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的差異可不是一句簡單的性別不同就能解釋的,它體現在方方面面,隨意列舉就有很多,例如身體構造、思維方式、處事態度、行為動作等,就連有些關節病發病人群也因男女性別不同而有明顯差別。
深究其原因,可從人類進化講起,自打有了人類的那一天起,男女之間的分工就已經很明確。男性主要從事一系列如狩獵、搭建房屋、抵御外敵等耗費體力的工作,工作中男性的骨骼肌肉得到了鍛煉而變得結實強壯;而女性從事的更多為勞損性的工作,例如洗衣做飯、帶孩子等,這些工作對體力的要求并不高,長此以往,肌肉得不到鍛煉,自然也就變得比較差,容易受傷等。大方向上是此原因造成的,但具體到各個關節病上,則各有各的不同,下面小美就為大家詳細講一講。
“偏愛”女性的關節病
肩周炎
女子在45歲到55歲之間處于更年期,雌性激素分泌減少。導致高密度脂蛋白(作用是代謝體內多余血脂)數值下降,它的減少會使體內血脂大量沉積在血管內壁,尤其是受過風寒、得過炎癥的關節組織,會加重這些組織內血管阻塞,引起炎癥,導致疼痛。
骨關節炎
臨床數據顯示,女性的骨關節炎患者相比于男性總是多出很多。人的骨骼肌肉是激素來控制的,如同上文所講,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會驟然消失,導致骨關節迅速老化,骨骼內的鈣含量也會減少,肌肉韌帶也跟著松弛無力;而男性雄激素下降緩慢,相應的關節退變也很緩慢,某些男性的膝關節可能到八十歲都沒太大問題。
狹窄性腱鞘炎
狹窄性腱鞘炎屬于常見病,患者多為從事用手較多的工作,如財務、哺乳期婦女等。病因是關節重復使用,過度勞累、受損造成。尤其是哺乳期及更年期婦女因為內分泌發生改變,滑膜本就容易受損,再加上大量工作,尤其是當手固定在一個位置做重復、過度活動時,肌腱和腱鞘之間經常發生摩擦,以致水腫、纖維性變,從而出現疼痛和運動障礙。
“偏愛”男性的關節病
痛風
相比于女性,男性患病率高的關節病則要少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為痛風。痛風的發病與飲食結構密切相關。近兩年痛風患者發病年齡普遍偏低,20-30歲的男性比比皆是。追其原因就是日常飲食的不注意,尤其是夏季喜歡到夜市上去喝酒吃海鮮,這兩樣東西正是引起痛風的罪魁禍首。
啤酒海鮮到人體體內會代謝出一種名為“嘌呤”的物質,“嘌呤”進一步代謝就是“尿酸”。當尿酸在血液中超過飽和,就會形成結晶,結晶最容易沉積在關節部位,以足、踝、足跟、膝、手腕、手指等部位的關節最常見,所以這些關節最常發生痛風性關節炎。
可能有些男性朋友會產生疑惑,既然關節病如此“偏愛”女性,那為何女性少見痛風?這是因為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可以對抗尿酸鹽結晶沉淀,且雌激素可促進尿酸排出體外。所以女性并不是不得痛風,女性痛風的高發年齡在絕經期之后。
蔡谞關節外科團隊提醒您:
女性高發的關節病大多在絕經以后,各位女性讀者,如果您正處于更年期,或者已經度過更年期,可以到醫院檢查一下體內雌性激素的含量,有需要的可以詢問一下醫生如何補充雌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