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因不舒服而鬧騰時,那份心疼與著急,只有當媽媽的能體會。是藥三分毒,抗生素更是降低寶寶抵抗力的元兇,能不用就盡量不用。那么如何讓寶貝遠離抗生素的傷害呢?
艾葉,味苦、辛,能通十二經。《本草綱目》中稱“艾葉能灸百病”,而現代研究證明,艾葉可通氣血、溫經絡,在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同時,還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所以,艾灸就是古人的“抗生素”。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那么艾灸對兒童有什么作用呢?
1、補益肝腎
2、調理脾胃
3、增強抵抗力
其他局部穴位調理:
頸部調理:命門、風池、大椎、肩中俞
肩部調理:命門、風池、大椎、阿是穴
腰部調理:命門、腎俞、腰陽關、十七椎
膝部調理:命門、神闕、上膝眼、下膝眼
胃部調理:命門、大椎、中脘、神闕
腸道調理:命門、神闕、關元、中極
感冒調理:大椎、風門、迎香、合谷、肺腧
另外臨床發現小兒常灸大椎,身柱可提高免疫力,促進孩子生長發育。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身柱穴在背部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采取俯臥位或者俯伏坐位,先定大椎穴,然后定身柱穴。
身柱:身體的支柱之意,適用于腦力不足出現的眩暈,中氣不足出現的喘息,大氣下陷出現的脫肛,督脈之氣升舉無力出現的腰背疼痛等癥,還常作為小兒強身健體的穴位,被認為通治小兒之病。小兒臟腑嬌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別是肺,脾二臟較弱,因此小兒易患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消化不良諸癥。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在日本醫學界被譽為”小兒百病之灸點”孩子們艾灸身柱一個月,大多是孩子食欲和體重都有明顯增加。用中脘和神闕治療脾胃虛弱也經常會收到很好的療效。
身柱穴為何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
原來,身柱穴為督脈之脈氣所發,名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通陽理氣,祛風退熱,清心寧志,降逆止嗽之功效。
根據臨床經驗結合相關文獻,灸身柱穴可以通治兒科百病。對于嬰兒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氣管炎、百日咳、抽風、發育不良、面黃肌瘦,都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由于瀉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兒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轉危為安。另外,身柱灸還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對于小葉肺炎、肺門淋巴結核、初期肺浸潤、胸膜炎、哮喘、支氣管炎等,是必不可少的灸穴。
操作方法:
身柱穴就在寶寶的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個椎骨)棘突下,取穴時,使寶寶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頭,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由于寶寶不會準確地反映灼熱程度,大些的孩子說燙時可以取掉,小一些的可以點半柱。開始可間日1次,10次以后,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至2次。
一般可在出生后3至6個月開始施灸。但也要根據兒童具體體質決定,體質較差的,可早灸,多灸,體質強健、營養又好的,可晚灸、少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