
(2)努力克服消極的逆反心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加強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等等。
12.(1)小哲沒有告訴父親實情,而是采取了隱瞞的方式,這樣容易造成父母對自己的誤會,導致矛盾的產生。
(2)結局一:父親當街訓斥小哲,小哲覺得父親蠻不講理,理論起來,父親一氣之下打了小哲,小哲離家出走……
結局二:父親及雖然很不高興,但是沒有說什么。回家之后父子倆進行了溝通與交流,父親支持小哲幫同學補習功課,小哲也認識到應該負與父母坦誠相待,父子關系更加和諧……
13.(1)當前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不能正常交往。原因可能:有代溝的存在,雙方缺乏溝通的技巧;父母教育方式的不當,子你不理解、體諒父母等。
(2)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架起理解的橋梁;加強彼此了解,尊重理解父母,進行有效溝通;講究交往的藝術,如贊美父母,認真聆聽父母的教誨,幫助父母做事,不與父母太計較,等等。
14.(1)不贊同。因為這樣是對女兒的不尊重,侵犯了她的隱私權,容易導致女兒的逆反心理,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不利于家庭和諧和女兒的健康成長;等等。
(2)進入青春期后,小明的獨立性開始增強,期待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自己;但是在家長眼里,他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對他越來越嚴格;由于年齡差距和多重代際差距導致的代溝阻礙了父母與他的正常交往;小明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等等。
(3)加強與小明的溝通與交流,理解小明;注意教育方式,盡量避免引起小明的逆反心理;不要時時事事管著小明,要給他一定自由的空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