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說眼前經常有黑點或暗影飛舞飄動,時多時少,它們形狀各異,像顯微鏡下的細菌又像蚊子,隨著眼球的轉動而移動,尤其在光線充足、單色的背景上更為明顯。其實,這就是大家常說的飛蚊癥。
要知道“蚊子”的由來,我們先要認識玻璃體,因為它是“蚊子”產生的根源。玻璃體是一種像果凍一樣的物質,無色透明,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填充著我們的眼球,具有折射光線和固定、支撐視網膜的作用。
但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玻璃體也會衰老,最主要的表現之一就是液化,出現一些混濁物質。
這些條狀或點狀的混濁物質,漂浮在玻璃體腔內,它們的陰影投到視網膜上,隨著眼球的活動會不斷移動,看起來就變成了眼前飛舞的“小蚊子”。
玻璃體液化會引起飛蚊癥,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明顯。高度近視的人會液化得更早,也更快。大部分人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玻璃體混濁,但并非每個人都會出現飛蚊癥。
這是因為,只有當混濁物質正好漂在視軸上的時候,人眼才會看到“飛蚊”。當混濁物質移動到視軸以外時,“飛蚊癥”就不治而愈了。
但并非所有“蚊子”都是無害的,有些疾病也會導致眼前出現飛蚊,比如由玻璃體后脫離引發的視網膜裂孔。
當眼內玻璃體液化到一定程度,整個玻璃體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向內癟進去。這時,玻璃體這個皮球的皮兒也變得很脆弱,甚至出現裂孔,液化的玻璃體會順著裂孔流出去,流到玻璃體和視網膜之間,形成了玻璃體后脫離。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飛蚊癥并無大礙,但是因為飛蚊癥有可能是由眼底出血、炎癥、玻璃體變性引起的,因此在發現飛蚊時,尤其是發現大范圍,突然出現的飛蚊癥,則建議盡快到專業眼科醫院找眼科醫生診治。病人初次就診,建議應放大瞳孔后詳細檢查視網膜及玻璃體,以排除葡萄膜炎、視網膜病變等疾病,確認飛蚊癥原因以及是否需要治療。
對部分雖未并發視網膜病變但癥狀明顯,病人自覺視力被干擾,可以考慮采用玻璃體切除術的方法進行治療。
玻璃體切除術原理是利用器械進入眼球內將原本的存在混濁的玻璃體切除,以特制的平衡溶液取而代之,另外眼睛也會自行產生房水以繼續維持眼球形狀和屈光間質。
此外,由于玻璃體被切除,病人因被玻璃體牽拉而引致視網膜撕裂,發生視網膜脫落或出血等并發癥的風險亦隨之大幅度下降。通常手術后超過90%的玻璃體都將被清除,因此手術一般再不會出現飛蚊癥狀,即使出現,亦將會是極之輕微。